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挤切刀”在儿童扁桃体挤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共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例,手术使用“电挤切刀”;对照组21例,手术使用常规挤切刀.对两组手术历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反应程度及术后再出血等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历时:实验组为...  相似文献   

2.
陈瑜萍  张晖萍 《河北医学》2012,18(9):1219-1221
目的:观察三种扁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2例扁桃体挤切术,42例扁桃体剥离术及30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摘除扁桃体,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白膜脱落的时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扁桃体挤切术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的剥离组和等离子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等离子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挤切组及剥离组。术后创面疼痛等离子组轻于挤切组和剥离组。结论:挤切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经济,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扁桃体手术.低温等离子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是其优势,但费用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小儿扁桃体挤切术与小儿扁桃体剥离术对机体的创伤大小.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济宁交通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扁桃体疾病手术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儿扁桃体挤切组(A组)75例,行扁桃体挤切术;小儿扁桃体剥离术(B组)70例,行小儿扁桃体剥离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手术后6 h内及术后第5~6天出血,放射性耳痛,术后创面瘢痕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 h内及术后第5~6天出血,放射性耳病及创面瘢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挤切术与小儿扁桃体剥离术相比,具有器械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引起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扁桃体剥离与挤切相结合的手术方法与传统剥离法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我科自2000年至2004年对160例成年住院患者实施扁桃体切除术,将该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剥离与挤切相结合的手术方法,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的剥离术,两组采用相同的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且手术者及第一助手相对固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术后均无继发出血。结论:本研究结果明:对成人扁桃体切除,采用剥离与挤切相结合的手术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剥离术而言,较好的解决了成人扁桃体手术的两大难题:手术中出血多和手术时间长。该方法简便易行,术中出血少,术时短,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表面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寻找一种适合基层部队医院开展扁桃体外科手术治疗的合适途径。方法复习原始资料,包括患者病史及术前、术后情况。结果 630例患儿中,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460例,Ⅱ度肿大120例、Ⅰ度肿大50例。扁桃体一次性完整摘除无残体残留者590例(93.7%),扁桃体残体患儿40例(6.3%),经补切切除;术后出血13例(2.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出血病例;术后恢复快。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只要术前考虑周全,手术技巧掌握熟练,术中操作细致,手术体位选择正确,术后认真观察处理,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该手术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开展,也可以在巡回医疗中开展。  相似文献   

6.
扁桃体摘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腺炎的唯一根治方法,临床上有挤切法和剥离法两种。扁桃体剥离法应用范围较广,而且手术较彻底,不易留残体。剥离法摘除扁桃体手术时间较长,出血也多,对年龄较小的患者,往往需要全麻。扁桃体挤切法的优点是:迅速简单,局部损伤较轻,术后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也光滑。缺点为如操作不慎易留残体。临床可依扁桃体情况选择不同切除方法。一、扁桃体体积增生肥大,扁桃体周围瘢痕形成较少,或者没有瘢痕时,最好选择扁桃体挤切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曹俊彪 《中外医疗》2009,27(9):170-170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手术,惯用手术方式基本为两种,剥离法和挤切法。成人多采用剥离法,而挤切法过去一般认为只适用于扁桃体特别肥大的儿童。随着手术的日臻完善,如能正确掌握挤切术的方法,技巧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成人采用此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具有安全、经济、适应证较广、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轻等优点。为评价成人扁桃体挤切术的临床效果,现将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115例患者实施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扁桃体窝缝合封闭止血在扁桃体摘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2月至2017年07月耳鼻喉科所收治的50例扁桃体摘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扁桃体摘除手术时均行扁桃体窝缝合封闭止血治疗。探讨患者在扁桃体摘除手术中术后止血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再出血。结论:扁桃体窝缝合在扁桃体摘除手术止血处理的作用显著,可以显著避免手术中术后再出血带来的伤害,值得基层医疗单位耳鼻喉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镊与传统的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摘除的手术效果,探讨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扁桃体手术摘除的患者100例,前瞻性地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双极电凝镊行扁桃体摘除与普通法扁桃体摘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轻。结论:采用双极电凝镊扁桃体摘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剥离法扁桃体摘除,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0.
