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为口腔科门诊常见病。笔者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1 7~ 58岁 ;病程 2天~ 8个月 ;单侧病者 34例 ,双侧病者 4例。所有病例均经 X线拍片 ,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其中 32例曾经口腔科门诊处理和西药治疗 (包括 6例用激素局部封闭 ,1 1例用过温灸、理疗治疗 ) ,效果不佳。按中医辨证分型 ,本组患者均属寒湿闭阻型 ,其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 ,颞下颌关节活动弹响 ,口开阖不利或开口、咀嚼动作受限 ;偏寒者… 相似文献
2.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证常以风、寒湿邪之偏盛、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 ,疼痛着重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并对关节红肿疼痛的称之为热痹。《内经》为痹证提供了正确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8例,并测量治疗前后IgG、IgA、IgM及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愈率35.29%,总有效率95.19%,IgG、IgA、IgM治疗后明显下降,关节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梨状肌综合征9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临床资料 本组 96例 ,男 5 8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 7岁 ,多数在 40~ 6 0之间 ;病程 1个月~ 0 .5 a31例 ,0 .5~ 1a39例 ,1~ 2 a14例 ,2~ 6 a12例。诊断标准 :臀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 ,患肢跛行 ,梨状肌分布部位压痛明显 ,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直腿抬高在 6 0°以内疼痛加重 ,超过 90°反而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2 治疗方法 以祛风散寒、渗湿通络、补益肝肾法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为基本方 :桂枝 10 g,麻黄 8g,附片 10 g,白芍 12 g,白术 12 g,知母 10 g,甘草 3g,防风 6 g,桑寄生 15g,续断 15 g,牛膝 12 g,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浮针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试验组给予浮针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12周比较2组的VAS、Constant评分、MTrP数量评分。结果 2组经过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与MTrP数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2组的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与MTrP数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的Constant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浮针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肩周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对单纯的口服桂芍知母汤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在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桂芍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0余年. 相似文献
7.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腕、肘、踝、膝常呈对称性受累。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内分泌、遗传及环境因素则增加该病的易感性。近年来本人应用《金匮要略》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本病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口服桂枝芍药知母汤,疗程30d.结果 患者服用1个月后总有效率92.86%.结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08~2012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各项检查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疑难病症之一 ,属祖国医学的“顽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寒湿阻络 ,气血运行不畅 ,同时又具有痰凝淤结 ,虚实互见之病理特点 ,而根据本病症情顽缠 ,久治难愈 ,久病及肾之特点 ,其发病机理比一般风寒湿痹更为复杂。因此 ,一般的祛风燥湿 ,散寒通络之品很难奏效。笔者以《金匮要略》治疗历节疼痛之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 ,随证加减 ,进行治疗 ,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 48例中 ,男 1 6例 ,女 32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30岁 ,平均为 47.1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1 7年 ,平均 3.0 5年 ;首次急性发病 2 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急性期给予对症治疗,缓解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3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9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痛风疗效满意,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检测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3%)优于对照组(76.6%)(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UA、ESR、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SR,CRP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薏苡仁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病 (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不仅侵犯关节、肌腱、肌肉,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历节”等病范畴。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历节病的记载;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痹证“大抵不越寒热二条”,将痹证分为寒热两类,即一为风寒湿痹,二为风湿热痹。笔者以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配合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属风寒湿型痹证之类风湿病 4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5例类风湿病患者中,男 14例,女 31例;年龄最小 21岁,最大 67岁,平… 相似文献
16.
2005~2009年,我们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8例,女24例;年龄18~80岁,其中48岁以下2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关节疼痛程度、双手握力、关节晨僵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双手握力值比对照组高,关节晨僵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F、CRP、ESR、GM–CSF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比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比对照组的18.75%低,差异具... 相似文献
18.
19.
痹证是指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并对关节红肿疼痛者称为“热痹”。痹症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就临床所见痹证虽常不离风湿之邪,但寒热夹杂之病尤为多见,如常见患者关节疼痛、恶寒,而又兼有咽喉红痛,或关节局部红肿,肢体又感酸冷疼痛。笔者认为,在临床痹证属纯热及纯寒者较为少见,立法处方也须立足寒温并用,方能切合病情。张仲景所曰“诸肢节疼痛”,所谓“诸”即指各种肢节疼痛,确实含义至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