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CT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1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1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17例经CT明确诊断,准确率为80.95%。诊断不明确的长期腰痛患者有4例,其中有1例椎体后缘中部突起,有1例硬膜外脂肪不对称,有2例不能排除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有2例患者椎管外腰椎间盘突出,其突出物位于椎管外,不规则,密度高于硬膜囊,手术证明椎管外的异物为脱出的髓核。有4例患者为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其CT图像特点为:关节突肥大,黄韧带钙化、肥厚,椎间盘后缘突起位于椎体后缘中央,较小。有7例患者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CT图像特点为:硬膜囊中部受压,椎体后缘中部突起边缘呈弧形,突入椎管。有13例患者为单侧椎间盘突出,其CT图像特点为:该侧椎间盘后缘密度高于硬膜囊,异常突起。结论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优秀的诊断医师,采用高分辨率的CT,正确分析CT图像,对其进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CT检查腰骶椎椎间盘突出61例。特征性的CT表现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极有帮助。主要征象为:(1)脱入椎管的髓核形成的块影;(2)脱出的髓核部分钙化或骨化;(3)硬膜囊受压移位;(4)神经根受压或水肿。另外在CT图像上还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切突骨增生硬化、椎间盘“真空征”等伴随异常。本文对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CT检查的优点和检查限度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103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结果103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共有121个椎间盘突出,其中椎管内突出116个,椎管外突出5个。结论CT对腰骶椎椎问盘突出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笔者对我院近3年来腰骶椎间盘突出CT扫描206例图像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142例CT诊断分析陈明祥,黄能贤,施斌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疼痛常见病因之一,CT诊断符合率为91.3~100%〔1〕,且无损伤,已成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笔者对我院1992年8月~1994年12月经CT诊断并手术探查的142例腰椎间...  相似文献   

6.
CT平扫诊断颈椎间盘突出张福琛,王唯民,陶正龙,邬风臻,童林军我院自1993年8月以来曾进行141例颈椎CT平扫检查,检出颈椎间盘突出76例,现将结果予以报导。1资料和方法141例中男62例,女79例;年龄23~81岁,其中40岁以下36例,41~5...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的CT扫描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探讨李贻卓,李俊诗扫描仪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PLUS全身CT扫描机,显示矩阵1024×1024,扫描速度最快每层0.7s,扫描层厚最薄可达1mm。1扫描方法1.1摆位与定位常规扫描取仰卧位,同时...  相似文献   

8.
腰骶椎管肿瘤21例临床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椎间盘病变中占首位。笔所作统计的38例病例中,男31例.女7例,按年龄组,男20~35岁12例,36~68岁19例;女26~40岁3例;40岁以上4例。发病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笔就椎间盘突出病例.谈谈如何用CT柱查诊断推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腰骶椎转移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后确诊为腰骶椎转移癌的患进行分析。找出误诊原因。结果 本组病例误诊率为2.87%(5/174),5例均在入院后确诊,4例获随访3例在4-8个月后死亡,结论 正确诊断强调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结合,对怀疑为腰骶椎转移癌应进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腰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研究曾行德①成官迅张雪林腰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是常见病。影像检查方法很多,CT扫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国内外文献[1~4]已有很多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遇见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我们随机...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5年7月~2002年2月治疗腰骶椎(管)肿瘤21例,其中误、漏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下腰痛的关系报道甚多,但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下腰痛患者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主诉下腰痛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行MRI检查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20~30岁的女性患者167例,在MRI正中矢状面的T2W1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改变及退变程度,评价退变分级,测量每个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及骶椎后凸角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退变组与无椎间退变组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4.31±3.48)°和(26.29±3.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骶骨平台角分别为(102.97±5.58)°和(100.70±3.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骶骨后凸角分别为(163.45±7.03)°和(167.24±6.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腰椎前凸角、骶骨后凸角、骶骨平台角是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形态学参数,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后凸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减小,骶骨平台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6例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进行CT扫描征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表现。材料和方法:16例病人均进行CT扫描。结果:中央型10例,占62.5%,外侧型4例,占25%,远外侧型2例,占12.5%。结论:高原地区氧分压低,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病人检查手段中具有快速准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短期CT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近期CT表现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64例经椎间盘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术前及术后近期CT表现。结果:本组病人术后CT表现均为原椎间盘突出部位仍见椎间盘突出样组织,边缘欠清晰,密度相对较低,边缘饱满程度也相对术前较低等。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短期CT复查临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突出症最多发生于腰部,其次是颈部,胸部极少。青壮年男性多见,常有外伤或反复慢性损伤史。随着CT、MR等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越来越高,继而促进了治疗方法的多元化。CT诊断的正确与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临床表现及CT诊断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腰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诊断赵锋①杨海山刘景鑫周生岩郭岩②赵洪增③本文报道经皮穿刺腰间盘切割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间盘突出症200例,重点讨论本病的CT与MRI诊断问题。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中,男134例,女66例。年龄为14~72岁,平均38.1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采用0.2T低场核磁共振成像(MRI)装置对2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椎间盘突出症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呈长T1、长他信号;8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突出症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可直接反映人体腰椎真实的几何形态。目的:以CT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L1~S5节段的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各向同性分辨率0.625mm薄层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0.0软件,三维化处理后获得腰骶段三维几何面网格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曲面化、Hyper Mesh 10.0软件网格划分,最终导入Abaqus 10.1软件生成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精确的人体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效。应用精细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快捷有效完成了脊柱模型的构建。此完整的多节段模型可方便考察临床疾病和外科固定对脊柱整体的影响,弥补了目前单个运动节段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