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经》中阳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检出了《内经》16 0篇中“阳气”二字连读者 138处 ,分为 10 2条分析了它们的涵义 ,归纳出《内经》中阳气的基本涵义 :①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的气 ,与阴气指代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的气相对 ;②指人体的在外或在上之气 ,与阴气指代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相对 ;③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 ,与阴气主要指代寒凉之气相对。并在此基础上 ,推出阳气的基本概念 :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 ,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同时指出人体阳气与一身之气是不同的概念 ;阳虚不能称为气虚 ,也不能说成是气虚的发展 ;“阳与气合称为阳气”是悖论。  相似文献   

2.
《内经》的脾胃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与临床的诊疗实践。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是在《内经》脾胃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临床实践之后著成了传世之作《脾胃论》的。近现代的中西汇通医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是如此。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分析《内经》脾胃理论在老年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以飨读者。1“阳明脉衰”与“阴气自半”《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此处“阴气”即指肾中精气,亦即肾气。肾为先天之本,内寄真阴真阳。年青时,肾中阴平阳秘;年四十,如日中天———肾中阴阳之气壮盛到了极点,之…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神”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神”的特性贺娟(内经教研室)指导王洪图关键词:《内经》;神;活动性;物质依赖性;主宰性“神”是《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内经》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除对其内涵、临床意义作了详尽阐释外,还对神所具备的特性有所旁及,即具有活动性、物质依赖...  相似文献   

4.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纵横谈陈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关键词:内经;脏象理论;胆《素问·六节脏象论》(以下简称本篇)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围绕这个问题,注《内经》之大家各陈己见,背定者有之,否定者亦有之。兹采陆古今众说,披评于次。一、从校勘入...  相似文献   

5.
《内经》“七损八益”乃是古今注家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在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之后又常被释为房中术,与经旨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内经》七心八肝之义和《易经》损益二卦之理,认为经文“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此圣人之治身也”即是对“七损”的解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壮者益治”即是解释“八益”,这是道家延年益寿的秘旨,也是医家祛病复康的妙诀,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类径》说:“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高士宗曰:“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马莳曰:“天  相似文献   

7.
升降学说在祖国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认为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呼应交感,阴阳和合,可起到生化万物的作用。升降是天地变化的规律,同样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一。《内经·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一不出入,无不升降”。古人因形察气,“出入废则神机化…  相似文献   

8.
“喘”字在《内经》中出现四十余次,究其字义,不外有三:一指呼吸急促,二指脉搏搏动急促,三指腹中有气攻冲。在学习、讲授《内经》时,应视“喘”字所出现的不同篇章、不同段落,进行细致的分析推敲,确定其义。1 指呼吸急促 喘,气喘,喘息,即呼吸急促。在《内经》中“喘”字指呼吸急促占大多数,在其所出现的原文中也比较容易鉴别。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肺病者,喘咳逆气。”《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素问·太阴阳明论》:“入六府则身热  相似文献   

9.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10.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气理论源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伤寒论》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基本理论,把保胃气这一学术思想始终贯穿于辨证论治的每一过程中,迄今仍  相似文献   

12.
谈谈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引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所征引的经典著作原文,存在着许多问题。①没有弄清所引内容的含义,或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如用“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证明凤邪“易袭阳位”;用“头者,精明之府”证明“脑与精神活动有关”;用“少火”“壮火”说明人与热的区别等均是。②引文和观点不统一。如引文“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与“阴阳偏衰”的论点即有着本质的区别。③引文不准确。仅误引《内经》原文即近20处之多,特别将《难经》原文“气主之“引作“气主煦之”,实属误改,并由此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13.
试论“肺朝百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朝百脉”一词语出自《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食入于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 ,淫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王冰注释此句曰 :“脉气流运 ,乃为大经 ,经气归宗 ,上朝于肺 ,肺为华盖 ,修复居高 ,治节由之 ,故受百脉之朝会也。”《内经素问吴注》  相似文献   

14.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15.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帝内经》对"气"和"气化"的论述,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医"气论"特点。[方法]对《内经》中与"气"和"气化"相关的条文进行分析,结合历代注家看法,总结《内经》对"气"和"气化"的认识。[结果]《内经》全书有19篇直接以"气"冠名,1700(2997)处提及"气"字,7处条文论述"气化"。《内经》中的"气"既可以是物质之气,也可以是功能之气,还可以是转化之气。其"气化"的概念包括阴阳五行的转化、各种精微物质的化生和转变、各种物质的运动和敷布、从化、气的运动、五运六气之气化等六个方面。[结论]《内经》中除少数章节外,几乎处处可见气化,从万物化生至精微所存,皆是气化。在《内经》视角下,"气化"既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根本,也是维持人身健康之根本,因而也就必然是养生、诊断、治疗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素问·金匮真言篇》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王冰注曰:“火精之气,其神神,舌为心乏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篇》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后世医家,据于《内经》之论,故言曰:“心开窍在于耳”、“心寄窍于耳”。此说虽立,然考其理义,则少有细究者,大凡从于王氏之释者多之。然仅从此点来解释《内经》心“开窍于耳”之旨,尚嫌偏狭乏  相似文献   

18.
《内经》“木郁达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内经》“五郁”之疾,缘于运气的太过和不及的变化而发生,属于外感范畴,后世进一步推演,认为内伤也可致郁。“五郁”之中以“木郁”为先,“木郁”即肝郁,肝郁之因虽有内、外两端,但以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者居多。所谓“达之”即畅达之意,疏利肝胆、理气解郁是“木郁达之”的主要含义,也是临床常用之法。属于肝气郁结者,主以疏肝理气;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肝木乘土,治以抑  相似文献   

19.
精字是《内经》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全书用达一百多处。由于《内经》成书悠久,文字古奥。往往一字多义,一词多用,字多通借,对正确理解原文带来困难。“精”字也不例外,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各有差异。因此,探讨《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及用法,无疑对我们学习《内经》,正确理解其义是有裨益的。概括《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约有下列10种.1 精微物质精,《说文解字注》:“择米也……引申为凡取好之称。”《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辞源》首释为“纯净的上等米”.可见,精的原义是纯净无杂质的物质。在人体则为精微物质。这一含义在《内经》运用最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20.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