于军  宇雅苹  陈晓华 《中外医疗》2011,30(16):96-96
目的 探讨高频电扁桃体挤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做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A组)和对照组(B组)40例.治疗组行局麻高频电扁桃体挤切术;对照组接受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观察2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平均为4.2mL,对照组术中出血平均为25mL,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分,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6分;轻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100、6例;6、34例.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高频电扁桃体挤切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电脑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94例适应手术切除的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息肉和扁桃体囊肿患者分为3组,结果显示电脑扁桃体切除术法优于普通挤切法和剥离法。提示电脑切除扁桃体适合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扁桃体切除术简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扁桃体切除术的历史上溯到3千多年以前,公元1世纪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不少人介绍了扁桃体切除的手术方法,如何防范手术出血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快速切除扁桃体的挤切刀由悬雍垂切除器演变而来,器械术语与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有密切联系。经过不断改进,扁桃体挤切刀至今仍然是手术的重要工具。完全切除扁桃体及其被膜的手术技术始于20世纪之初,剥离式扁桃体切除术是现今普遍采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病灶根治对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与肾炎反复发作相关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根据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周 ,然后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手术并将扁桃体及其隐窝内分泌物送细菌室进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通过测定手术前、术后 1周、2周、4周、1年的2 4h尿蛋白定量及 1h尿RBC计数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扁桃体内培养出的致病菌依次为 :需氧菌中 ,β 溶血性链球菌 (5 7% )、葡萄球菌 (2 0 % )、肺炎链球菌 (11% )、流感嗜血杆菌 (7% )、绿脓杆菌 (5 % ) ,最常见的厌氧菌是类杆菌 ,自手术后 4周起血尿、蛋白尿明显减少 (P <0 .0 5 )。随访 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病灶根治对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肾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LCBDE的68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实验组,同期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OCTD)的87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取石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68例均成功完成LCBDE,无中转开腹;取净胆管内结石61例,T管拔除为术后4周;残余结石7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残余结石。对照组87例行OCTD成功79例,失败8例6周后经胆道镜取尽石;OCTD术中取净结石者71例,T管拔除为术后6周,未取尽者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尽残余结石。两组在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LCBDE一期治疗胆石症引起的ABP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将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 S A S)的腭咽成形术中的扁桃体切除改为挤切,局麻改为将麻醉药直接注入扁桃体,并在麻醉药中加立止血 1k U、地塞米松 5m g。共行手术 60 例,其中应用电脑扁桃体挤切刀挤切 20 例。结果:60 例手术出血平均在 100m l以下,手术时间平均 45m in,较剥离法减少30m in,出血量明显减少,提示挤切法扁桃体摘除可用于 U P P P 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扁桃体快速切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00例慢性扁桃体患者分为治疗组300例与对照组(挤切组)300例、对照组(剥离组)30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切除术(即:快速切除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扁桃体挤切术及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出血率、手术时间、进食时间及感染率。结果治疗组平均出血量为4.52 mL,出血率17.3%;对照组(挤切组)平均出血量为20.73 mL,出血率100%,对照组(剥离组)平均出血量为103.68 mL,出血率100%,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1)min,进食时间短,感染率低,对照组(挤切组)手术时间为(15±5)min,进食时间长,感染率较高,对照组(剥离组)手术时间为(40±10)min,进食时间长,感染率较高,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电切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切除扁桃体的新技术、新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术式和注意点。方法 总结113例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该组113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03例(91.15%)。并进行1年随访,获得随访102例,68例脊髓空洞消失,32例明显缩小。结论 在后颅窝减压基础上显微镜下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周围的粘连、恢复脊液循环是有效治疗ACM-SM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孟静  孙毅东  吕晓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22-22,2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I组)和空白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I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II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分别记录术后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6、8、12hVAS评分I组低于Ⅱ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I组的芬太尼总用量低于Ⅱ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超前镇痛,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