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黄霖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 乳腺增生病的根本是肾阳虚 乳房是性激素的靶器官,乳房的增生和复旧直接受性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肾虚冲任不调是乳腺增生病产生的根本.我院黄霖主任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乳腺增生病患者多有肾虚表现,如月经失调、腰膝酸痛、痛经、面部色斑、脉迟弱等.虽然不一定有明显的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但在处方用药中适当使用补肾阳药物后,不少患者的月经失调、痛经、腰痛等症状也得到改善.黄主任认为,补肾阳中药对于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乳腺、子宫等性激素的靶器官对激素的反应有一定作用,印证了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黄主任常用的补肾阳药物有:鹿角霜、补骨脂等.其自拟经验方"健乳灵"也包含上两味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乳腺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一般认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为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观察表明,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笔者特就199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1 分型治疗1.1 辨证分型治疗:顾乃强将本病分为三型。肝郁气滞型,用乳癖灵1号(柴胡、’当归、白芍、香附、茯苓等);冲任失调型,用乳癖灵2号(柴胡、白芍、熟地、当归、仙茅、淫羊藿、鹿角等);痰瘀凝结型,用乳癖灵3号(柴胡、当归、桃仁、三棱、莪术、海藻、牡蛎等),经期停服。共治疗213例,临床治愈59例,显效69例,有效5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P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内服消癖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分经前、经期、经后三个阶段分别采用消癖汤Ⅰ号、Ⅱ号、Ⅲ号方消癖汤联合中药消癖散(柴胡、丁香、肉桂、当归、赤芍等)局部离子导入对90例乳腺增生患者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6%。结论:通过中药消癖汤并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兼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方法:采用复元通气散(青皮、穿山甲、陈皮、金银花、连翘等)加味内服配合活血散瘀中药(丹参、夏枯草、王不留行、水蛭)经离子导入仪局部治疗126例。结果:总有效率98.4%。结论:中药内服兼用现代医疗离子导入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内外兼治,可以提高有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中药调周疗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调周疗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按照月经周期采用周期给药,经前拟疏肝理气,健运水湿,活血化痰散结为主,经后拟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摄冲任为主,对照组全程口服乳增宁胶囊以疏肝解郁,调理冲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复发率64%,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肯定,并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好发于中青年妇女,是乳腺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目前西医常采用激素及碘制剂等疗法,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此病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有不少关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了实验方法和依据.现将近期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实验研究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复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乳复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并与乳核散结片对照,观察两组服药前后液晶温敏图变化。结果治疗组160例有效率为95.0%,治愈率为66.3%。对照组80例有效率75.0%,治愈率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液晶温敏图改善率为71.3%,对照组为27.5%。实验研究表明乳复康片具有预防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5.
16.
夏桂成教授在临床中尤为注重脏腑功能对女性周期活动的影响,精心研究脏腑之间的关系.根据《素问·评热病论》中“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理论,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从三者间的纵横反馈形式,采用“补肾调周法”,调节心(脑)—肾—子宫,使之功能协调,阴阳平衡.在月经周期中的第一个转化期(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气顺血动,促发排卵;第二个转化期(行经期),治以理气活血,化瘀调经.心气下通,胞脉通达,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的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非炎性、非瘤变的病症。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其恶变率达3%-4%,患乳癌机会为一般妇女的3-5倍,故又称“癌前期病变”。属于中医学乳癖的范畴,与肝、脾胃、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中医 相似文献
18.
1999-03~2003-02,笔者采用自拟疏肝活血化痰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