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了早期(伤后48h)持续滴注的鼻饲肠内营养方法,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每天以1/4量递增,不足部分静列)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结果:病人能较好耐受胃肠道营养。实验组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少,营养指标和意识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于早期持续鼻饲营养素,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天鼻饲流质。结果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早期营养鼻饲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伤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DAI患者35例(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伤后7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35例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DAI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意识障碍患儿的鼻饲护理方法进行改良,降低鼻饲过程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需应用鼻饲法的意识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护理法,实验组采用改良鼻饲护理法,对比两组患儿堵管、脱管发生率及鼻饲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改良鼻饲护理法后,堵管、脱管及胃潴留、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意识障碍的鼻饲患儿实行改良鼻饲护理法能降低堵管、脱管及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水煎液鼻饲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09年6月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0例)和黄芪加肠内营养支持组(100例)。2组营养支持均在受伤后48h内开始,观察时间至伤后14d。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后24h通过鼻饲管或鼻饲空肠管,48h后给予能全力持续输液泵滴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鼻饲黄芪水煎液200ml,分两次鼻饲。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程度、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水煎液鼻饲配合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感知觉输入对脑损伤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损伤高危儿(2~4月龄)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足够的感知觉输入,一个疗程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商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期感知觉输入可以明显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全面护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48例呼吸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鼻饲护理,而实验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医学护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发现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为62.50%,明显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而针对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住院时长方面,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中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减少鼻饲液外漏,保证鼻饲量,改善鼻饲管关闭不良现象,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 将40例需鼻饲的危重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按传统鼻饲方法备物、操作,实验组在插胃管成功后将胃管末端用碘伏、酒精消毒,再用无菌剪刀剪去,接上三通管旋紧备用.需要鼻饲时只需取下连接帽,将注射器连接三通开口注入鼻饲液,鼻饲完毕将三通管连接帽盖好即可.比较两组方法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胃管末端液体外漏情况.结果 操作过程中对照组液体外漏率为100%(20/20),实验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操作后胃管末端对照组液体外漏率45%(8/20),实验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将一次性三通管应用于患者鼻饲操作中,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能保证与胃管连接紧密,无渗出,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鼻饲液外漏和操作后因闭合不良而出现的鼻饲液外溢现象,保持患者及床单位清洁干净,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丽娅 《现代医院》2005,5(7):82-83
目的探讨预防颅脑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在颅脑外伤术后采用能全力早期(4~24h内)进行肠内营养,能全力含有膳食纤维。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肛门排气后鼻饲普通全流(不含膳食纤维)。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能全力于颅脑外伤患者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辉  李艳  解春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4-485,488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鼻饲患者预后的疗效。[方法]将神志清醒的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鼻饲治疗组(对照组)和康复鼻饲治疗组(研究组),各30例。前者采用鼻饲等常规治疗,后者在鼻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30d后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吞咽功能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经口摄食量、30d内拔除胃管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1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16)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15),在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支持后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比,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GP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36例和传统营养组(对照组)34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和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106例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此外,选择同期行鼻胃管肠内营养病人43例作为鼻胃管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鼻胃管组采取常规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三组病人手术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置管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鼻胃管组病人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病人置管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以及前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置管前后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鼻胃管组病人置管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内镜下鼻空肠管置管术能有效缩短置管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病人置管手术的痛苦。置管后病人营养支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10月间13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随诊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最少生存时间13个月,一例术后2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死亡,一例术后13个月因宫颈癌死亡。其余病例目前仍存活。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淋巴结清除彻底,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匀浆膳联合酸奶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急症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匀浆膳联合酸奶治疗;对照组给予匀浆膳治疗。伤后48小时开始分别给予鼻饲额定热卡的两种肠内营养治疗,每日消耗不足部分辅以肠外营养补充。比较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障碍指标、意识恢复程度及预后。结果研究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各种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匀浆膳联合酸奶行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2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后14 d,鼻空肠管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001).营养支持1周内,鼻空肠管组患者反流(P=0.001)、腹胀(P=0.011)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结论 鼻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