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按病证结合的原则选择研究对象,并按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大致相当的条件选取健康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消化性溃疡之中医5证型比较,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之总分和肝经维度积分、焦虑维度积分与抑郁维度积分,在气滞型、郁熟型和阴虚型明显高于虚寒型,瘀血型(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其5证型之间,气滞型、郁热型和阴虚型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选择脑卒中中经络急性期以及恢复期并发抑郁患者,并选取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中,以阴虚风动证PSD发病率为最高,PSD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SD之中医5证型比较,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抑郁维度、焦虑维度积分高于其他证型,尤显著高于痰热腑实证(P0.01)。结论:PSD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其5证型之间,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经络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选择脑卒中中经络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患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中医5证型的肝经维度和焦虑维度积分,在阴虚风动、风火痰亢和痰热腑实明显增高(P0.05);而风火痰亢、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抑郁维度增高(P0.01)。PSD发生的证候频率,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风痰瘀阻、风痰火亢和痰热腑实证。结论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阴虚风动、风痰火亢证型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证发生PSD的证候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种中医肝病证候情绪特征及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203例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气虚证、肝阳上亢证患者及90例健康人对照进行情绪测量.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5-HTT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4种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4种中医肝证患者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测值积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Beck焦虑量表测值肝火上炎证显著高于肝气郁结证和肝气虚证(P<0.01);Beck抑郁量表测值肝气郁结证和肝气虚证显著高于肝阳上亢证组(P<0.01,P<0.05).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患者5-HTTLPR SS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P<0.05);肝火上炎证患者S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5-HTTLPR多态性SS型个体可能是肝火上炎证和肝阳上亢证的易感人群,且该人群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5):580-58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辨证、中医症状积分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及抑郁评估。结果:中医证型分布: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瘀血阻络证构成比分别为33.00%、26.00%、20.50%、13.50%、7.00%;中医症状积分评分23.19±3.52分,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0.21±6.32分、56.29±7.10分,SAS和SDS评分高与国内常模(P0.05);焦虑及抑郁患病率为28.50%、21.00%;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均焦虑患病率为31.71%、55.56%高于抑郁患病率9.76%、7.41%(P0.05),肝胃不和证抑郁患病率48.08%高于焦虑患病率21.15%(P0.05),寒热夹杂证患者焦虑患病率最高为55.56%,肝胃不和证患者抑郁患病率最高为48.08%;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与SAS、SDS评分间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证型以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寒热夹杂证患者易患焦虑、肝胃不和证患者易患抑郁,中医症状积分较高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肝阳上亢证患者情绪状态特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雄伟  尤昭玲 《中医杂志》2006,47(11):854-855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患者的情绪状态特征.以指导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选择226例高血压与偏头痛患者。分为肝阳上亢证组、肝郁气滞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并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Beck焦虑量表(BAI)及Beck抑郁量表(BDI)对各组进行情绪测越。结果: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患者BAI、BDI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阳上亢证BAI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征、肝肾阴虚证(P〈0.01);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BDI积分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或P〈0.01)。结论:肝胆上亢证、肝郁气滞证及肝肾阴虚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肝阳上亢证患者以焦虑情绪状态为土。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6):693-695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原发性失眠症病例225例,采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评定量表》逐一辨证分型,同时填写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火扰心证组的SAS标准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火扰心证组和心肾气阴两虚证组的SDS明显高于心脾两虚证组、肝胆湿热证组等7组证型;肝肾阴虚证组SDS标准分高于心脾两虚证组、肝胆湿热证组等5组证型。结论: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肝火扰心证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表现,心阴虚或肾阴虚抑郁程度严重,气虚或血虚情绪变化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清浊安中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给常规西医治疗(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清浊安中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HP(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和复发情况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P清除率为97.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78%,复发率为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清浊安中汤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复发机率,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冬春季失眠症患者情绪及肝经症状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冬春两季选择失眠症患者各150例,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A(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测定情绪情况,同时观察肝经症状。结果春季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积分≥31者占54.67%,明显高于冬季组的43.33%(χ2=3.855,P=0.032)。春季组与冬季组比较,肝经因子(Z=2.322,P=0.003)、焦虑因子(Z=1.576,P=0.016)、总积分(Z=-2.022,P=0.043)及HAMA积分(Z=-2.406,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节对失眠症患者的情绪问题及肝经症状具有显著的影响,春季发病患者焦虑情绪及肝经症状均较冬季发病患者明显;提示失眠症患者春季的肝脏疏泄功能强于冬季,冬季发病患者治疗应以温肝疏肝为主,而春季发病患者则应注重平肝抑肝。  相似文献   

10.
袁雅琪  汪悦 《河南中医》2014,(6):1116-1117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证、阴虚络滞证、气阴两虚证、津亏血虚证、阴虚湿热证,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同时对各型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患者中评估为抑郁者26例,评估为焦虑者37例。②70例患者中阴虚内热证30例、阴虚络滞证6例、气阴两虚证19例、津亏血虚证14例、阴虚湿热证1例。③本组5种证型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生抑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阴虚内热证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其余各证型患者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各证型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差异较小.阴虚内热证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中医证候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测定,并计算BMI。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辨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333例EH患者证候分布如下:阴虚阳亢证26例(7.8%),气虚痰浊证13例(3.9%),气虚血瘀证52例(15.6%),气阴两虚证20例(6.0%),痰瘀互阻证30例(9.0%)、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证19例(5.7%)、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74例(22.2%),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1例(18.3%),气虚痰浊、瘀血阻络证38例(11.4%);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其中单纯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单纯实证(痰瘀互阻证)高血压患者的BMI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夹痰夹瘀证高血压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增大P〈0.05或P〈0.01),夹痰证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增高P〈0.05)。结论EH患者痰证的存在可能是影响BMI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EH合并肥胖的患者需要结合中医辨证采用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等方法协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I51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同时纳入25例健康人作为测评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以脾胃气虚证(47例)、阴虚肠燥证(46例)为多,较少的还有气机郁滞证(34例)、脾肾阳虚证(16例)、肠胃积热证(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HAMA得分(11.23±5.556)及HAMD得分(6.71±4.80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4.44±2.043、3.48±2.417);其中气机郁滞证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均高于其他各证型(P〈0.01)。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以脾胃气虚证、阴虚肠燥证为多见,并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其中气机郁滞证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及4个或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机复杂,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Big ET-1)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5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为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7个证型,检测其血浆BigET-1和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瘀及兼证、非血瘀证两组比较,Big 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及兼证、非阳虚证两组比较,寒凝及兼证、非寒凝证两组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西医分型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可能和Big ET-1相关,阳虚证、寒凝证可能和NT-proBNP相关,Big ET-1、NT-proBNP可能作为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于专家观点的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出现率,并提取确立其证候要素。方法对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提取证候要素,并运用2检验对其进行多组间的比较。结果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热盛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肝肾阴虚、阴虚燥热、气滞血瘀、肺胃燥热也可认为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候。阴虚、气虚、阳虚、内热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很高(>8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证候要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证候要素的确立和应证组合是证候量化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新探索。糖尿病常见的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阳虚、内热、血瘀、内燥、气滞、内湿、痰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