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1、CDX2在不同亚型胃黏膜肠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黏膜肠化生进展及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CAG伴肠化生46例,胃癌40例,对应癌旁组织伴肠化生32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CDX2蛋白及CDX1、CDX2 mRNA在上述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旁组织伴肠化生中Ⅲ型肠化生的比例显著高于CAG伴肠化生(分别为56.25%和21074%,P<0.01);CDX1、CDX2 mRNA及CDX2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单纯CAG中均无表达,而在CAG伴肠化生、癌旁组织伴肠化生和胃癌中,CDX2蛋白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57%、53.12%、42.50%和63.04%、46.88%、35.00%,CDX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9%、50.00%、40.00%,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AG伴肠化生(P<0.01),而与癌旁组织伴肠化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X2蛋白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54.55%)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27.78%)(P<0.05).Ⅲ型肠化生中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则显著低于Ⅰ型(P<0.05).结论 CDX1、CDX2在胃黏膜肠化生进展及胃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新的胃癌相关基因.Ⅲ型肠化生与肠型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AK5在不同胃癌演化阶段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4例,其中非萎缩性胃炎(NAG)组患者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CIM)组24例,CAG伴不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IIM)组15例,CAG伴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CCIM)组26例,CAG伴不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ICIM)组11例,不典型增生(DYS)组15例以及胃癌(GC)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IHC)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PAK5在各组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7组间PAK5表达及平均光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HC PAK5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疾病演化呈正相关(P0.01),Western blot PAK5表达与疾病演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PAK5在不同胃癌演化阶段存在表达差异,其表达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CDX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3例(其中正常胃黏膜7例,浅表性胃炎21例,萎缩性胃炎2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3例)胃黏膜组织CDX2表达情况;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7例正常胃黏膜患者Hp检测阴性,Hp感染在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阳性率分别为77.27%(17/22)、65.12%( 28/4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的19.05%(4/21)(P<0.0l).CDX2在正常胃黏膜及浅表性胃炎中无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阳性率83.72%( 36/4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的40.91%(9/22)(P< 0.01).结论 Hp感染、CDX2表达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关,CDX2异常表达可能是启动胃黏膜上皮发生肠化的始动因素,检测胃黏膜组织中CDX2表达可以帮助临床识别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预测胃癌前病变的进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 (COX-2)和血清骨桥蛋白(OPN)、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根据病情程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M组);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DYS组);胃癌(GCA组);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为对照组,13C-尿素呼气试验用质谱法测定;胃黏膜组织 COX-2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OPN和PG Ⅰ、Ⅱ水平指标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 HP感染率CAG组与CS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组、IM组和DYS组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CSG组(均P<0.05),GCA(胃癌)组阳性率升高更为显著(P<0.01),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阳性率其余4组均分别显著高于CSG组(P<0.01),相邻组中除CAG组外互相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OPN水平4组较CSG组均显著升高(P<0.05),CAG组和GCA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1);PGⅠ、PGⅡ水平CAG组、IM组和DYS组与CSG组比较和相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病变,COX-2、OPN及PGⅠ和PGⅠ/PGⅡ比值测定,对于CAG和GCA的病理机制和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HP感染的转归,尤其是CAG合并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经胃镜、病理及HP监测诊断为CAG并HP感染的患者进行10年随访.结果 5例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有不同程度的减轻,23例萎缩范围与程度及肠上皮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与加重,35例病情稳定,3例癌变.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与HP感染者,应进行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内的防治干预和定期随访,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68例胃镜诊断为CAG的患者进行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116例,CAG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2例;病理诊断CAG103例,CSG34例,CAG合并CSG31例。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76%。胃镜下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为83.33%,而与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皱襞变平并存时,对CAG的符合率高达100.00%,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47%和41.18%,并且CAG主要伴随Ⅲ型肠上皮化生。结论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CAG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p21WAF1在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子p21WAF1在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106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93肠型胃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p21WAF1在各种胃癌癌变多阶段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演进,p21WAF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p21WAF1可作为检测胃黏膜恶性病变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p21WAF1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如在胃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rbB-2、p53和ki-67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96例胃癌组织标本、10例正常胃粘膜、22例萎缩性胃炎、6例慢性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标本进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自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到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C-erbB-2、p53和ki-67基因表达不同。在整个胃癌的演变过程中,基因表达是逐渐增强的。在不同阶段,基因表达高低也不一样,C-erbB-2在异型增生和胃癌表达最强,高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在低分化腺癌和高分化腺癌表达率分别是69.2%和32.3%,有显著差异(P〈0.05)。