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1例发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诊断。[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暴露史,通过实验室检测病例血象、特异性抗体和媒介病原。[结果]病例有高度的埃立克体的职业暴露史,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液人粒细胞埃立克体IgG抗体阳性,滴度为1∶60;从患者养殖耕牛身体捕获的蜱体检出埃立克体核酸。[结论]病例诊断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相似文献   

2.
人埃立克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立克体病是由严格白细胞内寄生的埃立克体所〗致的疾病,目前,人埃立克体病包括3种:一种是由Ehrlichiasennetsu引起的Sennetsu热,第二种是由E.chaffeensis引起的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第三种是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GE),它是由侵犯粒细胞的埃立克体所致。Sennetsu热主要流行在日本和东南亚,与吃生鱼有关,HME由钝眼蜱和革蜱传播,而HGE是由硬蜱属的蜱传  相似文献   

3.
埃立克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属无形体科(richettsiaceae),埃立克体属[1].主要寄生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引起人或动物感染埃立克体病[2],蜱是其传播媒介[1].  相似文献   

4.
PCR检测东北地区部分蜱种中埃立克体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立克体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感染人和动物。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严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和肾衰 ,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埃立克体病主要由蜱传播。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类似于传播埃立克体病的潜在蜱种 ,且人蜱接触机会多。这些地区 ,经常出现发热待查病人或不明原因的热病暴发。我们应用特异性引物对东北地区部分蜱体进行了埃立克体DNA的PCR扩增 ,以寻找埃立克体在东北地区存在的证据 ,弄清受感染的蜱种和埃立克体感染的潜在传播媒介。1 材料与方法  ( …  相似文献   

5.
东北部分地区蜱传埃立克体DNA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东北部分地区一些蜱种中是否携带埃立克体。方法 应用16S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套式PCR,检测蜱标本中埃立克体D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从辽宁清原和吉林抚松、和龙、敦化、珲春的全沟硬蜱(Lpersuleatus)和森林革蜱(D.silvarum)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DNA,扩增片段与美国分离株(基因库M73222)相对应片段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另外从吉林抚松、珲春的全沟硬蜱中扩增出了粒细胞埃立克体DNA,扩增片段与美国分离株(基因库U02521)相对应片段相差2个碱基,同源性为99.7%。结论 发现东北部分地区存在埃立克体病的病原学迹象,提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埃立克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球型小体,该病原所引起的埃立克体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人畜共患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由蜱传播。为此,我们在东北三省沿长白山一带选择林区边缘或林问小路两侧采集游离蜱,在辽宁省清原县主要采集牛羊体表的寄生蜱,凋查其埃立克体携带情况,以了解这些地区常见蜱种是否存在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埃立克体,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地区蜱携带埃立克体及无形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集2019年4-6月343只活蜱(全沟硬蜱251只、嗜群血蜱84只和日本血蜱8只)样本,通过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和埃立克体属16SrRNA片段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全沟硬蜱中扩增到4例无形体和1例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而在其它三种蜱类(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未扩增到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经测序、比对后确定为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Ehrlichia chaffeensis。在251只全沟硬蜱中,无形体检出率为1.59%(4/251),埃立克体为0.40%(1/251)。结论 绥芬河口岸地区中存在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全沟硬蜱可能是该地区这两种病原的主要传播媒介蜱。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在鼠中检测到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鼠中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鼠中埃立克体属及嗜粒细胞无形体属16S rDNA的5′末端片段,对阳性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捕到鼠128只。在黄毛鼠中检到阳性4份,阳性率为3.125%,并对其进行克隆后测序。与Genbank上比对分析,三份与牛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一份与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埃立克体属。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初步认为浙江省存在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病原。黄毛鼠可能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宿主,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检测埃立克体感染的实验方法,用于人类埃立克体病的临床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91HE17)感染犬巨噬细胞(DH82细胞),感染40天后收集DH82细胞。根据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特生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扩增产物经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和5%聚丙烯酰胺凝  相似文献   

