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笔者采用本方治疗其他病症,每获佳效,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者。笔者根据中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的观点 ,运用该方治疗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 ,收到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面神经炎陈某 ,男性 ,5 4岁 ,1 998年 4月来诊。患者半月前晨起洗脸时突感左侧面部麻木 ,并有蚁行感 ,继则口角歪斜 ,流涎 ,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见患者左侧面部肌肉松弛 ,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对侧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脉细…  相似文献   

3.
谈欧 《江苏中医药》2017,49(3):52-54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黄芪、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多年来,此方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骨、关节等方面的疾病中。方中重用黄芪补益正气,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养血,地龙祛瘀通络,组方精当,益气活血相得益彰。笔者近年来将本方运用于肺系诸般顽疾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选4则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生黄芪、红花、桃仁、当归尾、赤芍药、川芎、地龙等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脉络阻滞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方中重用黄芪以大补元气、长肌肉而为主药;辅以当归、川芎、赤芍药活血和营;少佐桃仁、红花、地龙以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该方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效果,主治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该方在伤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客观性耳鸣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愈由节律性腭咽肌阵挛引起的客观性耳鸣 1例 ,报道如下。患者女性 ,2 4岁 ,农民 ,1 992年 2月 1 3日初诊。持续性双耳鸣半年 ,呈“喀哒”声 ,曾用镇静剂、针灸等治疗均无效 ,检查 :双外耳道清洁、通畅 ,双侧鼓膜完整 ,标志清 ,距右耳 5 0cm、距左耳 70cm处可闻及“答答”声 ,查咽部见软腭呈节律性阵挛 ,压舌及间接喉镜检查时阵挛停止 ,耳鸣也消失 ,但过后又出现 ,纯音测听、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先用 0 5 %普鲁卡因封闭双侧下颌区 (每侧 2mL) ,注药 5min后 ,耳鸣缓解 ,5日后耳鸣如故。症见 :心悸、气短、…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杨某,女,24岁,1994年10月8日初诊。鼻衄、齿衄1年余,有时因不慎撞击皮下则出现青斑。2月前曾发烧,随月经来潮量多,色鲜红,出现周身皮下瘀斑瘀点,经市医院诊断为急进型血小板减少症,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 刻诊:鼻衄、齿衄发作四肢皮下有点块状出血,色紫、红,面部周身黄染,巩膜不黄,神倦纳呆,口干,时饮,舌紫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查:血小  相似文献   

8.
9.
程晓春 《四川中医》1999,17(3):52-53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益气化瘀通络的代表方,后世一般多用于内科疾病。笔者根据相同病机,异病同治用于多种皮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局限性便应清张XX,男,邱岁。1996年5月础日初诊。3年前双前臂出现数个椭圆硬斑,并逐渐扩大,部分融合,颜色亦逐渐变暗,经多方治疗无效。现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怕冷、纳食减少、易感冒。查:左前臂伸侧查见两处约3cmXscm、5X6.scrn及右前臂伸侧上1/3有约3cmXZcm大小之硬斑,淡黄色,周围有浅紫红色晕,表面干燥、无汗、触之坚实,皮肤见毛脱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辅助检…  相似文献   

10.
刘复兴补阳还五汤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中医医院刘复兴主任医师系云南省名中医,他专业皮肤科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刘老师学习,受益匪浅。补阳还五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具补气、活血、通络之功,刘老擅用其化裁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现将其中三则典型疑难验案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为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其主要功效为补气、活血、祛瘀,主治中风,多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等。药物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现代医学中应用该方剂治疗其他病证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笔者(第一笔者)跟随张景凤教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  相似文献   

12.
王利兰 《北京中医》2003,22(4):16-16
例 1 慢性荨麻疹于某某 ,男 ,5 6岁 ,退休工人 ,2 0 0 2年 3月初诊。遇风寒全身出现淡红色风团 ,暖后则消 ,已 4个月。伴神疲乏力 ,睡眠不佳 ,饮食不香。舌淡苔白 ,脉浮紧。用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均无效 ,要求以汤药治疗。证属气血亏损兼感风寒。治宜 :补气养血 ,佐以祛风散寒。方用补阳还五汤去川芎 ,桃仁 ,地龙 ,加麻黄 3g ,大枣 5枚 ,生姜 6 g ,白术 15 g。 5剂后 ,患者再遇风寒仅觉皮肤痒 ,胀 ,少有风团出现。又服 10剂 ,全身风团未再发。例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赵某某 ,男 ,6 4岁 ,退休工人 ,2 0 0 2年 4月初诊。 3月前曾患面部带状…  相似文献   

13.
产后硬皮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属祖国医学“皮痹”范畴,虽其病因并不复杂,但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举例如下:病例一、李××,女,30岁,干部199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侧切产后高热,经治疗后热退出院,继后周身...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案1:男,54岁.形盛体丰,平素喜嗜烟酒,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于发病时突然昏仆倒地,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神志不清.即送公社卫生院救治,第二天又转送某医院治疗,测血压22/16kPa.经过十余天治疗,病情稳定后出现左侧偏瘫,上肢不能伸举和外展内收,手指活动不自如,并有沉重感,即转中医科治疗.初用补阳还五汤原方,将黄芪由原方用量120g减为30g,服10剂未见好转.笔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大黄芪的用量,由原来用量120g加大到150g,地龙由原方用量3g加大到30g,蜈蚣2条,全虫20g.并对肩髃、肩前、臂臑、曲池、合谷、廉泉等穴进行针刺,加用电针治疗仪,加强对患侧经络肌肉的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第2疗程.10剂药后语言蹇涩、神志不清大有好转,上肢及手指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服药40剂后,针刺改为3天1次,不再加用治疗仪.患侧有微汗出,自觉有虫行感,手扶拐杖可以行走.2个月后生活能够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疗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利红 《光明中医》2008,23(12):1997-1997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原方治疗因正气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的半身不遂症。笔者运用此方辨证治疗皮肤病,每获佳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患,久病必虚,久虚必瘀。笔者据其病机特征,取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法治疗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现介绍验案两则如下。案1俞某,男,65岁。糖尿病史8年余,平素口服降糖药(D860、消渴丸)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波动在10.6-12.5mmol/L、尿糖(-+-+++)。入院症见神疲乏力,近2周来胸前区闷痛时作,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舌体胖、边有齿印,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无力。化验:空腹血糖11.8mmol/L、尿糖(十十十),甘油三酯2.5mmol/L,胆固醇6.9mmol/L,脂蛋白(a)480mg/L,血浆粘度2.18mpa·s。血压24…  相似文献   

17.
蔺寿民 《山西中医》2006,22(1):40-40
笔者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显著,兹举治验3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虹 《四川中医》2002,20(10):67-67
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后遗症,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作用,内科疾病应用较多。笔者临床依辨证施治,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亦多有意外 之效。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者[1].笔者临床应用并非拘泥于此,对气虚血瘀为病机者均可用之. 病案1 柴某,女,76岁.主诉:头晕3年.3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如坐车船,无恶心,呕吐,尚能独立行走,每遇劳而发,发作时喜卧,休息后缓解,曾多次求医未解.近1年常喜卧,少动,懒言,进食少,郁郁寡欢,卧时亦头晕,面色萎黄,精神差.  相似文献   

20.
口锁堂 《光明中医》1996,11(3):36-37
补阳还五汤治验神经系统杂症四则口锁堂(甘肃中医学院附院730000)补阳还五汤(以下称该方),首载于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组成为: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笔者用该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用该方治疗一些针灸治疗不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