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前、插管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30min,试验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苏醒所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47-648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复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尼卡地平组(B组)、丁卡因胶浆复合尼卡地平组(C组)。记录入室前(T_0)、术毕即刻(T_1)、拔管前(T_2)、拔管时(T_3)、拔管后1 min(T_4)、拔管后5 min(T_5)血压和心率,并计算RPP(HR×SBP)。结果 A组的血压、心率及RPP在T_0、T_3、T_4均较T_1时升高,B组各值在T_2较T_1明显升高,T_3较T_1明显下降(P<0.05)。T_2时,A、B组的血压、心率及RPP明显高于C组及T_3、T_4,A组各值高于B、C组(P<0.05);T_5三组各值与T_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复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是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管期间循环动力学波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韩洪伟  叶芸 《现代保健》2010,(35):17-18
目的探讨胶体液预输注对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40)、羟乙基淀粉组(Ⅱ组,n=40)。Ⅰ组平衡液10ml/kg,Ⅱ组6%羟乙基淀粉(200/0.5)10ml/kg,均以20ml/(kg·h)的速度于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快速静脉滴人。观察并记录患者人室时(T0)、诱导前(T1)和诱导插管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患者HR无明显变化,Ⅱ组的MAP在T1有所提高,与T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Ⅰ组的T1时MAP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的MAP均下降,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但Ⅱ组下降的程度轻于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病例的CVP基础值正常但偏低,在输液后逐渐增高,Ⅱ组较Ⅰ组上升得更高,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组间各相应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给予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200/0.5)10ml/kg静脉输注可以预防诱导期循环系统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对照组 ,B、C、D组为艾司洛尔组。全麻术毕患者呼之睁眼后 ,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 5ml(A组 ) ,艾司洛尔 0 5mg·kg- 1(B组 )、1 0mg·kg- 1(C组 )、2 0mg·kg- 1(D组 )。记录入室后 ,术毕 ,拔管时 ,拔管后 1、3、5、10min的HR、SBP、DBP。结果 A组拔管后HR较B、C、D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后 3组之间无差异。A组拔管后SBP、DBP较B、C组无差异 ,较D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艾司洛尔 (0 5mg·kg- 1)即能抑制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心率增快 ,较大剂量 (2 0mg·kg- 1)时才能预防血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影响,筛选能稳定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稳定的麻醉方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T1)、静注麻药5min后(T2)、插管时(T3)、插管5min后(T4)、切皮5min后(T5)、拔管5min后(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氧代谢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乳酸的变化,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体重指数(BMI)、感染休克原发疾病、入室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SpO2、SvO2、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2、T3、T4、T5、T6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T1时均升高,但试验组在T2、T3、T4、T5、T6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T2、T3、T4、T5、T6时的SpO2、Sv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乳酸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氯胺酮和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1.63±5.04)mg、(18.64±3.72)mg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全身麻醉用药量,降低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有效保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稳定,避免休克患者因低血压、低氧代谢而加重感染休克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5m1(对照组)、曲马多1 mg/kg(曲马多组)、帕瑞昔布钠40 mg(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及躁动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T2~T4时MAP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曲马多组T2~T4时和对照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3/20)和25%(5/20)比50%( 10/20),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T3~T5时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40%(8/20)比10%(2/10)和5%(1/20),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曲马多均可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后躁动和呛咳的发生,但帕瑞昔布钠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对全麻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ASA分级为I、Ⅱ级的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及插管后1、3、5ra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HR、MA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后1、3、5min患者的HR、MAP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美托洛尔组气管插管后1、3、5min患者的HR、MAP虽然较插管前略有升高,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全麻插管过程中CV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口服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喉镜及气管插管对HR、MAP等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9例。两组采用的麻醉药物、剂量等完全相同,对照组行静脉复合麻醉诱导,试验组行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0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的DBP、SBP、心率、MAP较T0时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9.
蒯剑 《智慧健康》2023,(16):53-56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在胫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因胫骨骨折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4例,均纳入本项研究,根据1∶1比例盲选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全身麻醉,试验组开展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处理,从相关临床指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和镇静状况、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寒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除T0外,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AS评分与Ramsay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在胫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可缩短拔管和苏醒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疼痛感,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艾司洛尔对老年人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后拔管期可引起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老年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尤为突出。为探讨预防老年人这种应激反应的有效措施 ,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对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选择 2 0 0 2年 3月至 5月普通外科 60岁以上择期手术病人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心功能Ⅰ~Ⅱ级 ,无明显心肺疾患 ,术前未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 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 ,以咪唑安定0 1~ 0 2mg·kg-1、芬太尼 5 μg·kg -1、异丙酚 0 5~ 1 0mg·kg-1、维库溴铵 0 1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鼻内或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Dex)对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术毕前10 min静脉组单次静脉给予Dex 0.5μg/kg(0.9%氯化钠稀释至10ml,缓慢静注,≥30 s)、鼻内1组鼻内滴入Dex 0.5μg/kg,鼻内2组鼻内滴入Dex 0.8μg/kg,对照组静脉给予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观察和记录四组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咳嗽严重程度等.结果 静脉组、鼻内1组拔管时收缩压、MAP、心率均明显高于基础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2组各时间点收缩压、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前1 min至拔管后5 min收缩压、MAP、心率均明显高于基础状态,拔管时至拔管后3 min明显高于同期静脉组、鼻内1组和鼻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鼻内1组和鼻内2组拔管前咳嗽和躁动发生率、拔管时咳嗽程度评分3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13/30),50%(15/30),47% (14/30)比70% (21/30); 17% (5/30),23% (7/30),20% (6/30)比43% (13/30); 53%(16/30),60%(18/30),50%(15/30)比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鼻内或静脉给予Dex均可有效预防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躁动、咳嗽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鼻内滴入Dex 0.8 μg/kg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伴有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伴有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麻醉前静脉泵入右旋美托咪定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围麻醉期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患者HR、DBP、SB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比较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患者HR、DBP及S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维持其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对高血压患者的手术麻醉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432例,ASA分级Ⅰ~Ⅱ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6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根据NT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给予麻醉药,对照组根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麻醉药.分别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NT分级、NT指数;记录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Ramsay评分;于术后第1、4天各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中感知和记忆情况.结果观察组无术中知晓,对照组怀疑有知晓及肯定知晓各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降低[(6.0±2.8) min比( 10.0±4.9) min,( 12.0±5.5) min比(19.0±6.9) min](P< 0.05);平均动脉压、心率更为平稳;除咪达唑仑外,其余各药物用量更少(P<0.05);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手术室时Ramsay评分更低(P<0.05).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阻塞性黄疽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 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 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普外科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502例置管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485例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例,发生率为0.59%,而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2例,发生率为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80例行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皆采用静脉药物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组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麻黄碱、阿托品或乌拉地尔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阿托品和麻黄碱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减少[7.5%(3/40)比22.5%(9/40)、20.0%(8/40)比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乌拉地尔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增加[22.5%(9/40)比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皆可提供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葛缅  池信锦  庞红  黑子清 《中国校医》2010,24(8):593-595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或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持续泵注组;Ⅱ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组;Ⅲ组为静脉给药组;Ⅳ为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与Ⅳ组相比,Ⅰ、Ⅱ、Ⅲ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Ⅳ组相比,Ⅰ组与Ⅲ组相比,呛咳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