11.
金东区鼠类检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金华市金东区某地鼠类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 对当地监测捕获的多种鼠类取肝、脾脏器标本,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科16S rDNA的5’端片段。结果 在184只鼠中,检出阳性6只,总阳性率为3.26%;其中黄毛鼠阳性率为4.12%(4/97),社鼠阳性率为4.17%(1/24),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35%(1/23)。经序列比对分析,4份与牛埃立克体相应片段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1份与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相应片段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埃立克体属;1份与无形科新成员Ehrlichiasp.‘Ratusswain'最为接近。结论 在当地鼠类检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提示可能存在埃立克体病自然瘦源地。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保山市一起地方性斑疹伤寒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一起地方性斑疹伤寒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外斐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用PCR检测鼠类脾脏标本中莫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gltA基因,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基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基因,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和无形体16SrRNA基因.结果 2009年7-8月保山市隆阳区该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累计发病58例,其中48例为临床诊断病例,10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3例地方性斑疹伤寒实验室诊断病例存在Karp型恙虫病东方体感染.PCR检测黄胸鼠脾脏85份,其中莫氏立克次体gltA片段阳性3份(阳性率为3.5%),其序列与莫氏立克次体Wilmington株(GenBank U59714.1)同源性为100%;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均为阴性.结论 经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保山市隆阳区该起疫情为地方性斑疹伤寒.从当地优势鼠种黄胸鼠中检测到莫氏立克次体核酸及序列,表明当地存在地方性斑疹伤寒疫源地.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endemic typhus in Baoshan city.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gG antibody(Ab) of Rickettsia mooseri and Orientia tsutsuganushi in serum of patients were tested using both Weil-Felix and IFA method. The Rickettsia mooseri gltA gene, Rickettsia prowazekii gltA gene,Orientia tsutsugamushi 56 kDa protein gene, SFGR ompA gene, Ehrlichia sp. 16S rRNA gene and Anaplasma sp. 16S rRNA gene in spleen of mice were examined by PCR. Results Fifty- eight endemic typhus cases were found in Longyang district of Baoshan city, during July to August, 2009.Among them, 48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10 cases by laboratory tests. The Ab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Karp serotype was detected in 3 cases from laboratory diagnosis. The spleen samples from 85 Rattns flavipectus were tested using PCR. Of them, 3 samples for Rickettsia mooseri gltA gene showed positive (positive rate was 3.5% ), and the homology of 3 Rickettsia mooseri and Rickettsia mooseri Wilmington strain (GenBank U59714.1) was 100% through comparing gene sequence. The results of PCR for detecting Rickettsia prowazekii, Orientia tsutsugamushi, SFGR,Anaplasma sp. and Ehrlichia. sp were all negative. Conclusion The outbreak of endemic typhus was confirmed in Longyang district of Baoshan city through epidemiological data, clinical diagnosis and laboratory tests. Rickettsia mooseri DNA was detected in the dominant Raw flavipectus, suggesting that endemic typhus did exist in the local are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同时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县发生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管控区内所有湖北旅居史人员划归为可疑传染源。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可疑传染源采集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法对咽拭子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结果 确诊病例5人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连续检测6次阴性,第7次检测阳性。5例确诊病例来自2个不同的家庭,其先发病例之间及与可疑传染源均无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人在整个调查期内7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经血清抗体检测IgM和IgG阳性才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与2个家庭的先发病例均有过密切接触。管控区内可疑传染源77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检测发现2例IgG阳性,怀疑其可能是本次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 结论 新冠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相对封闭的空间存在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可能,抗体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追溯无明确暴露史确诊病例的传染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降低风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2008年-2011年四年间共检测送检血清标本177份。其中,风疹IgM抗体阳性61份,总阳性率为34.46%。结论: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基本呈散发状态,其阳性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四年间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192)。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间,并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应加强风疹的免疫预防工作,以控制风疹蔓延。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莱姆病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清学调查证实福建省8个县(市)林区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学和血清学确诊莱姆病典型病例6例,疑似病例9例。从蜱类中肠涂片见到典型的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人和家畜蜱媒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人群与主要家畜蜱媒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按地理位置和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历史检测情况,选择浙西北丘陵区的安吉县、浙中丘陵盆地区的金东区和浙东盆地低山区的天台县为调查点,采集3个调查点农村人群和家畜血标本,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8种常见蜱媒传染病病原体IgG抗体.结果 3个调查点共检测683份血清标本,包括579份人标本和104份家畜标本(牛53份、羊51份),不同地区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贝纳柯克斯体4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人血清标本8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分别是莫氏立克次体(20.7%)、巴尔通体(10.9%)和贝纳柯克斯体(5.5%),其中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家畜血清标本除嗜吞噬无形体外其余7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莫氏立克次体(69.2%)、巴尔通体(51.0%)和海南立克次体(22.1%),不同家畜抗体阳性情况不同.结论 浙江省不同地区农村人群与家畜中广泛存在多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特别是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1,27(7):716+841-F0002,F0003
目的对2010年秦皇岛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l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2010年该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风疹IgM抗体阳性30例。麻疹、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份,麻疹共发病89例,占65.93%。风疹共发病25例,占83.33%。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51.11%)。结论4岁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1岁及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因此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丰台区不同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制定相应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行政村/居共计220名健康人群调查人口学信息和免疫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 抗体。结果 丰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分别为86.8%和2 089.94 IU/L,不同年龄组间、不同免疫史人群、不同职业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χ2 值分别为84.897,61. 5,25.122,P<0.001;F值分别为22.308,42.1,4.576,P<0.001。结论 在提高常规免疫及时性的基础上,大年龄组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应覆盖到本市户籍,尤其对育龄妇女、干部职员等一些重点人群加强宣教,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减少易感人群,控制麻疹疫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827例拟诊莱姆病患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拟诊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明确莱姆病临床病症及地区分布情况,为有效诊治莱姆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6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 2种方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827例临床拟诊莱姆病患者血清进行抗伯氏疏螺旋体IgM、IgG抗体检查。结果有135例患者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IgM、IgG抗体呈阳性反应,阳性率16.32%。其中神经系统疾病344例,阳性8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39例,阳性3例;皮肤病变193例,阳性30例;发热病人102例,阳性6例;关节痛病人105例,阳性5例;精神障碍病人44例,阳性3例。135例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有效率达92%。我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莱姆病病例发生,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最多,其次是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等省。结论我国人群确实存在莱姆病螺旋体散发感染,通过血清学检查能及早发现病人,提高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肇庆市2007-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点及健康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方法 对肇庆市2007-2014年乙脑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2012-2014年采集的怀集县和封开县共6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乙脑IgG抗体检测,运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肇庆市共报告117例乙脑疑似病例,经实验室确诊80例,其中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0.24/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6月份为发病高峰;疫情主要分布在怀集县;乙脑病例以1~14岁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81.25%(65/80);怀集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5.76%(259/302),封开县为62.75%(192/306),2县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城乡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肇庆市乙脑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14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封开县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较怀集县要低;应及时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做好防蚊灭蚊,强化疾病监测相关工作,控制乙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