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我们遇到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2例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血细胞分析、凝血五项等检查,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经给予停用低分子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并在临床中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在血栓预防、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房颤)、体外循环中常规使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肝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接受抗凝剂治疗或预防栓塞的病人,最常使用肝素,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的并发症,此并发症与肝素预期的治疗效果相反。1什么是HIT?通常,肝素预防血栓栓塞,不影响血小板,由于肝素触发免疫系统,HIT导致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症)。HIT可出现2种明显的类型:非免疫和免疫介导。非免役介导HIT:最常出现,血小板数轻微减少,对身体无害。免疫介导HIT:较少出现,但很危险。免疫介导HIT引起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但尽管血小板数很低,HIT病人仍有栓塞的危险。病人使用肝素后,在肝素和特殊的血…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1天”于2012年7月28日入院。有“糖尿病”病史1个月,偶服降糖药;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和血液系统疾病史,无烟酒嗜好和药物敏感史。患者于7月17日因上述症状入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灶,使用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钠针4000IU皮下注射,2次/日,共9天),于7月28日转入我院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的识别,损伤了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而导致,以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通过4T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于诊断,治疗上需要立即停用肝素及其相关制剂并开始替代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8.
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介入、血管外科和血液透析等方面,并发症也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出血、骨质疏松、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HIT是由肝素类物质诱导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自相矛盾的血小板减少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我院2010年~2012年心血管内科收治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发HIT患者4例。  相似文献   

9.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是一种由肝素诱导、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死风险,死亡发生率约为5%~10%.临床研究发现,约1%~5%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会在应用肝素5~10天后出现HIT[1].目前临床上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极易漏诊、误诊.我们对近年来HIT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临床特征、诊断、发病机理以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对102例肺栓塞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小板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肺栓塞病人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有8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时可诱发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2.
肝素是心脏外科手术和术后ICU期间常规使用的抗凝药,但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HIT)[1],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现将我院救治2例HIT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低分子肝素已用于外科术后和内科系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未降解肝素,本文就近年来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16.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HIT)曾有多个名称 ,包括 型 HIT、HIT/血栓栓塞综合征( HITTS)、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 ( HAT)以及白色血栓综合征。对于非免疫机制的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则称为非免疫性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 发病机制HIT由肝素依赖性抗体 (常为 Ig G1 ,或 Ig G、Ig M共有或 Ig M型 )通过其 Fcγ a受体激活血小板。血小板 Fc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这就使 HIT与其他 Ig G介导的、药物诱发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分开来 (如奎宁、磺胺类抗生素 )。后者起因于 Ig G Fab和药物 /血小板膜糖…  相似文献   

17.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IgG抗体介导的促血栓形成性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肝素治疗后数天至数月发生血小板减少计数(与肝素治疗前相比)减低与伴或不伴新发血栓,呈现高凝与血栓矛盾状态。发病隐蔽,死亡率高。这为临床诊疗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根据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85例疑似HIT患者的诊疗数据结合最新欧美HIT管理指南汇集成以下疑似HIT诊疗思路,降低HIT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指临床使用肝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且机体处于易栓状态,不伴或伴有新发血栓的一类患者。如未经治疗,高于50%患者将在数天或数周内发生血栓,及时治疗将明显降低血栓并发症[1,2]。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HIT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策略的新进展。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HIT是肝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肝素在体内与血小板4因子结合形成血小板4因子-肝素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0岁,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4d、晕厥2次于2005年3月5日入院。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脏超声、心电图、肺灌注扫描诊断为肺动脉血栓栓塞。溶栓后给予肝素5000U负荷量,以800U/h微泵泵入,持续48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q12h,ip,同时给予华法林2·5mg/d等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可平卧,双下肢水肿消退,周径对称。入院时查血常规WBC6·43×109/L,RBC4·33×1012/L,Hb139g/L,PLT222×109/L;PT12s,APTT30s,INR1·1。患者应用肝素第5天复查血常规:WBC3·67×109/L,RBC3·75×1012/L,Hb118g/L,PLT12×109/L,IN…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45岁.12年前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当地医院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扩张,未行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