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吞咽温水的同时置入胃管的可行性.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吞咽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吞咽组在插胃管时口含温水10~15 ml,随吞咽温水动作将胃管插入胃内;对照组按常规法插胃管.结果:吞咽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1.7%、59.6%;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2%及23.1%;呛咳发生率分别为4.2%及26.90%;插管时间分别为(1.6±1.2)min及(2.1±1.6)min;患者舒适率分别为85.4%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吞咽温水置胃管法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吞咽温水的同时置入胃管的可行性.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吞咽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吞咽组在插胃管时口含温水10~15 ml,随吞咽温水动作将胃管插入胃内;对照组按常规法插胃管.结果:吞咽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1.7%、59.6%;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2%及23.1%;呛咳发生率分别为4.2%及26.90%;插管时间分别为(1.6±1.2)min及(2.1±1.6)min;患者舒适率分别为85.4%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吞咽温水置胃管法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服胃镜胶在插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将需要插胃管鼻饲的80例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在插胃管前口服3 mL~5 mL胃镜胶,再用胃镜胶润滑胃管前端10 cm~20 cm,然后按传统插胃管的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的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含服胃镜胶后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吞咽温水的同时置入胃管的可行性。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吞咽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吞咽组在插胃管时口含温水10~15ml,随吞咽温水动作将胃管插入胃内;对照组按常规法插胃管。结果:吞咽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1.7%、59.6%;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2%及23.1%;呛咳发生率分别为4.2%及26.90%;插管时间分别为(1.6±1.2)min及(2.1±1.6)min;患者舒适率分别为85.4%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吞咽温水置胃管法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量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胃肠减压置管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规插胃管法(常规法)常因插管时阻力较大、操作者进管动作与病人吞咽动作不协调致进管困难,或因病人吞咽一次胃管,出现一次恶心,甚至呕吐,致使痛苦增加,且胃管易从口中吐出致插管失败。为此,对胃肠减压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经临床200例次应用,证明此法所用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术洗胃在抢救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中毒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分别采用常规置胃管法(对照组)和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实验组)。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21例,二次及二次以上成功22例,10例反复操作均不成功;改用气管导管引导法插胃管后,均一次置管成功。实验组均为一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2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成功平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术与常规置胃管法相比,提高了插胃管成功率,极大提高了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该方法省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芦芳杨莉  李玉妹 《现代护理》2006,12(30):2850-2851
目的为了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术前需经鼻置胃管、胃管通过鼻瓣区困难91例病人的插管方法进行研究.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呼气法进行插管。对插管时病人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使用呼气法插管病人舒适度好。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因不易确定鼻瓣区开口,常需反复插管,舒适度差。呼气法能增大鼻瓣区开口角度并有效判断开口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结论使用呼气法可以有效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插胃管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9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使用呼气末快速置胃管法和传统法置胃管。记录2组置胃管成功的次数、置管操作所需时间、并发症及患者的生理参数。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胃管时间和心率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气末置胃管法具有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的特点,明显优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新的胃管置管方法,以解决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鼻胃管置管的困难,减轻患者痛苦,顺利置入导管,完成鼻饲治疗。方法将常规置管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诱导吞咽法(对照组)和等待吞咽联合旋转法(实验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护士置管用时以及患方满意度方面优于诱导吞咽法。结论等待吞咽联合旋转法在鼻胃管困难置管中效果优于诱导吞咽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在鼻饲肠内营养患者胃管置入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84例经鼻置管行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一次置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黏膜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意识清晰、感官正常,消化道完整无狭窄的清醒患者,可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行胃管置入术,此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并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顾琴  余蓉 《华西医学》2008,23(1):155-156
目的:比较常规鼻胃管置入法与鼻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后置胃管法对喉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需要安置胃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行鼻咽部喷雾麻醉,对照组按常规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流泪、恶心、呕吐、咳嗽反应,一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要时间、插入中暂停次数。结果:实验组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轻,插管所需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置胃管常因病员难受而中途暂停置管,实验组置胃管前先作鼻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因病员难受暂停次数也明显减少,使临床护理工作时间缩短,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含咽温开水抑制插胃管过程中呕吐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插胃管过程中含咽温开水抑制呕吐反应的作用,以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有插胃管需求的清醒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含咽温开水组和常规组各95例,分别使用含咽温开水法和常规法插胃管,以插管时间、呕吐症状及一次插管成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2种方法的插管效果。结果含咽温开水组的胃管插入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咽温开水在插胃管过程中可有效地抑制呕吐反应,提高置人胃管的成功率,并缩短插管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两种插胃管的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52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插胃管,实验组采用改良法插胃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法对患者食道刺激大,不易成功,需反复插管;改良法采用石蜡油浸润胃管插管法和双人操作,能减轻因部分胃管干燥对患者的刺激,患者能耐受,插管易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饮冰水置入胃管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入胃管法。实验组在胃管置入过程中饮冰水并嘱其吞咽,随吞咽动作操作者将胃管插入。[结果]实验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则为53.1%。以病人主诉插管可以耐受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实验组75.0%主诉可以耐受,对照组则为31.2%。[结论]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者采用饮冰水置胃管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而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本院急诊科需要插胃管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程度及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式插胃管法能提高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程度,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插胃管的方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需要插胃管患者91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插胃管至14~16 cm时,在患者健侧口角注入5~8 ml的生理盐水,当患者吞咽时顺势将胃管推进所需长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缩短了插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注水插胃管法优于常规的插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在清醒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采用在插管前将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从鼻腔滴入和口咽部含服吞咽的方法进行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病人的首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恶心、呕吐程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腔器械导入润滑剂用于清醒病人留置胃管的插管操作,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缩短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浅昏迷患者中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和诱导吞咽插胃管法的不同效果。方法将85例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实验组采用诱导吞咽插胃管法。结果实验组插胃管成功率97.5%,一次插胃管成功率90.4%;对照组插胃管成功率92.9%,一次插胃管成功率6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浅昏迷患者中采用诱导吞咽插胃管法比常规插胃管法更安全有效,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