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临床常用的抗炎镇痛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有抗肿瘤作用.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它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动物研究显示它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环氧合酶(COX)-2活性,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增加活性氧量,增加半胱天冬酶(caspase)-3活性,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还抑制核因子κB(NF-κB)而增加化疗药的药效.因此,NSAID是一类有前景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A)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迄今已有20余年。对其疗效及副作用,至今仍有争议。70年代中期,许多学者报道 NSAIA 可使肾病综合征病人蛋白尿明显减少,而风靡一时,广泛应用。时至80年代,不少人发现许多肾综病人在使用NSAIA 后,蛋白尿虽减少,但停药后很快复发,更有甚者,部分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肾小球滤过率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疼痛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适用于中等强度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如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疼痛,运动损伤性疼痛,骨关节痛,头痛,牙痛,围术期镇痛,痛经,癌痛等治疗效果较好,对风湿、类风湿同样有效,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 相似文献
5.
控制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治疗原则上占有绝对重要位置,是治疗的重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中均有应用,临床运用中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引起多种并发症,包括上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穿孔等多种胃肠道反应,本次研究以肿瘤晚期病人疼痛治疗是否运用非甾体抗炎药作为对比,从疗效及副反应两方面对比,明确诊断为癌症中晚期(经病理学、细胞学或影像学)的患者54例,其中使用NSAIDs病人36例(治疗组),未使用病人18例(对照组)。治疗组疼痛缓解与对照组无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副作用比例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医生在患者管理中应加强对非甾体类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中一直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 ,临床特点是起效快,可迅速减轻炎症性肿胀、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此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要注意用药的剂量与疗程,以提高该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降低血小板粘附力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关节、肌肉和软组织疼痛,是目前世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量最大的一类药物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美国有7000万张非甾体抗炎药处方,1989年,全世界约有1亿人在服用此类药物。 我们对我院门诊病人的处方随机抽出5000张进行临床用药分析,按照化学结构我院常用的品种有:①水杨酸类:阿斯匹林,赖氨匹林;②吲哚衍生物类:吲哚美辛;③芳基羧酸类:布洛芬(芬必得);④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类:双氯芬酸… 相似文献
8.
9.
非甾体抗炎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用于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治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目前己有百余种NSAIDs药物上市 ,全世界每天约有 30 0 0万人应用这类药物有效缓解疼痛 ,但是由于其副反应 ,带来胃肠道、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其中 0 .2 %~ 0 .4%致死 ,因此己广泛引起重视 ,为促进临床医师对这类药物的系统了解 ,本文做以概述。1 传统NSAIDs的发展史1898年德国拜耳药厂首先合成阿斯匹林 ,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关节炎的治疗药物 ,由于阿司匹林需大剂量才能起到明显消炎镇痛作用 ,随之带来明显胃肠道副作用 ,…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症,运动性损伤,头痛,痛经,拔牙后痛及癌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常用的药物之一.美国每年有6千万张NSAIDs处方;国内[1]7.55%的门诊处方含NSAIDs.既往的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代表.近几十年来,不同化学结构和剂型的NSAIDs大量涌现,仅北京地区[2]1996年使用的NASIDs品种就达88种. 相似文献
12.
13.
14.
非笛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nammatorydrugs,NSAIDs)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炎症、发热和疼痛的对症治疗,应用极为广泛,在我国,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INSAIDSIN床应用研究进展[‘-3]NSAIDS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斯蒂尔病(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瑞特(Relier)综合征、痛风以及发热、疼痛等。近年来有学者将其用于肿瘤、哮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1肿瘤NSAIDs是WHO$J定的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超前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世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4,31(4):228-230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抑制环氧合酶,降低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弱有害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使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这些性质似乎使NSAID成为超前形式给药的理想药物,即在有害刺激作用前给予,预期可降低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非甾体抗炎药风波不断,正视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其合理使用的前提。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多数还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理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甾体类)不同,故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万人在使用此类药物.但是,NSAIDs在为亿万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大家健康》2014,(20)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加强非甾体抗炎药合理应用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37例患者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肝损害、肾损害、变态反应等,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临床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用药后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为避免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医生应通过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非甾体抗炎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断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