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干诱发电位和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及其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昏迷病人行BAEP检测,3个月后比较分析BAEP结果与病人的预后.结果:BAEP Ⅰ级的9例患者,1例死亡(11.11%);BAEPⅡ级的20例患者,3例死亡(15.00%) ;BAEPⅢ级的27例患者,24例死亡(88.89%).结论:BAEP的分级越高,病人的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因此BAEP可作为判断昏迷病人临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状态.如何对昏迷患者的预后进行准确判断是家属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对30例昏迷患者早期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庆璋  陈后勤 《安徽医学》2012,33(4):403-405
目的分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在发病48 h内及1个月时行BAEP、SEP、头颅CT检测及Glasgow昏迷评分测定。随访3个月后记录预后结局,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上述指标与预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发病48 h内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较不良组高(P0.05);而1个月时良好组的BAEP及SEP正常率仍较不良组高(P0.05),但头颅CT环池≥1 mm比例、Glasgow昏迷评分≥6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及SEP测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特异性高,重复率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效方式,全面缩短昏迷患者清醒时间意义重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般被用于评价患者的脑干功能,其在患者脑干出现轻度损伤时即可发生改变。而体感诱发电位则可以体现出患者大脑半球功能、丘脑功能改变情况,经感觉系统实施系列性生理传导,能够积极展现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情况。对于昏迷患者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不仅能够积极评估患者疾病预后,还有助于指导实施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干诱发电位 (BAEP)对脑血管疾病 (CVD)昏迷病人预后及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 62例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后 2 4h内即出现昏迷的患者 ,在发病后 15天内进行BAEP检查。结果 基底节区出血组与脑干卒中组治疗后 1个月Glasgow评分 ,BAEP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异常率 ,BAEPⅢ、Ⅴ波缺如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结论 BAEP可作为评价脑血管疾病昏迷病人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之一 ,BAEP明显异常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昏迷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8例昏迷的患儿,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和BAEP检查.将48例病人根据GCS评分分为3组,将每组病人的BAEP检查结果按由轻至重分为6个等级,并将病人转归纳入研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昏迷组患儿的BAEP结果显示,随着GCS评分降低,患儿的BAEP结果异常发生率逐渐升高,而且BAEP异常严重等级也逐渐加大.当BAEP显示V波缺失时,通常预后不良.结论 BAEP监测对于昏迷患儿的脑功能判断、评价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诱发电位判断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江佩  黄华品 《医学综述》2006,12(3):186-188
诱发电位(EPs)是借助传导通路的改变而反映脑功能情况的电生理检测方法。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早期、客观、准确的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对于准确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吴运  徐培坤 《海南医学》2011,22(14):59-60
目的 分析及探讨脑干听觉电位(BAEP)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各种病因所致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72 h内行床边BAEP以及SEP检查,并在伤后1~2周行第二次检杏,同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对预后的判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首次检测与重复检测BAEP、SE...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眩晕患者BAEP变化。方法51例患者在发病5d内进行BAEP检查。结果眩晕患者BAEP异常率为80.4%,周围性异常45.1%,中枢性异常23.1%,混合性异常11.8%。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敏感的反映听觉脑干功能,可区别周围性、中枢性、混合性引起的眩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聋哑儿童BAEP改变与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神经电位仪记录29例聋哑儿童BAEP。结果29例聋哑儿童58耳中56耳异常,异常率为96.6%。结论BAEP可客观反映外周的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及听神经损害程度,对听功能评价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桥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桥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针刺组每周针刺5次,共3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植物状态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例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异常率为100%,证明ML-AEP对PV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确定脑干以上听通路的损害。同时证明ML-AEP波Na、Pa起源于颞叶及皮质下等结构。患者出现PMR可能提示其存在部分意识,两侧PMR存在可作为PVS意识恢复的标志,而两侧PMR消失可作为PVS辅助诊断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病人体感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P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健、患侧的P15、P25、P40。结果:S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1)。S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P<0.05)。结论:S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髓压迫症的经颅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对脊髓功障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9例脊髓压迫症的病人进行MEP和SLSEP检测。结果:所有病人的MEP和SLSEP检查的异常结果与临床脊髓压迫症的部位相关,无假阳性结果。EP和SLSEP的异常率分别为75.8%、74.3%,MEP出现波幅下降或缺失比SLSEP多见,而SLSEP更常见表现为潜伏期的延长。在临床上无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的病人中.分别出现25.0%的MEP异常(2/8)或66.7%的SLSEP异常(16/24)。结论:MEP和SLSEP均有助于脊髓功能障碍的诊断,甚至能先于临床表现提供一些亚临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昏迷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昏迷患者进行AEEG、BAEP和SEP监测,AEEG按照Young的分级方法分为5级,参照杨柏捷的分级方法将BAEP分为3级,参照Cant的分级方法将SEP分为3级,并与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相比较。结果 AEEGⅠ级BAEPⅠ级SEPⅠ级患者14例,10例清醒,2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14.3%)死亡;AEEGⅡ级BAEPⅡ级SEPⅡ级患者15例,5例清醒,4例植物生存状态,6例(40.0%)死亡;AEEGⅢ级BAEPⅡ级SEPⅡ级患者13例,3例清醒,3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53.8%)死亡;AEEGⅣ~Ⅴ级BAEPⅢ级SEPⅢ级患者18例,0例清醒,1例植物生存状态,17例(94.4%)死亡。结论 AEEG、BAEP和SEP分级的高低与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电生理级别的升高,患者病死率递升(P<0.05)。AEEG、BAEP和SEP监测在昏迷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同时记录了30名健康老年人(60~83岁)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发现:BAEP的Ⅰ波峰潜时,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及SSEP的NCV、N_(20)-N_9-W、W值,在部分健康老年人可出现明显延长。Ⅰ~Ⅲ、Ⅲ~Ⅴ峰间传导时间、N_(20)-N_9-W值与W值的延长无同步关系。显示了中枢神经系统老化与实际年龄的不一致性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老化程度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检查并统计分析40例无症状者(正常组)和86例老年眩晕病人(眩晕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其结果。得出正常组BAEP各项参数及其上限值,同时以正常组各参数的均值评估眩晕组的BAFP改变,发现后者BAEP异常率为79.1%,发作期检查其异常率升高至87.2%(P<0.05)。本组引起眩晕的病因为脑动脉硬化所致之脑供血不足,少数为脑干梗塞。本文作者认为BAEP改变较CT等特殊检查改变早,建议作为特殊检查前筛选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和记录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斌  王玮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3):290-291,297
目的改进传统的大鼠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刺激和记录技术。方法SD大鼠16只,体质量(225±25)g,随机分为传统SEP检测组(A组)、改进SEP检测组(B组),分别记录比较所得SEP波形。结果B组检测到稳定的标准SEP波形[P1波潜伏期(11.85±0.23)ms,N1波潜伏期(23.13±0.73)ms,P1-N1波幅(0.21±0.05)mV],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SEP刺激和记录技术创伤小,更适合于慢性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