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集本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120例,进行临床血压情况分析。平均分为血肿扩大组和无血肿扩大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血肿无扩大组高血压发病率为38%,血肿扩大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达98%,收缩压〈140mmFig时发生率为23%,收缩压≥140mmHg时发生率为66%,发生率明显升高43%。结论:血压升高与血肿增大有着密切的关系,收缩压大于200mmHg,血肿可达到的的面积高达53%,而收缩压小于150mmHg时,血肿可达到的面积为9%。因此高血压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参考其E/A测定值,将患者细分为2组,其中,A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达到正常范围)的E/A测定值≥1,共43例;B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不全)的E/A测定值<1,共65例,给予所有入选患者血液生化检查和24h动态血压检查,并比较2组病患测定值。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A组患者24h收缩压(119.89±9.15)mmHg,B组是(132.55±14.79)mmHg;A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97±2.03)毫米,B组(53.55±3.27)毫米,2组有差距(P<0.05)。此外,患者24h收缩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机体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基于高血压患者,其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有紧密联系,临床医师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急性期血肿体积的关系。方法:以首发青年脑出血(≤45岁)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最大血肿体积;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24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变异度(BPV);出院后随访其康复情况(mRS评分)。结果:患者收缩压变异度(SBPV)、舒张压变异度(DBPV)与血肿体积有显著关系(P〈0.05);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与患者早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SBPV及DBPV增加可能提示血肿体积大,而后者常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控制性强化降压的疗效.方法 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降压组(48例)和一般性降压组(40例),分别给予积极降压和按指南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后颅内血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和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h颅内血肿体积、颅内血肿增长率、颅内血肿增大比例均低于一般性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11.6) ml比(30.5±10.9) ml,(17.8±12.7)%比(37.1±25.7)%,16.7%(8/48)比47.5% (19/40)](P< 0.05或<0.01).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1,7,14d行GCS和NIHS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显著低于一般性降压组[8.3%(4/48)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控制血压不能改变其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但可以显著延缓血肿的扩大和减少手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即观察组(62例)及血肿未扩大组即对照组(165例),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180±30) mmHg,对照组为(130±20)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入院GPS评分比较及首次随机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饮酒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血量、血肿的部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入院时GPS评分低、早期使用甘露醇、饮酒史、出血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特别是丘脑出血,是脑出血急性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患者控制血压目标,强化降压组110~140 mmHg、降压组141~170 mmHg和对照组171~200 mmHg,比较血肿量和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强化降压组在血肿增加量和NIH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减少血肿量的增加,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李敏  马芸  庞伟  王丽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2(10):817-8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患者控制血压目标,强化降压组110~140 mmHg、降压组141~170 mmHg和对照组171~200 mmHg,比较血肿量和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强化降压组在血肿增加量和NIH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减少血肿量的增加,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患者控制血压目标,强化降压组110~140 mmHg、降压组141~170 mmHg和对照组171~200 mmHg,比较血肿量和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强化降压组在血肿增加量和NIH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减少血肿量的增加,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6~24 h内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将其分为血肿未扩大组(90例)、血肿扩大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血肿扩大组中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存在抗凝治疗史、存在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3 h SBP≥140 mmHg、血肿量≥13 mL、存在不规则血肿、存在不均质血肿患者占比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升高,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抗凝治疗史、入院3 h SBP≥140 mmHg、血肿量≥13 mL、存在不规则血肿、存在不均质血肿、NIHSS评分升高均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OR=1.855、2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A组(37例,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B组(73例,收缩压101-140mmHg),C组(56例,收缩压141—180mmHg),D组(38例,收缩压〉180mmHg)。测定四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等指标。1年后根据有无心源性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151例),并比较各指标。结果C、D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A、B组[82.1%(46/56),89.5%(34/38)比35.1%(13J37)、37.O%(27,73)],C、D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69.6%(39/56)、73.7%(28,38)比29.7%(11/37),53.6%(30/56)、57.9%(22/38)比21.6%(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四组lgNT-proBNP、心胸比、LVEF、LVED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3.95±0.34、0.73±0.05、(36.60±5.21)%、(125.36±44.38)ml,B组分另0为3.65±0.29、0.66±0.07、(41.34±6.19)%、(110.72±50.39)ml,C组分别为3.32±0.25、0.60±0.05、(48.25±5.68)%、(90.47±33.64)ml,D组分别为3.07±0.26、0.52±0.04、(56.47±7.12)%、(72.49±38.36)ml,P〈0.05]。