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此术式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同期常规经颞上回或颞中回入路开颅47例此类病人进行对比,分析有关文献。结果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结论经岛阈后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3岁。病人突然意识不清,伴尿失禁2h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遗传病史。查体: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4mm,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2mm,光反射存在,神经系检查: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巴彬斯征阳性,左侧肌力5级。急诊CT检查示:左枕叶出血破入脑室,左侧硬膜下血肿,中线右移近1cm。诊断:颅内血肿,脑疝。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畸形血管团,畸形血管团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术后病人1个月神志转清醒,四肢无瘫痪。但病人自述双眼视力下降,逐渐加重,对症治疗后,右眼视力略提高,但视野有缺损,左眼始终未见好转,转眼科治疗,眼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并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并脑疝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行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42例中,MRS 1分1例,2分2例,3分12例,4分15例,5分7例,6分5例。结论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技术清除脑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并脑疝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血肿穿刺术对伴脑疝形成的高血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48例,CT定位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41例;两组术前性别、年龄、GCS评分、发病时间、血肿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血肿穿刺组在存活率(83.3%,58.5%)、病死率(16.7%,41.5%)、再出血率(2.1%,17.1%)、良好率(50.0%.24.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具有脑疝解除快,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效果。方法 5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给予控制血压、预防感染、脱水及补液等综合治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腰椎穿刺术。结果术后6个月,根据ADL评分:Ⅰ级1例(1.72%),Ⅱ级20例(34.48%),Ⅲ级17例(29.31%),Ⅳ级7例(12.06%),Ⅴ级7例(12.06%),死亡6例(10.34%)。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脑疝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精准定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前采用自主研发的血肿定位贴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简称神经内镜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长分别为(1.8±0.2)h、(2.4±0.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1±5.0)ml、(90.1±7.1)ml;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5.4±4.8)%、(80.4±8.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1周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0±2.4)分、(14.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2)d、(14.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与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经术前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7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分为内镜下血肿清除组(n=29)、立体定向血肿碎吸组(n=33)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n=45)。比较各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准备时间以定向组最长,达(146.1±57.0)min,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以开颅组最长,达(173.7±57.3)min(P<0.01);术中失血量以开颅组较多,达(293.3±166.6)ml(P<0.05);血肿清除率以内镜组最高,达(80.7±7.9)%(P<0.01);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内镜组为10.3%,定向组为18.2%,开颅组为11.1%;病死率分别为0、9.1%、6.7%。GOS预后比较,Ⅱ级以上者在内镜组与定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病人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1对象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及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对16例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行微创碎吸治疗.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55~80岁,平均6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意外跌伤5例,打击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26h。入院时GCS7~8分3例,9~12分8例,13~15分5例。不同程度偏瘫14例,其中偏瘫程度逐渐发展4例。  相似文献   

9.
探讨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技巧。回顾分析3例经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过程。其中2例动脉瘤完全夹闭,1例因保护穿支动脉而残留部分瘤颈。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分、0分、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65分、100分和95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21年12月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通过早期血肿抽吸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清除血肿,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1例,4例患者转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6个月后ADL分级,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 早期血肿抽吸可以作为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脑疝患者的首选手段,病情不缓解再行开颅手术治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12-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该类病人采用扩大翼点入路,55例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扩大翼点入路即在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暴露范围,能清楚显露额底、颞底及颅中窝底。结果扩大翼点入路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扩大翼点入路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结论扩大式翼点入路是治疗以额颞叶底部损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小脑幕切迹疝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导航辅助早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导航组)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经额部单孔穿刺血肿,吸除大部分血肿后留置引流.并与同期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开颅组)进行比较.结果 导航组: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21)min;平均住院时间(14±6)d;出院时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7例,无变化2例,死亡1例.开颅组:手术时间110~270 min,平均(161±42)min;平均住院时间(38±31)d;出院时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1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死亡6例.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颅组(P<0.01);导航组术后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1),而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1).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翼点入路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病人的操作技术与经验.方法 手术切口起始于颧弓上缘耳屏前1.5cm,沿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乳突部,与上项线相连接后继而呈弧形向前上方移行至顶结节处,然后旁开中线3.5cm向前至前额部发迹下;去除骨瓣咬除额颧突和蝶骨脊外1/3达颧弓上缘水平,广泛咬除颞骨鳞部至乳突部,向后靠近横窦.结果 本组脑疝病人82例.左或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47例,其中伴有脑肿胀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9例;左或右侧额颞顶部广泛性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其中伴脑内血肿16例,对侧额叶脑挫裂伤15例.中线结构移位6~20mm.GCS评分8~6分69例,5~3分13例.瞳孔变化:单侧瞳孔散大53例,双侧散大29例,其中呼吸浅表或不规则或停止6例.按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OS)评定:良好/中残:单瞳散大组53例,双瞳散大组29例;重残:单、双瞳散大组各2例;植物生存:单瞳散大组0例,双瞳散大组2例;死亡:单瞳散大组1例,双瞳散大组8例.结论 本组病死率约为28%,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适应证、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血肿清除术的11例脑室内出血病人。均为引流失败者。结果术后3个月,GOS1分2例,3分1例,4分1例,5分7例。结论对脑室内出血采用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手术,能充分利用脑部的自然间隙,对脑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手术效果较好,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救治的32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1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中央型脑疝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优劣性。方法选取2011-12—2013-12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B组患者采取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清除血肿。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止痛效果及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肿大部分清除33例(66%),明显多于B组的22例(44%),再出血5例(10%),少于B组的15例(30%),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好转29例(58%),多于B组;A组患者术后预后良好38例(76%),多于B组的26例(52%),而完全性失语1例(2%),明显少于B组的12例(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在手术清除壳核血肿的治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反常性脑疝2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发生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后期突发反常性脑疝患者的资料。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例为腰大池引流后,另1例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出现减压皮瓣凹陷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结果 1例经过腰穿紧急注入生理盐水40 mL,体位调整为头低脚高、头偏向颅骨缺损侧卧位,及输液扩容约4 h解除脑疝,意识状态好转;另1例分流后患者同样经体位调整,输液扩容治疗,瞳孔于处理后约10 h恢复,于恢复后第2天行颅骨修补治疗。结论 颅脑手术去骨瓣减压应早期修补,合并脑积水者修补分流一期手术为佳;过度引流及腰大池引流有反常性脑疝发生可能。出现反常性脑疝要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脑血管造影未能明确病变的1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临床放射学资料,结果表明:这些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SAH原因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隐匿性血管畸形、出血性梗塞、垂体腺瘤卒中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诊断、病因及预后(附20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 (PIVH)的诊断、病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 PIVH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结果。结果 :2 0例中 19例经头颅 CT、 1例经 MRI检查证实为 PIVH,8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病因为脑动静脉畸形者 5例 (2 5 % ) ,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者 1例 (5 % ) ,Moyamoya病 1例 (5 % ) ,高血压者 5例 (5 5 % ) ,病因不明者 2例 (10 % )。 5例全脑室出血者全部存活 ,15例部分脑室出血者 3例发生再出血 ,其中 2例死亡。结论 :头颅CT可以确诊 PIVH,脑血管造影对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很有帮助 ,PIVH的病死率与出血量之间关系不大 ,而与再出血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幕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均行血肿清除,同时行AVM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死亡1例,植物生成放弃治疗2例,6例恢复工作学习,生活自理,3例遗留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正确有效的手术方法是救治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的关键,需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