ki-67在整个胃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是逐渐增强的,而且在未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C-erbB-2和p53。结论癌前病变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C-erbB-2、p53和ki-67基因蛋白表达不同。说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分子水平变化的多个阶段进行性过程。多项基因蛋白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C-met基因产物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C-met基因产物住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癌旁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结果C-met基因产物在肠上皮化生、癌旁不典型增生、胃癌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表达三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结论C-met基因表达与胃黏膜增殖恶化有关,是胃癌发生的早期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mtp53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检查患者165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25例,非萎缩性胃炎40例.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不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四种亚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通过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测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Hp-CagA.结果 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45例,不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47例,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17例,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16例.肠上皮化生各亚型Hp-CagA阳性率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阳性患者mt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阴性患者(x2=5.494,P<0.05);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阳性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阴性患者(x2=13.950,P<0.01).结论 Hp-CagA阳性Hp是Hp的高毒力株,Hp-CagA阳性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作用,Hp-CagA阳性Hp可能通过癌基因激活实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Ⅲ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和内窥镜结合确诊的正常胃组织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0例.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标本并经病理确诊。(2)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和其他针对性抗肿瘤治疗,无其它肿瘤病史。(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PTENmRNA及其蛋白在胃粘膜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所有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TENmRNA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中表达量分别为(1.902±0.981、1.158±0.241、0.740±0.221),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2,P=O.041)。胃癌组织中PTENmRNA表达量分别与正常胃粘膜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1,P=O.001;t=3.007,P=O.041);(2)PTEN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中表达量分别为(2.001i0.67I、1.141±0.326、0.599±0.220),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2,P=O.030)。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1,P=O.001;t=3.123,p-0.040)。结论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和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健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10-212
目的研究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肠化生、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C—myc和p2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33例肠化生、22例胃炎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myc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21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却较不典型增生组织降低。Cmyc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21表达水平则只与肿瘤侵袭深度相关(P〈0.05)。结论C—myc和p2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C—myc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崔建鹏  周力 《现代保健》2014,(24):28-30
目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Hp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05例,用Western blot法(免疫印迹法)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Hp抗体分型,分析CagA和/或VacA抗体阳性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p现症感染中,CSG、CAG、PU、GC患者的HpⅠ型感染比例明显高于Ⅱ型感染(P〈0.01);PU及GC中HpⅠ型感染率高于CSG(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中HpⅠ型感染比例均高于Ⅱ型感染(P〈0.01)。各组的Hp I型感染者中以CagA+VacA抗体为主,检出率为77.4%;其中以CSG组最低(70.4%)、GC组最高(81.8%)。各组CagA+VacA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CagA/VacA抗体检出率(P〈0.01)。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分型检测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的判断有临床指导意义,Ⅰ型Hp感染更需要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15.
胃癌及癌前状态MG7表达的动态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G7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组化技术检测406例胃黏膜MG7抗原的表达情况及肠上皮化生类型。结果:从组织学角度观察,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胃癌;Ⅰ、Ⅱ型肠上皮化生→Ⅲ型肠上皮化生,MG7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P<0.01)。从临床疾病角度观察,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MG7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P<0.01)。结论:MG7抗原与胃癌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萎缩性胃炎,Ⅲ型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进行严密监测有可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MG7在胃癌前疾病动态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与胃炎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60例和胃炎标本40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60例胃癌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8.3%,其中高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5%,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80%;40例胃炎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2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5%。胃癌组与两组胃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浅表性性胃炎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部分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彭泽深  王莹 《现代保健》2010,(13):25-26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Hp、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藿朴夏苓益胃汤。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2.95±1.47)明显少于对照组(6.91±1.65)(P〈0.05)。Hp阴转率治疗组为46.67%与对照组43.4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