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内科如何采用督导方法帮助护理人员自我纠正,减少护理失误,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对于护理质量以本科轮转的实习护士和低年资的本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督导巡视,对可能引起医疗差错、护理失误的原因和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失误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减少了医疗差错和护理工作失误的影响因素,包括监督、失误的预期认识、重复校对、知晓病情、经验知识.可引起护理失误的常见原因为工作繁忙、床位更换频繁、工作情绪不良、不熟悉病情.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督导监管,重视对常见失误原因的认识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对可能出现失误的预期分析和工作经验是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失误,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痛患者分诊失误的经验,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32例胸痛患者的分诊资料,分析导致分诊失误的原因。结果分诊失误54例,其中心内科分诊失误4例、呼吸内科分诊失误15例、消化科分诊失误12例、胸外科分诊失误11例、皮肤科分诊失误7例、康复科分诊失误5例。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制定规范的分诊流程和提高分诊护士对病例的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能力是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医疗收费作为一项特殊的医疗服务项目,服务失误难以避免。文章对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医疗收费失误问题,通过分析造成医疗收费失误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了弥补医疗收费失误的服务补救措施:加强培训;增进沟通;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对减少医疗收费失误、防止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9种药学期刊进行了数据处理失误的抽样调查,发现存在着统计结论描述不确切、随机分组不均衡、数据性质分析错误、不会使用生物等效性和量效关系判断、忽略剂量呼应关系和有效位数取舍不当、资料不全等失误,并对这些失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疗养院疗养服务失误的补救策略。方法对现代疗养院疗养服务失误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服务失误的补救方法。结果鼓励疗养客户抱怨和投诉、高效解决疗养服务失误、建立疗养服务补救预警系统是做好疗养服务失误补救工作的重要途径。结论实施疗养服务失误补救策略有利于提高疗养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利于强化疗养院员工的服务意识,有利于推进疗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用药失误是指选择、处方、调配、使用及监测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导致患者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很多不良医疗事件涉及到用药失误,本研究将对医疗事件中的用药失误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其引起不良后果的机制,希望对医疗同行在如何避免用药失误、及时防止用药失误导致不良后果等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医疗失误是医疗纠纷的源头,如何避免医疗活动中的失误是始终贯穿医院管理工作的主线。尽管在医疗行业中制定和实施了大量法规及制度,医疗失误及纠纷仍然时有发生,事故苗头若隐若现,针对这些失误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外用药发生失误的数量、种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评价表和用药失误研究表,对60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院外用药出现失误的发生率为46.5%,主要和性别、居住地、是否有人照料、用药数目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加强老年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对用药失误的影响因素施加干预,降低老年患者院外用药失误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行政诉讼越来越多,因为行政处罚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失误,卫生行政处罚也一样,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失误,作者根据几年的卫生行政处罚实践,列举了卫生行政处罚中常见的问题和失误。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动态》第6期载文综述对10年改革的最大失误的不同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10年改革的最大失误是忽视教育,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知识贬值,新的“读书无用论”泛滥,从而导致了教育危机。第二种观点认为,最大的失误是思想教育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依据2011—2019年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2010—2018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医疗数据进行熵权法及TOPSIS法分析。结果2010—2018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6年增长速度最快;医疗人力资源对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影响最大,权重为0.4358;医疗服务量对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影响次之,权重为0.2024;医疗服务设施的影响最小,权重为0.1258。结论2010—2018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总体升高,而加大卫生人员数量投入及质量提升对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服务资源下沉情况及服务利用率较好,住院服务利用率较低,存在资源闲置与浪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医养结合为例,结合过往学者的探索经验及自身探索经验,系统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医养结合服务包的关键路径、各环节的制约因素以及各环节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医养结合服务包的构建,需要经历服务包基本要素组建、服务包开发质控、服务包成本测量、服务包定价和服务包运行考核与结算等五个环节,构建过程受到来自供方、需方和政府三方的制约,供方需要在综合考虑各方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基于自身可调配的资源,选择适合自身的应对策略,进行医养结合服务包的构建。研究结果可用以指导同行进行医养结合服务包的有序构建,并为同行构建其他围绕特定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医院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加强和改善医院工作。方法:自编医院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对327名医院员工与病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医院的人性化服务、诚信服务、管理水平、高效服务和员工的服务意识5项内容对医院服务水平的贡献率达62.3%,回归方程为Y(医院服务水平)=0.371 0.227 X1(人性化服务) 0.247X2(诚信服务) 0.207X3(管理水平) 0.160 X4(高效服务) 0.103 X5(员工的服务意识)。结论:医院的人性化服务、诚信服务、管理水平、高效服务和员工的服务意识对医院服务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须引起医院和员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军队医院实行感动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什么是感动服务,医疗服务中的感动服务如何体现,怎样为军队伤病员提供感动服务,感动服务在促进军队伤病员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新策略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医疗服务质量的含义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也被不断引进。本文介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以及改进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议,这有利于我国医疗机构明确认识,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减轻县级医院的负担、控制农村医疗费用、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及推进农村公共卫生计划。然而,由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观念滞后、农村社区卫生资源缺乏且服务水平低下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比例偏低,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为了实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建立合理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层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合理评价基层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质量对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借鉴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从居民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视角,分析基层卫生机构在认知、服务质量标准、服务传递、服务绩效及服务质量五个层面的差距,并为基层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ssessment and referral model of eating disorder service delivery in the Northern Rivers of New South Wales and its potential as a model for rural service delivery. Design: A qualitative evaluative research design used brief and extend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clients, and surveys and semistructured extended interviews with service providers who either referred clients to the service or to whom clients were referred. Setting: A sole practitioner service based in a small non‐government women's health service in rural New South Wales. Participants: Clients of the service, all but one of whom was woman; service providers includi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private practice psychologists and social workers, dietitians, mental health service workers. Major outcome measures: Participant identified 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rvice model. Results: Whilst all service providers and most clients found the assessment process to be beneficial, they identified a number of constraining factors in the referral part of the service which under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of service delivery,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more complex or severe presentations. Conclusions: For a rural ED service to be effective, a number of enabling factors must be present including the capacity to provide: treatment services as well as assessment;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training to generalist practitioners, counsellors, hospital wards and other servic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以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完善患者需求服务的主要做法。包括:提高医疗技术,完善服务制度,加强对患者心理服务及改善服务环境等;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及建立新的人性化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