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用于输注甘露醇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露醇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以降低颅内压最为常用,甘露醇的渗透压高,对外周静脉损伤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颅内压增高的患儿,静脉推注甘露醇要求在半小时内推完,而且频繁,多时一天要推注6次,加上小儿血管组织发育不完善,虽然运用其他同行研究成果在推注甘露醇时提高其温度[1],再加上穿刺部位扩血管药物的外敷[2],但仍不能完全解决甘露醇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甘露醇对小儿外周血管的损伤不能短期修复,有时甚至影响小儿及时准确的治疗。2002年12月开始,通过改变小儿静脉穿刺部位选择,选择小儿颈外静…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有效保留时间内的最佳进针长度。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实验组进针长度(2±0.1)cm,对照组1进针长度〈1.5 cm,对照组2进针长度全部刺入(2.5cm),比较三组进针长度对并发症及其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对局部渗血渗液、红肿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脱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2组比较,对局部渗血渗液、红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脱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宜的进针长度(2±0.1)cm能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使静脉留置针在允许的时间内能有效保留。  相似文献   

3.
甘露醇为临床常用的脱水药,其药理作用是通过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以提高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增加血脑之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水分移向血液循环内,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如输液速度慢则不能明显提高血浆渗透压,因而无明显组织脱水作用,临床上必要时使用加压法使液体在规定时间滴完以发挥药理作用。现介绍2种快速输注甘露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用静脉留置针新技术取代传统头皮钢针,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常规消毒,选择好静脉,严格按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下针,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使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静脉留置针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和液体外渗,起到保护静脉、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结论:使用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防止了血管破坏,减轻了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在和谐环境里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史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88-6388
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而且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不影响患者肢体关节小幅度活动,尤其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宗贵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使用技术日趋完善,但送管退针这一关键操作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留置针目前已被公认是临床输液、输血、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的重要治疗护理措施之一,然而,置管成功后能否长时间保持其管道通畅,置管完好,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1a来,我科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并进行堵管原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大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家长不必要的费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推广应用,特别在新生儿科的使用率几乎达到厂100%。但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够理想,最短的只能留置18h.大多数的留置时间是2~3d。笔者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留置针在留置期间出现回血、堵管、静脉炎、患者不适要求拔管以及意识不清的患者无意识的将其拔出,现将从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固定法、留置时间与传统的操作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进针方法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其能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方便快捷,同时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已在临床广为应用,紧急抢救时几乎可替代静脉切开,其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2 m l/m in[1],尤其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输液时可作为首选。其使用技术日趋完善,通过笔者大量的实际操作,发现了一些常规操作中的弊端,大胆进行改进,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总结如下。1常见的操作方法(1)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介绍:穿刺进针见针座后端有回血后,一手退针芯,同时另一手送入外套管[2]。此方法对皮肤肌肉弹性好的患者容易成功,而对年老、脱水或全身衰竭者则不一样。因为他们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易皱褶,这样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穿刺部位及血管,平衡稳定性差,外加一个向前送管的推力,更加重针眼前段皮肤血管弯曲、皱褶程度,使外套管更难置入。(2)左手固定针芯,右手送外套管。此操作是临床应用中的经验积累,比说明书介绍的方式有所改进,操作起来更容易,它要求:进针见回血后,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拇、食、中3指捏住针翼将外套管沿血管走行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 cm处,拔出针芯[3],这仍然很难应对皮肤松弛及全身衰竭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其留置的时间及影响因素也作了广泛讨论。为探讨其理想的穿刺部位,笔者对2005-06/2008-06使用静脉留置针的610例患者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穿刺部位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本科6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其中男387例,女223例,年龄2~81岁。输液时间均在5 d以上,输液成分为葡萄糖生理液、盐水、维生素、能量合剂、氯化钾、抗生素、脂肪乳、血制品和其他药物,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引起堵管、浅静脉炎和肿胀的发生率。1.2方法1.2.1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选择不同部位的浅静脉,如双下肢大隐静脉、双上肢肘关节以上的浅静脉、左右颈外静脉等。根据患者年龄的大小、血管的粗细及长短情况来选择留置针,一般用BD公司生产的20~24 G普通型和头皮静脉型细/短留置针。1.2.2操作方法穿刺部位常规消毒(8 cm×8 cm)后,转动针芯360°角,排气后以15~°30°角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将留置针持续沿血管前行1~2 cm,然后缓缓抽出针芯2~3 cm后缓慢将软管送入血管,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用敷贴固定好。输液...  相似文献   

11.
孙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419-5420
我科2006—02/2006—12应用静脉留置针28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1例,女136例,年龄30日龄~14岁,30日龄~〈2岁174例,2~〈5岁68例,5~14岁45例;全部使用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一次性透明敷贴,5.5号头皮针输液器,25U/ml肝素盐水3ml封管。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BD公司生产的三代直型Intima和近几年使用四代Y型Intima-Ⅱ 24G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崔今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64-6664
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静脉留置针可保留3~7d,患者可以随意活动,特别适合小儿胃肠术后使用。但因为患儿术后躁动,出汗而容易脱落。所以我们用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得到了良好效果。方法如下。1方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用敷贴固定后用弹力绷带缠绕一圈  相似文献   

14.
两种部位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灵  陈静  陈德智  杨蓉  李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26-1727
留置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静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留置针固定角度观察对输液速度和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将针座在水平位向左或向右平移使针座与针套呈155~°160°的位置固定,而对照组以传统方式使针座与针套呈180°的位置固定。结果:改变留置针固定的角度使输液畅通、置管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针座与针套角度固定的留置针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通畅、减轻患儿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留置针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2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静脉炎、堵管、血液污染、留置时间及操作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堵管、血液污染、留置时间及操作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观察组留置针更适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94-54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56例外科住院婴幼儿按住院日期单、双日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72例)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性更突出(P<0.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尚志梅  詹霞  栾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20-4821
目的探讨浅静脉置管的改进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用改进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置管操作,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7.9%(46/48),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仅为76.9%(4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5,P〈0.01)。结论改进的浅静脉置管方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甘露醇静脉点滴致静脉损伤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4—06-2006—06使用甘露醇静点所致静脉损伤100例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6~82(平均57)岁。颅脑损伤38例,脑出血26例,脑瘤术后24例,脑梗死12例,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2~4次/d。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重症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患者及一日需要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患者常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护理不当可导致静脉炎、堵塞等情况,从而影响静脉针留置的时间,降低穿刺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008-04-2009-12我院对手术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技术,共穿刺了265例患者,男205例,女60例,年龄10月龄~78岁.现将其临床应用及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