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MRI结合MRCP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手术病理或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MRCP、MRI平扫资料,比较MSCT、MRCP、MRI结合MRCP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MRCP、MRI结合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3%、92.9%、95.5%,对良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8%、92.7%、96.3%,对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87.5%、97.2%,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90.3%、96.8%。结论几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对判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疑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5例疑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MRI+ MRCP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CT、MRI+ MRCP、CT+ MRI+ MRCP对疑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5% (82/85),MRI+ MRCP为97.6%(8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1.2% (69/85),MRI+ MRCP为87.1%(74/85),CT+ MRI+ MRCP为94.1%(80/85),MRI+ MRCP定性诊断准确率与CT和CT+MRI+ MR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MRI+ MRCP定性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分析CT、MRI+ MRCP表现能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疾病应用CT与MRCP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单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在接受CT及MRCP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CP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胰腺炎的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胆总管结石及壶腹癌的MRCP检查准确率高于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其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采用CT或MRCP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性疾病采用CT联合MRCP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MS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磨玻璃密度结节样(GGN)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2022年本院疑似GGN肺癌患者90例,均进行MSCT联合MPR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联合MPR检查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并分析肺癌病灶征象显示变化。结果 90例疑似GGN肺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出恶性30例、良性60例,经MSCT联合MPR检查诊断出恶性28例、良性56例;病理诊断和MSCT联合MPR检查诊断一致性程度很好(Kappa=0.853,95%CI:0.646~1.059)。经MSCT联合MPR检查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3.33%(56/60)、准确度为93.33%(84/90)、漏诊率为6.67%(2/30)、误诊率为6.67%(4/60)、阳性预测值为87.50%(28/32)、阴性预测值为96.55%(56/58)。30例确诊GGN肺癌患者中,经MSCT联合MPR检查:分叶征24例(80.00%)、血管集束征6例(20.00%)、支气管充气征21例(70.00%)、毛刺或胸膜拉扯征14例(46.6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MSCT诊断为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MSCT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9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1例证实为肠多发息肉所致套叠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定性准确率为97.5%(39/40),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梗阻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与升结肠复合病变1例,结肠及小肠多发病变1例,MSCT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结论 MS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梗阻黄疸在临床和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特点,提高对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的临床和MSCT资料、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4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SCT表现特点。结果MSCT对各种良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效果良好;其中良性梗阻31例,恶性梗阻15例。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鉴别诊断帮助不大。结论MS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有效的检查P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与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125例,均行MSCT与超声检查,分析急性阑尾炎的MSCT、超声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MSCT、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 MS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4, P <0.001),超声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 P <0.001)。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超声(P <0.05)。结论 MSCT及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SCT较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降低漏诊、误诊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高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经MSCT及高频超声诊断的疑似急性阑尾炎并经外科手术的病例830例.分析MS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0.81%(501/620),特异度为76.67%(161/210);MS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度为84.35%(523/620),特异度为91.90%(193/210);高频超声联合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95.18%(790/830),敏感度为95.16%(590/620),特异度为95.24%( 200/210).结论 MSCT联合高频超声有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符合率,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临床建议联合MSCT和高频超声来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128层MSCT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合,48例肠梗阻中,粘连21例,肿瘤6例,肠套叠5例,嵌顿疝4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麻痹性3例,粪石2例,肠扭转6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1.66%(44/48)。结论:128层MSCT检查能显著提高肠梗阻存在与否、对梗阻病因、有无绞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急性肠梗阻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膈肌损伤(DI)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21例MSCT诊断为DI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对21例患者DI的诊断均为单侧,其中右侧2例,左侧19例.