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出现延迟强化;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出现延迟强化;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5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7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萎缩7例,局部肝轮廓凹陷5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是原发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找出CT特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4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患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并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2例肝内胆管癌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密度肿块,肝内胆管扩张66.7%(8/12),肝叶萎缩41.7%(5/1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强化,尤其9min后,所有病灶均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肝门部胆管癌24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呈"软藤样",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肿块,另3例仅显示胆管壁增厚、狭窄或中断,可合并肝门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网膜转移及腹水.肝外胆管癌1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突然截断或胆总管不规则狭窄.结论 CT可较清晰的显示胆管癌病变、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浸润范围,对早期发现胆管癌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46例,对其螺旋CT与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42例,符合率为91.3%,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部软组织肿块;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为100%,皆检查可见有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包块,所有患者经动态增强扫描皆可见包块呈现出逐渐强化。结论 CT与MRI皆能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而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范围、大小,门静脉受累、胆管壁浸润的程度,淋巴结肿大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并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与病理基础,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文章随机选取了2013年8月30日至2014年12月20日于我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25例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12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细胞癌患者的扫描结果,总结其疾病病理基础。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呈现门脉期强化不明显、动脉或者边缘强化,且出现延迟强化者9例。肝细胞型肝癌增强扫描过程中呈现门脉期组织密度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未出现延迟强化者共19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者12例,存在胆管扩张者共12例,伴随胆管结石的者共2例,胆管所在肝叶出现萎缩者4例,存在淋巴结转共7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共12例。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排除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可以在临床筛查中进行推广,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在病理学基础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在强化方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CT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汪寒松  熊猛  宋建基 《江西医药》2009,44(12):1248-12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包膜回缩2例,伴肝内胆管扩张5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5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病灶内部可呈片状、分隔状或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大多数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ICC)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肝脏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胆管细胞癌28例,与术前MSCT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胆管细胞癌的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28例中,术前确诊17例;误诊为血管瘤2例,肝细胞癌4例,炎性假瘤2例,脓肿1例,转移瘤1例,血吸虫性肝囊肿1例。术前误诊率为39.3%。所有病例平扫均呈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境界欠清,CT值约8~36HU;增强早期边缘呈轻-中度强化25例,无强化4例;多囊征15例;延迟渐进性强化征17例;边缘分叶征8例;肿块内多发斑点或不规则斑条状高密度影3例;轮廓征(胆管包绕征)12例,其中邻近胆管扩张并结石7例;邻近肝包膜凹陷3例及肝脏萎缩5例,AFP阳性2例;CA199阳性12例;γ-GT升高6例。结论 PICC螺旋CT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MSCT三期增强+延迟扫描是诊断周围胆管细胞癌的主要方法。采用标准的MSCT增强三期+延迟扫描检查,熟悉PICC的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而有效地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arcinoma)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多数病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病灶所在肝叶萎缩。增强扫描早期呈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内部有不均匀片状、分隔状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早期先轻度强化。病灶内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肝脏包膜萎缩和延迟扫描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朱昆喜  洪汛宁 《江苏医药》2013,39(1):105-10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围绕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病理改变及CT与MRI征象表现展开对照并进行分析研究,以加深对此病鉴别诊断能力、有助于诊断水平的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做过CT及MR检查且已行穿刺活检或经过手术取得病理证实的病例。结果病例组70例,其中38例为肿块型、18例为管周浸润型、10例为管内生长型,4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位于肝左叶50例,位于右叶20例。CT平扫显示大部分肿块密度略低,同正常肝组织间界限模糊。MRI平扫病灶信号表现为T1WI序列上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欠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较弱、不明显或表现为边缘强化,延迟期扫描病灶中央部位呈条隔状、混杂高低不等或者质地均一的强化,相应区域肝内胆管的扩张时常出现,肝叶萎缩经常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有时可并存。结论 CT及MR动态增强检查早期其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典型影像表现。同时参照其它CT、MR表现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排除肝内其它疾病。CT、MR表现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相关信息,显著提高其与其他肝内肿瘤鉴别诊断能力并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细胞癌22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门区占位病变,包括淋巴结转移、结石、肝门区胆管癌、肝门区肝癌等.特别是肝门部的肿瘤性病变,在未见明显肿块前,即可引起肝内胆管扩张,如能注意此现象,对肝门进行增强薄层扫描,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进行CT检查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CT特点。结果30例患者中,21例为单发病灶,9例肿块周围可见卫星灶。增强扫描:17例为肿块周边呈不规则强化,9例为肿块周边呈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Klatsk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采用螺旋CT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有21例检出并显示侵及范围,正确率达到90%以上,只有2例误诊为单纯性胆道炎症.结论 螺旋CT与超声联合应用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性,为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张阴性造影剂对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低张阴性造影剂(开水或豆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周围浸润及转移等。结果:低张阴性造影剂胃充盈显示良好,对肿瘤显示清晰,螺旋CT平扫+增强可提高胃癌检出率,其CT表现为胃壁软组织肿块,胃壁增厚及胃腔狭窄,癌性溃疡,肿瘤浸润周围组织与转移等,对胃癌能明确诊断。结论:低张阴性造影剂螺旋CT扫描不但能对胃癌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能观察有否周围浸润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