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情况:患者女,17岁。左足跟部肿胀、疼痛8个月,因行走疼痛逐日加重于1990年4月25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躯干、四肢除左跟部肿痛外,外观与活动无异常,膝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足跟外侧轻度局限性隆起,肿胀范围约6cm×6cm,软组织肿块无扪及;跟骨内、外侧压痛明  相似文献   

2.
右足跟软组织骨软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2岁。因右足跟肿块5年伴行走疼痛1年,于1996年9月4日以右足跟肿物收住院。患者5年前发现右足跟肿块,不痛,进行性增大,入院前半年肿块明显增大,行走困难且疼痛而来院诊治。检查:右足跟聪侧可们及5cm×4cm大小之肿块,质地硬,稍活动,无明显压痛,边缘清楚。X钱所示:右足跟软组织内见一不规则骨性肿块,边界清楚,与跟骨不相连,印象:跟骨骨刺及软骨瘤。于1996年9月13日在腰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足跟软组织中,近似方形、质硬,包膜完整,肿块与跟骨完全分离,完整切除肿块,凿除跟骨骨刺。术后病理报告:…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0岁。因左跟骨不适,活动稍受限1年,加重1个月而就诊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因左外踝骨折拍片发现左跟骨肿物,未做任何处置,以后觉左跟骨不适,近1个月走路时疼痛而来诊。  相似文献   

4.
骨软骨瘤俗称骨疣,是良性骨肿瘤,极少恶变.好发于长管骨的两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扁平骨如肩胛骨也可发生.但拇趾末节趾骨骨软骨瘤罕见.我科近年连续诊治左拇趾末节骨软骨瘤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例1.男,15岁,学生.反复左拇趾甲沟流液1年,于1997年6月26日入院.临床检查:左拇趾甲部分缺如,末端甲床隆起,高出约0.2cm,直径约0.5cm,压痛.X线检查:左拇趾末节骨性突起,密度如骨样.临床诊断:左拇趾远节外生性骨软骨瘤.于1997年7月2日在局麻下行切除术,送病理检查符合临床诊断.例2.男,22岁,军人.左拇趾甲下长一肿块,反复溃破18个月.于1998年10月10日入院.临床检查:左拇趾甲部分缺如,缺如处增生隆起,高出约0.3cm,略成圆形,表面少许渗液,骨性压痛.拇趾背稍肿胀.X线检查:左拇趾末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9岁。因左足底行走时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左足底内侧楔骨处明显压痛,扪诊骨质感消失,局部无红肿,皮肤温度略高。血常规、血沉和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内。左足X线正位片(图1)示内侧楔骨内质地不均的深骨性病杜,外周无硬化带,整个内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3岁,因左小腿隐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周围软组织肿胀2个月,曾在外院治疗无效,于2004年12月17日入院。体检:左小腿胫骨远端局部触及肿块,大小为8.0cm×6.0cm×5.0cm,质硬,边界不清,固定,移动度差,局部有压痛,左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背伸20°,跖屈35°。X线摄片正侧位片示:左小腿胫骨下段前内侧见一长径约为7.0cm的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整,内见成骨性团块影大小约为2.5cm×2.0cm5、.0cm×1.4cm,为成骨性组织,可见筛孔状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中断缺损,2块成团性高密度影形成骨膜三角。CT检查示:左小腿胫骨下段前内侧见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多发骨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骨、跟骨及中间楔骨骨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骨外尤文氏肉瘤3例报告张晓智安怀伦骨外尤文氏肉瘤临床罕见,现将我院30年来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1.1例1女,32岁,因右胸背部酸痛1年求诊。胸片见左中后纵隔包块,呈半弧形微密影凸向肺野。探查术中见左胸腔有淡红色胸水,肿块在左后纵隔,基底位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2岁。201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间歇性疼痛,之后症状逐渐加重伴左膝关节活动受限。2017年9月19日就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CT检查(图1)示:左侧胫骨近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其内密度不均并见多发条状分隔、骨嵴影;软组织肿块突破骨皮质,突向周围肌肉内。增强后肿块边缘区域呈明显强化,中心区域呈低密度无强化,病变上缘达胫骨平台关节面下,左股骨远端关节面下多发小斑片状、点状、小囊状骨质密度减低区,多数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骨恶性肿瘤的保肢方法。方法 3例跟骨恶性肿瘤病人(2例跟骨软骨肉瘤、1例跟骨腺泡状肉瘤)经区域热或热药灌注后,用煮沸灭活的跟骨加自体腓骨植骨的方法重建。结果 随访24~75个月,3例病人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在术后6~10个月能负重独立行走。2例跟骨软骨肉瘤的患均无瘤生存,但其中1例因伤口感染不愈,术后12个月截肢。1例跟骨腺泡状肉瘤的病人术后75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 在区域热或热药灌注有效控制局部胂瘤后,灭活跟骨加自体腓骨植骨的保肢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5岁。左小腿酸痛半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小腿上段内侧可扪及2.0cm×2.0cm骨性肿块,轻度压痛,皮肤温度不高,无曲张静脉。X光片示:左胫骨上端骺板内侧有一背向关节生长骨性突起,约0.3cm×2.0cm,基底宽。距骺板约2cm胫骨后内侧有偏心卵圆形病灶,大小约1.5cm×4.0cm,呈低密度透亮区,周缘轻度硬化,长轴与骨干一致。CT示:左胫骨上段内侧横断面圆形透亮影,无死骨、钙化,肿瘤侧皮质变薄。入院诊断:左胫骨上段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软骨瘤。常规术前检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非骨化性纤维瘤刮除、骨软骨瘤切除。…  相似文献   