膈疝、膈肌连续性中断、膈肌缺失征、膈肌游离缘、衣领征及内脏下垂征是DI特征性MSCT表现.MSCT诊断DI的敏感度为95.0%(19/20),特异度为90.9%(20/22),阳性预测值为90.5%(19/21),阴性预测值为95.2%(20/21),准确度为92.9%(39/42).结论 MSCT对DI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评价DI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征象。方法CT增强扫描2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胶囊样环,胰周线征,胰腺钙化,胰腺假囊肿,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胰管扩张与突然截断出现频率,确定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诊断价值。结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后胰腺呈弥漫性低密度17例(68%),胰腺局限性肿块且增强后呈低密度10例(40%),胶囊样环16例(64%),胰周线征15例(60%),胰周血管受累11例(44%),胰腺病灶钙化8例(32%),胰腺假囊肿3例(12%),胰管扩张5例(20%),胰管截断4例(16%),胆管扩张14例(56%),胆管壁增强19例(76%),腹膜后纤维化4例(16%),肾脏损害12例(48%)。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CT增强呈现弥漫性肿大且呈低密度,胶囊样环,胆管壁增强,肾脏损害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792例胆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胆道疾病类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4例胆道感染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9.4%(154/792)。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2.3%)、真菌(7.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6.3%)、肺炎克雷伯菌(19.0%)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9%)、表皮葡萄球菌(6.1%)所占比例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83.0%)、环丙沙星(70.2%)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79.4%)、头孢他啶(67.6%)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75.0%)、红霉素(62.5%)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81.8%)、氨苄西林(63.6%)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替考拉宁(0.0%)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14)、恶性胆道疾病(OR=2.37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OR=3.979)、胆道手术史(OR=2.912)为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病原学特点,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治疗药物。胆道感染有患者年龄大、恶性胆道疾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多种危险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有诊断级多排螺旋CT(MSCT)的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在前列腺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3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MDP)740-1110MBp,3-6h后行全身骨显像,由两名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扫描,并行图像融合和分析。结果:SPECT/CT同机融合诊断前列腺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7.02%(35/36),特异性85.71%(6/7),准确性95.35(41/43),阳性预测值97.02%(35/36),阴性预测值85.71%(6/7)。结论:带有MSCT的SPECT/cT不仅可精确定位,还可以提供局部解剖信息,在明确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杜焕旺 《现代保健》2014,(36):131-133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的150例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后,进行MS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观察其结果。结果:1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后为恶性肿瘤的有104例,4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在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患者中,敏感性或者特异性分别为92.3%、89.1%。病灶直径〈3 cm、3~5 cm、〉5 cm的敏感性分别为79.2%(19/24)、95.8%(46/48)、93.3%(28/30),将3~5 cm与〈3 cm的敏感性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2,P〈0.05);其他直径之间及距胸膜距离之间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例患者中,进行传统CT检查、MSCT检查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0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20.0%、6.7%,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2,P〈0.05)。所有气胸患者经过吸氧、卧床休息后,对胸片进行检查后,气胸能够完全吸收,咳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方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阑尾炎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MSCT表现,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1例阑尾炎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81例患者中,单纯急性阑尾炎35例,单纯慢性阑尾炎20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26例。急性者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壁增厚,边缘模糊,密度增高,有时可见结石;慢性者可见阑尾外形不规则,及粘连征象;合并脓肿形成者有中重度的周围炎性改变,可见脓肿及脓腔。结论MSCT检查对阑尾炎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尤其是冠状位重建,可以在术前了解阑尾位置,病变周围情况,并为临床术前准备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准确率。其中9例行CT平扫,2例行CT直接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9例均为单发实性边界清晰类圆形肺结节或肿块,平均直径23mm,分布无偏向性。其中8例(42.1%)见斑点状钙化灶,4例(21.1%)见分叶,3例(15.8%)见空气新月征,4例(21.1%)病灶跨叶间胸膜生长,1例(5.26%)见胸膜牵拉凹陷,8例(8/10,80%)增强CT扫描显示贴边血管征。本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8%。结论MSCT薄层及MPR可清晰的显示PSH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贴边血管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MS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胆管阻塞病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60例被认为患有胆管阻塞的病人进行诊断。诊断中没有使用任何胆管造影剂。其中24例病人接受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RCP)检查,16例病人进行了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8例病人进行了活组织切片检查或外科手术。我们将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结果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逆行胰胆管造影、活组织切片检查及外科手术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检查结果如下:胆总管结石(34例),恶性狭窄(14例),良性狭窄(2例),胆石症(12例)。1例病人的一枚小胆总管结石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未能检出。2例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初诊为胆管结石的病人在接受其他相关检查时诊断为恶性胆管狭窄。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1.1%。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胆管狭窄的准确率为87.5%。[结论]16层计算机断层摄影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和无创技术,在诊断胆管阻塞原因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