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把本单位住院部和门诊部所有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汇总起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29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9例(占15.00%),胃肠道不良反应15例(占25.00%),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7例(占11.67%)。结论 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项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31):5546-5546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以婴幼儿居多(21例,占30.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39例,占57.35%)。结论: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注射液目前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由于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往往被忽视。近年来,临床报道该不良反应有增多趋势。本文报告是笔者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现的不良反应(ADR)15例,供大家分析探讨。1 一般资料 本文报告的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0岁~55岁。病因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同时有发热者8例,既往均无药物过敏史。治疗中联合应用抗生素10例(均不与双黄连在同一输液瓶中使用,并排除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单独使用双黄连注射液5例,双黄连按每天1ml/kg加入5%或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临床双黄连注射液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5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与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我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患者的3.12%,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热,心脑血管反应,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是否合并用药有关。结论:临床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过程中需注意识别常见不良反应,并注意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治疗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郑州市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预警信息和服务。方法:对18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前5位药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注射剂发生率占90.5%,静脉给药发生率占84.8%;不良反应集中在细辛脑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或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紫绀、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提示临床要重视注射液的安全使用和过度使用问题;同样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和肝肾毒性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31例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等统计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12例(占38.7%),过敏性休克6例(占19.4%),药物热8例(占25.8%),呼吸系统5例(占16.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导致不良反应,其表现多样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123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永辉 《广州医药》2001,32(6):48-51
对123个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该药时不良反应的出现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使用剂量(在注明使用范围内)无关。在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上,有53.7%病人在滴注期间1h内发生,有36.5%病人在用药24h后出现(均为再次或反复用药)。在类型上,41例皮肤反应(占33.3%),26例药物热(占21.1%),19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占15.4%),16例过敏性休克(占13%),15例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占12.2),3例惊厥(占2.4%),其它3例(占2.4%)。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越早其危害性较大。浅析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1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B组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以5d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A组不良反应较多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必要的防范措施下治疗使用双黄连粉针剂,能防止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喜炎平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A组)、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B组)、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C组)疗效。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效果,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治疗手足口患儿。方法将259例患儿中选择240例病情轻重程度相似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共3组,A组95例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点治疗,B组93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口服,C组单用病毒唑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98.95%,B组总有效率99.13%,C组总有效率88.4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未见喜炎平相关不良反应,B组未见与双黄连口服液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好,对于轻型患儿,基层医院,及回家隔离治疗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各种制剂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的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不但价廉且效果好,喜炎平的效果也不错,但不如双黄连口服液效果明显,此治疗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尹小渝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33-33,84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9%,治疗组为94.8%,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7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中药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73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使用该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是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反应、给药方法、制剂的质量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论:引起双黄连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复杂,临床上应该给予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注射液目前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由于是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往往被忽视。作者于 1998年至今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发现不良反应 1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2 0~ 5 5岁 ,均为上呼吸道感染 ,同时伴发热者 8例 ,既往均无药物过敏史。治疗中联合应用抗生素 10例 (均不与双黄连在同一输液瓶中使用 ,并排除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 ,单独使用双黄连注射液5例 ,双黄连按 1ml·kg-1·d-1加入 5 %或 10 %葡萄糖液中滴注 ,疗程 3~ 5d。1.2 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均在双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难治性皮肤疮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显效27例,占总数的67.5%,有效12例,占总数的3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10例,占总数的25.0%,无效9例,占总数的22.5%,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皮肤疮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棋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0-50,5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安全。方法将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处方及护理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常见药物以双黄连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结论积极防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陛。  相似文献   

15.
欧伟红 《中外医疗》2012,31(30):20+22-20,22
目的研究因脂肪乳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以指导合理使用脂肪乳注射液。方法调查研究该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的63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病案,观察其临床反应,分析3种规格的脂肪乳注射液(10%500 mL,20%250 mL,30%250 mL)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63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病案中,发热46例(73.02%),胸闷、心律失调6例(9.52%),哮喘4例(6.35%),恶心呕吐5例(7.94%),血压下降2例(3.17%),脂肪乳注射液药物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为10%500 mLADR 9例(14.29%),20%250 mLADR 20例(31.75%),30%250 mLADR 34例(5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为主,ADR发生率同脂肪乳注射液浓度成正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用药。  相似文献   

16.
杨一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74-2875
目的了解和评价双黄连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双黄连、感冒为检索词,按主题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记录患者年龄、双黄连剂型、用法用量、是否辨证施治、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篇文献,1395份病例,用于风热感冒的病例数为477例(34.19%),用于风寒感冒的病例数为30例(2.15%),未辨证施治的病例数为888例(63.66%),所有注射剂均未按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口服制剂与注射剂疗效相似。不同年龄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双黄连治疗感冒,要辨证施治,用于风热感冒,首选口服给药。生产厂家应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汇总分析,明确双黄连在特殊人群的用药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1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液所致21例不良反应患者女性较男性稍多,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以上占17例,60岁以下占4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例患者原发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不良反应出现在15-45min者占16例,与〈15min组及〉45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全身反应(6例),心血管系统损害(3例),呼吸系统损害(3例)。结论克林霉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时间多出现在用药后30min左右,多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发生在基层卫生机构,其中有6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4岁以下年龄组的有3例(占42.86%),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稀释介质、制作工艺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性,与合并用药、稀释介质、制作工艺有相关性.结论 临床使用时减少与大环内酯类合并使用,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使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不良反应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给药方式、用药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40-59岁患者使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52.94%,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22.06%,20-39岁为19.12%,20岁以下发生率为5.88%。静脉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其次为口服,占比19.12%。丹参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最高,为20.59%,其次为鱼腥草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占比均为17.65%。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7.06%),神经系统(17.65%)和消化系统(14.71%)。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督管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