13.
骨外骨软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外骨软骨瘤1例李照明,夏跃文患者刘某某,女,62岁。困左手掌硬结20余年就诊。20余年前发现左手享有一黄豆大小硬结,因无任何不适而未子重视,近年硬结逐渐增大,至就诊时已达板栗大。仍无疼痛,不影响左手活动,偶在持硬物时有压迫感及轻微疼痛。体查见左手中...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外伤致左踝部肿痛、活动不适,未作任何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加重,到当地县医院行X线检查示(图1):左距骨骨软骨瘤.故来我院就诊,拟"左距骨肿瘤,性质待定"诊断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5.
跟骨血管瘤一例报告九江县中医院(九江县332100)李俊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8岁。因左跟部肿痛,步行时疼痛加重半年,于1997年4月8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跟周微肿,跟底压痛,左踝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X线摄片示:左跟骨体内下方有一1.5cm×...  相似文献   

16.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也称软骨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不到软组织肉瘤的3%。EM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最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为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1]。本文报道1例EMC,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1岁,于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肿块,约蚕豆大小,无疼痛,无皮肤破溃,无行走障碍,半年来肿块逐渐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发生于纵隔的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患者女性,21岁。左胸隐痛1年。胸片见,前中纵隔有大片肿块阴影,胸廊诸骨正常。剖胸见纵隔结节状实性肿物,直径20cm,与左肺及心包紧密粘连。镜下,肿瘤由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组成,排列成结节状,周边有化生骨,为典型的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左肩部外伤后疼痛10余年,出现无痛性肿块3个月余,于2001年3月15日入院。查体:左肩胛骨冈上部可触及一隆起包块,局部皮温正常,无红肿,质硬,无压痛,边缘清晰,推之不移动,左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肩部活动功能正常,双手无麻木。Χ线检查示:左肩胛骨冈上部异常密度增高影,呈骨性突起,基底宽。CT检查示;左肩部有一菜花状骨性肿块,与左肩胛骨相连,边缘清楚,未见明显破坏征象,扫描最大截面5.3cm×4.1cm,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钙化影,软骨帽无增厚,周围软组织无肿胀。诊断为左肩胛骨软骨瘤。行肿瘤切除术,患者俯卧,左肩部垫高…  相似文献   

19.
应锦河  刘云建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4):1418-1418
例1,男,17岁.右()趾肿块2年,于1999年4月3日来院就诊.查体:右()趾远节背侧可见一2.0cm×2.0cm×0.5cm大小突出皮肤之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质地硬,边界清楚且基底固定.肢端血供可,感觉正常.X片示:右()趾远节背侧骨干处见一2.0cm×2.0cm×1.5cm大小蘑菇状骨突出.入院后行趾甲拔除,包囊外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其上软组织与包囊无粘连,包囊周围无反应区,蘑菇状突出表面为烁亮的软骨帽.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脊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了解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与脊柱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跟骨骨量检测在判断脊柱骨折疏松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单纯性腰背疼痛、无外伤史、胸腰椎x线影像学显示有典型脊柱骨质疏松的绝经女性患者48例,年龄为29-84岁采用HK-I单光子骨密度仪(SPA)检测其跟骨的骨矿密度和骨量。结果 跟骨骨量112.82-486.42mg/cm^2,平均272.69mg/cm^2。其中,跟骨骨质疏松30例,平均骨量为201.85mg/cm^2;低骨量9例,平均273.13mg/cm^2;正常骨量9例,平均401.77mg/cm^2。与X线影像学相比较,脊柱骨质疏松的符合率为62.5%,大致符合率18.8%,有效符合率81.3%,不符合率18.8%。结论 SPA跟骨BMD仅可作为拟诊脊柱骨质疏松症的参考指标,临床参考价值为62.50%,其符合率与年龄递增相关。故诊断尚不能完全依赖跟骨密度检测参数,尤其75岁以下女性患者,仍需X线影像学的支持。非体力劳动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非体力劳动者尤其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