A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为56.8%(21/37),明显高于B组[23.3%(17/73)]、C组[17.9%(10/56)]及D组[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吸烟史、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患者比例、三酰甘油(TG)、尿酸、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IgNT—proBNP、心胸比、LVEDV均明显高于存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存活组[(0.85±0.29)mm01]L比(1.12±0.36)mmol/L、(40.28±5.62)%比(51.75±8.96)%、(124.38±22.67)mmHg比(141.57±24.3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与lgNT.proBNP、心胸比、LVEDV呈负相关(r=-0.379、-0.498、-0.41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肌酐、收缩压(OR=0.942、0.829、1.033)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收缩压水平是反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2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EH1(24 h M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8例)和EH2(24 h MPP< 60 mmHg)组(101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H1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 MPP明显高于EH2组[(156.20±6.11) mmHg比(143.67±5.46) mmHg,(69.09±5.87) mmHg比(51.15±7.15) mmHg],EH2组24 h平均舒张压(MDBP)明显高于EH1组[(92.52±5.93)mmHg比(87.11±5.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1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EH2组明显增高[(104.80±24.25) mg比(91.29±24.0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MPP、24 h MS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9,0.201,P< 0.01),24 h MD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180,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MPP与高血压性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的MAP和HR。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T2、T3时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2、T3时R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F组(P〈0.05);T4、T5时R组MAP明显高于F组(P〈0.05)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时应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6例:Ⅰ组双肺通气后仅给予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Ⅱ组双肺通气后给予单肺IPPV加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Ⅲ组双肺通气后给予单肺IPPV加PEEP 10 cmH2O.记录并比较三组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和30 min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结果 三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0.99~ 1.00.三组各时间点pH值、剩余碱、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单肺通气10,30 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Ⅰ组[(336.2±113.2),(348.5±109.7) mmHg(1mmHg=0.133 kPa)比(285.0±103.5) mmHg,(357.6±104.0),(358.9±103.2) mmHg比(276.0±107.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时间、体循环血管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单肺通气10,30 min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低于本组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及Ⅰ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肺通气后给予单肺IPPV加PEEP 5 cmH2O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能维持满意的PaO2和PaCO2,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但PEEP 5 cmH2O较仅IPPV能进一步提高PaO2,而PEEP 10 cmH2O却没有进一步提高PaO2.  相似文献   

15.
郑道  李静波 《现代保健》2009,(34):25-27
目的探讨宫缩对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正常待产妇分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检测宫缩期和宫缩间歇期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放射免疫法)和血压,并对检测资料行t检验。结果(1)正常待产妇宫缩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是(141±10.46)mmHg、(91.63±11.07)mmHg、(108.12±9.71)mmHg;它与宫缩间歇期的(116.05±10.86)mmHg、(73.9±7.87)mmHg、(87.87±7.97)mmHg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30,t〉2.750,P〈0.01)。(2)试验Ⅱ组:宫缩期血浆内皮素-1水平(46.97±9.95)ng/L与其宫缩间歇期的(38.23±8.75)mg/L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1,t=3.0242〉2.831,P〈0.01)。结论正常待产妇的宫缩有升高血浆ET-1水平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MS的E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40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治疗,直至24周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采用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受试者皮下脂肪面积(SFA)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同时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BMI、血糖、HbA1c、血脂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VF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7.8±16.6)cm2比(150.5±1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FA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9±0.3比4.2±0.9),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77±0.71)mg/L比(3.16±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缬沙坦比较,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MS合并EH患者内脏脂肪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新生儿早期脐血血气变化及其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评价产后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的10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6例,另选择同期52例非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的5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HCO3-、剩余碱,并于生后1min行Apgar评分.结果 重度组新生儿pH值、PaO2、HCO3-和剩余碱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7.16±0.18比7.25±0.09,7.22±0.11,7.29±0.08;(12.01±2.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8.35±1.75),(14.21±2.01),(22.23±1.45) mmHg;(17.11±2.42) mmol/L比(19.82±3.85),(17.32±3.21),(22.56±3.38) mmol/L;(-9.15±0.32)mmol/L比(-7.95±0.60),(-7.21±0.08),(-6.76±0.03)mmol/L],而PaCO2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61.84±32.93) mmHg比(54.48±12.82),(58.38±15.32),(51.66±10.5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呈正相关(P<0.05).在Apgar评分≤7分的65例新生儿中有37例出现酸中毒(pH值<7.20),发生率为56.92%(37/65);在Apgar评分≥8分的88例新生儿中有11例出现酸中毒,发生率为12.50%(1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客观,能直接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新生儿缺氧、缺血程度,并有助于判断新生儿预后.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新生儿应常规行脐血血气分析,有宫内窘迫征象及出生低Apgar评分的新生儿应加强监护,尽早干预,以提高生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