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榆林市2011~2013年尘肺病新发病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榆林市尘肺病新发患者资料,分析病种、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接尘工龄、发病年龄等特点。结果 2011~2013年榆林市共计尘肺病新发患者354例,其中尘肺Ⅰ期310例,尘肺Ⅱ期38例,尘肺Ⅲ期6例;尘肺病类型以煤工尘肺为主,仅有1例为矽肺;新发患者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占98.87%;地区分布主要在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94.07%;新发患者的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0~20年、20~30年和30年以上3个接尘工龄群体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40~50岁和50岁以上等3个年龄段。结论榆林市2011~2013年尘肺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地区分布以煤炭资源丰富的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为主,且发病老龄化。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在加强防护举措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做好职业病筛查工作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叁期的发病特征,为减少叁期的形成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职业病诊断中心资料库中1958年4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煤工尘肺叁期患者881例,收集开始接尘时间、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工种、首次诊断日期、诊断期别、是否合并肺结核等资料,统计煤工尘肺叁期不同接尘年代、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工种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方式晋级叁期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年龄、实际接尘工龄和晋级年限。结果 881例煤工尘肺叁期其中壹期晋叁期217例、贰期晋叁期106例、壹期逐级晋叁期76例、首次诊断叁期482例;接尘年代以1941—1950年、1951—1960年为主,分别占30.53%和39.27%;诊断年代以1981—1990年最高,占27.9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56.07%(494例);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0~29年,占74.57%(657例);工种以混合工种为主,占28.38%;尘肺叁期病例中合并肺结核组与未合并结核组两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际接尘工龄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笔者试用云南白药(以下简称白药)治疗10例尘肺咯血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皆为男性,年龄32~72岁,平均50.1岁。接尘工龄最短1.5年,最长28年,平均接尘工龄12.85年;其中单纯矽肺3例(Ⅰ期2例,Ⅱ期1例),矽肺合并肺结核5例(Ⅰ期1例,Ⅱ、Ⅲ期各2例),Ⅰ期矽肺合并右肺中叶不张1例,Ⅰ期水泥尘肺合并支扩例。初次咯血者2例,反复咯血者8例,反复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休市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对660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和300例男性接尘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量并比较。结果: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VC%、25Voo呼气中期流速(MEF75%)、50%呼气中期流速(MEF50%)、75%呼气中期流速(MEF25%)、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7.78%、88.54%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主要为阻塞性和混合性,皿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以混合性为主。结论: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明显,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随尘肺期别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块状纤维化(PMF)的相关因素和对肺部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石龙医院住院的煤工尘肺PMF病例54例,选择年龄、接尘年代匹配的单纯煤工尘肺患者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接尘工龄、工种、X线胸片小阴影类型、肺结核病史、煤工尘肺诊断情况、X线胸片PMF面积大小和肺部合并症。结果 (1)PMF组与单纯煤工尘肺组的接尘工龄分别为(28.3±9.02)年和(29.8±7.19)年;接尘工种:纯采和主采分别为53.70%和52.06%,纯掘和主掘分别为33.33%和34.25%,混合工种分别为12.96%和13.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MF组与单纯煤工尘肺组的小阴影分布类型分别是:p37.04%和30.13%,q 38.89%和17.81%,r 12.96%和0.00%,s 7.41%和24.66%,t 3.70%和27.40%,两组小阴影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MF组和单纯煤工尘肺组有肺结核病史者分别是25例(46.30%)和13例(17.8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开始接尘时间到首次诊断煤工尘肺的年限与PMF形成有关。(5)PMF组肺内合并症高于单纯尘肺组。结论 PMF组与单纯煤工尘肺组在接尘工龄、接尘工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X线胸片小阴影类型、合并结核病史、开始接尘时间到首次诊断煤工尘肺的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F组患者的肺内合并症高于单纯煤工尘肺组。  相似文献   

6.
袁宝军  王冬梅  邹吉敏  赵建宏 《临床荟萃》2007,22(18):1300-130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Ⅰ期尘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79例Ⅰ期尘肺患者(其中包括44例煤工尘肺患者和35例矽肺患者)、42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尘肺的井下煤矿工人(接尘对照)及41例井上健康查体人员(正常对照)的血清IL-12、IL-12p70、IL-10和IL-18的含量。结果矽肺组IL-12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煤工尘肺组IL-12和IL-10水平虽高于两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组和矽肺组IL-12p70水平较两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8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P>0.05)。煤工尘肺Ⅰ期、矽肺Ⅰ期及其对应的Ⅰ期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Ⅰ期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4项指标水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煤工尘肺Ⅰ期和矽肺Ⅰ期患者不同接尘年限间比较,4项指标水平均未发现明显改变(P>0.05)。Ⅰ期尘肺患者血清IL-12、IL-12p70及IL-10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而与IL-18均无相关性。结论Ⅰ期尘肺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可能与尘肺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郭其森  贾玉雯 《临床荟萃》1996,11(4):162-163
我们对1989年1月1994年12月共100例住院煤工尘肺患者并发症进行分析,以了解合并症的发生率及其与尘肺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煤工尘肺按1986年国家颁发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由职业病诊断组确定诊断并分期。肺心病按1976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肺气肿按1972年全国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标准。 1.2 一般资料 共100例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83岁,平均68.1岁。接触煤尘10~41年,平均27.4年。出现胸闷,憋喘时间5~40年,平均14.4年。 1.3 临床症状与体征 胸闷94例,咳嗽43例,咯血15例,胸痛17例,心慌11例。体征有:肺气肿征72例,肺部哮鸣音68例,湿性罗音44例。尘肺分期:Ⅰ期34例,Ⅱ期40例,Ⅲ期26例。 1.4 合并症 100例患者中,肺气肿72例,肺部感染42例,肺结核43例,肺癌14例,(其中肺结核并肺癌3例),肺心病16例,结核性胸膜炎及右中叶肺不张3例,支气管扩张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BMD),探讨煤工尘肺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64排螺旋CT对43例有明确粉尘暴露史并经临床确诊为煤工尘肺的男性患者和43例同年龄段的无粉尘暴露史的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12、L1、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以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煤工尘肺组患者有无骨质疏松症;对两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样本有无统计学差异;对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临床分期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例煤工尘肺患者经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评价:骨量正常者17例(39.53%),骨量减少者21例(48.84%),骨质疏松者5例(11.63%),具有较高的患病率;(2)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骨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20);(3)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接尘工龄呈负相关(r=-0.268,P=0.041);煤工尘肺患者骨密度平均值与尘肺临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p=-0.719,P=0.000).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75年~1978年上半年,对部分煤矽肺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初步报告如下。病例选择选择单纯煤矽肺56名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其中Ⅰ期34名,Ⅱ期22名,全为男性和采掘混合工种,接尘工令在8~20年,年令在42~64岁。  相似文献   

10.
尘肺是最常见、最严重危害接触粉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我院1990~2005年10月收治尘肺592例,其中156例死亡,病死率26·4%。本文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就死亡原因及相关规律进行探讨,以期降低煤矿工人尘肺患者的病死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死亡病例156例,均为男性煤矿工人;年龄52~89岁,平均70岁。其中Ⅰ期尘肺114例,Ⅱ期24例,Ⅲ期18例。1·2各期尘肺死亡情况我院收治的尘肺患者中,死亡人数随分期的增高,病死率亦增高,见表1。表1 156例尘肺各期死亡情况(例)分期住院人数死亡人数病死率(%)构成比(%)Ⅰ期488 114 23.4 73.1Ⅱ期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尘肺患者血清中miR-2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尘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118例男性尘肺患者(Ⅰ期57例、Ⅱ期48例和Ⅲ期13例)静脉血标本,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miR-21的表达水平,并以11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对照者血清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为(0.004±0.003),Ⅰ期和Ⅱ~Ⅲ期尘肺患者分别为(0.011±0.008)和(0.022±0.018)。Ⅰ期和Ⅱ~Ⅲ期尘肺患者血清miR-2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分别为-6.39,-7.81,P均0.01)。且Ⅱ~Ⅲ期患者高于Ⅰ期(t=-4.28,P0.01)。用于尘肺诊断时miR-2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95%CI:0.78~0.93),以相对表达量0.007为临界值,诊断尘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和90.4%。结论 miR-21在尘肺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有望成为用于尘肺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高劲松  李凤 《临床医学》2011,31(3):66-6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咯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煤工尘肺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咯血84例;煤工尘肺合并感染咯血26例;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肺癌咯血25例;3例咯血原因不明。结论煤工尘肺合并咯血的主要原因为肺结核引起,应加强对煤工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且对年龄较大的煤工尘肺合并咯血的患者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湖南省新诊断职业病病例的具体情况,为职业病防控工作重点提出建议。【方法】从国家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获取湖南省2016~2018年新诊断并上报的职业病报告数据,分析不同职业病种类分布情况,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政州市职业病发生情况。【结果】2016~2018年新增职业病以煤工尘肺(4014例,59.16%)为主,其次是矽肺(1392例,20.52%)和坤及其化合物中毒(1029例,15.17%)。采用Kruskal-walis检验,结果显示煤工尘肺、矽肺和其他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存在差异,矽肺的接尘工龄中位数要小于煤工尘肺及其他种类的尘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2018年新增职业病病例以国有企业为主(5045例,74.35%),其次是私营企业(1549例,22.83%)及其他企业(191例,2.82%)。2016~2018年新增职业病患者以小型企业为主(3634例,53.56%),其次是中型企业(2475例,36.48%)。各个行政州市上来看,娄底最多(1777例,26.20%),其次是常德(889例,13.10%)和岳阳(776例,11.44%)。【结论】湖南省2016~2018年间,新诊断职业病以煤工尘肺、矽肺和坤及其化合物中毒为主,所有病例中来自国有企业的占主要部分,中小企业职工为病患主体,娄底、常德和岳阳新诊断并上报的病例较多。相关部门既要鼓励各企业积极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为患病职工提供职业病诊断条件,又要督促并监管企业做好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开诊以来,我们每年收治很多煤工尘肺患者,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病患者45人。发病期间如不采取及时有力的治疗措施,后果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死亡。病情好转后要采取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措施,不然发病次数增加,愈后差。几年来我们对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摸索性治疗,现将治疗及预防过程作些临床评价及分析。1临床资料1.1对象本文45例病人均为收治的住院病人,年龄56~71岁,平均63岁,工龄15~25年,平均22年,全部为男性,工种均为井下粉尘作业混合工种(接触煤与岩)。其中Ⅰ期煤工尘肺者16人,Ⅱ期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某煤矿1958—2010年煤工尘肺发病情况及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为防治尘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煤矿1958—2010年期间所定诊的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煤工尘肺病人的发病工龄、工种、初次诊断期别、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等,探讨煤工尘肺的防控措施。结果某煤矿1958—2010年记录完整煤工尘肺病例8386例。平均发病工龄为(21.08±6.56)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7.03±6.98)岁。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最短,为(19.21±6.13)年。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随着年代的延伸,有从高到低的趋势。煤工尘肺检出率从80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结论某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是发病的根本因素,掘进工是煤工尘肺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尘肺病是危害我国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目前,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 hole-Lung Lavae,W LL)以其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2005年6月我们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对35例煤工尘肺患者进行了W LL,安全有效,现将其麻醉体会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35 ̄68岁,平均52.5岁;体重52 ̄85kg,ASAⅠ ̄Ⅱ级;诊断分期:I期26例,II期9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3例,PPD强阳性5例。1.2麻醉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快速诱导全身静脉复合麻醉[1,2],术前日晚口服安定5 ̄10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C(SP—C)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为煤工尘肺标志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例煤工尘肺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中SP—A和SP-C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呼吸困难分级评定和肺功能检测,测定项目包括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最大通气量(MVV)]和弥散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为实测值。结果32例煤工尘肺患者呼吸困难分级为Ⅲ级14例,Ⅳ级18例。呼吸功能Ⅳ级煤工尘肺患者的FEV1、MVV和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69.38±15.17)%、(65.89±8.14)%、(69.55±7.9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6.35±10.24)%、(94.13±10.38)%和(96.51±1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尘肺组血清中SP—A、SP—C分别为(4.02±1.22)μg/L和(3.58±0.67)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0.68)μg/L和(2.31±0.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80和9.290,P值分别为0.001和〈0.001)。血清SP-A与尘肺患者接尘工龄、呼吸困难分级、DLCO相关(r值分别为0.124、0.235、-0.352,P值分别为0.042、0.041、0.025),血清SP-C与接尘工龄、呼吸困难分级、FEV,相关(r值分别为0.117、0.288、-0.238,P值分别为0.015、0.037、0.036)。结论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P—A、SP-C与肺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煤尘致肺损伤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对矽肺患者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82例矽肺患者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NAG水平,根据病情进展分期分为Ⅰ期(29例)、Ⅱ期(32例)、Ⅲ期(21例)3个亚组,同时选择0+期接尘工人、0期接尘工人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检测血清NAG和铜氧化酶活性,比较各组血清NAG、铜氧化酶值。结果矽肺Ⅰ期、Ⅱ期、Ⅲ期血清NAG水平分别为(25.73±6.31)、(28.69±6.07)、(32.38±7.94)U/L,Ⅲ期患者NAG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NAG显著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年龄组患者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患者血清NAG为(28.28±7.14)U/L,显著高于0+期接尘工人[(22.59±4.31)U/L]、0期接尘工人[(19.62±3.97)U/L]和健康体检者[(18.63±3.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接尘工人血清NAG显著高于0期接尘工人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0期接尘工人和健康体检者血清N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患者铜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矽肺患者病变越严重,血清NAG活性越高,检测矽肺患者血清NAG活性对判断病情进展和药物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的常见影响因素,以期掌握影响尘肺晋期的规律。方法选择某矿业集团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的病例2 41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该矿业集团1961—2015年诊断的煤工尘肺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不同诊断年代、不同工种、合并结核对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的影响。结果(1)不同诊断年代1组晋期率最高,2组接近于1组,5组高于3、4组。(2)以纯掘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时间最短(8.69±4.23)年,混合工种晋期年限最长为(10.33±4.27)年;提示掘进工种可能影响煤工尘肺的晋期时间。(3)合并肺结核的尘肺晋期与未晋期煤工尘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壹期晋期贰期可能与其诊断年代、掘进工种和是否合并结核有关,掘进工种晋期年限最短。  相似文献   

20.
1992年2月,我们协助劳动卫生研究所对9例煤工尘肺患者进行了肺灌洗治疗,5例为双肺同期灌洗,4例为双肺分期灌洗,后者间隔2~3d。现将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