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ACS的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42例。对人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各组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另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STEMI组和N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TEMI组升高最为明显,显著高于STEMI组和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TnI含量在STEMI组和NSTEMI组均升高,且STEMI组升高程度高于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3mg/L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6/11,40.0%(12/30),46.4%(13/28),明显高于血清hs-CRP含量〈3mg/L患者的11.1%(3/27),3/8,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TnT含量≥1.0μg/L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16.7%(5/30),18.4%(7/38),明显高于血清hs-cTnT含量〈1.0μg/L患者的1/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显著升高是ACS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联合hs-cTnT的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高危患者。对这类患者及时给予强化治疗及出院后密切监测,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凝状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08例ACS患者和42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P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ib),以判断ACS血凝状态;随访6个月,记录ACS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CS患者血浆Ps、vWF、Fib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正常组(Ps、vWF、Fib均在正常参考值之内)与高凝组(Ps、vWF、Fib均≥正常参考值或上限)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凝状态独立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结论ACS患者血浆Ps、vWF、Fib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着高凝状态,预示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临床预后与CRP的关系.方法 9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60岁),PCI治疗前测定CRP水平,并分为CRP<8 mg/L组(62例)以及CRP≥8 mg/L组(3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人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观察两组PCI治疗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人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CRP《8mg/L组优于CRP≥8mg/L组,且CRP水平为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荐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P≥8 mg/L组(3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人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观察两组PCI治疗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人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CRP<8mg/L组优于CRP≥8mg/L组 且CRP水平为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荐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P≥8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为ACS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倍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手术当天服用300mg,术后给予100mg维持;手术前6h给予氯吡格雷,A组600mg,B组300mg,手术后均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治疗30d,75mg/d维持治疗直至术后1a。随访记录PCI术后30d内不良反应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30d内未观察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149)。A组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6.0%,略高于常规剂量组的24.0%,且仅在双倍剂量组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其余均为次要出血事件,经)(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7,P=0.355)。结论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ACS患者PCI术的治疗安全、有效,但对远期预后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水平的血尿酸和高脂血症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控制吸烟和体重后,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248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2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血尿酸和LDL-C/HDL-C的差别,以及在不同水平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结果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患者的血尿酸[(378.6±156.8)μmol/L]和LDL-C/HDL-C(2.83±2.6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2±78.4)μmol/L、1.68±0.8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在排除了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证明血尿酸和HDL-C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高水平的血尿酸联合高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应用血尿酸和LDL—C/HDL-C对评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风险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早期慢性肾脏病(GFR≥60ml/min)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排泄量、血脂、肾功能水平,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42例,分为2组:肾病综合征组(19例)和非肾病综合征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测定血肌酐、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脂和24h尿蛋白量,按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肾病综合征组[(21.9±11.3)mg/L]和非肾病综合征组[(11.0±7.0)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5,6±3.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肾病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血清总蛋白(r=-n5680)、白蛋白(r=-0.6241)、BMI(r=-0.4083)呈负相关,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6154)(P〈0.01)。结论在早期慢性肾脏病,尤其是大量蛋白尿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量及BMI有关。血清脂联素升高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排除有糖尿病、近期感染病史,入院第2天采用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取平均值3.52g/L,按Fg高低分为A组(Fg〉3.52g/L)和B组(Fg〈3.52g/L),比较2组入院后两周内出现急性冠脉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组中发生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对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94例STEMI直接行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者46例为肌桥组,梗死相关动脉未合并心肌桥者5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直接行PCI治疗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594例患者术后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率为92.1%(547/594),其中肌桥组为60.9%(28/46),对照组为94.7%(519/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病死率为4.4%(26/594),其中肌桥组为13.0%(6/46),对照组为3.6%(20/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肌桥组为22.5%(9/40),对照组为5.1%(2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相关动脉合并心肌桥患者直接PCI治疗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改善较差,可能是导致住院病死率高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常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琳 《现代保健》2012,(21):130-13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b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且血流正常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判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胱抑素C等。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4.85±6.39)mg/L比(2.55±2.18)mg/L、(0.87±0.22)mg/L比(0.75±0.16)mg/L、(329.68±85.46)μmol/L比(278.97±76.74)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0.009)。结论胱抑素C升高可能参与了CS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n=50)、观察2组(n=50)及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服用氯吡格雷300、600mg,1次/d。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随访6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均低于对照组,ADP及AA诱导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300mg即可明显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溶栓状况,效果显著,且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于锦秀 《现代保健》2012,(28):36-37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就诊的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替罗非班。结果:观察组要不良心脏事件如顽固性缺血、新近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脑出血、ST段下移降低及缺血导联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终末途径-GPⅡb/Ⅲa受体发挥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均具有显著益处。在新近出版的国内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中,均已明确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指征。随着国产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在国内逐渐普及应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及肯定。本研究旨在观察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进一步评价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希望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雷昌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67-206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1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CD40L水平,并随访记录1年内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血清sCD40L水平为标准,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差异,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D40L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随着各组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再次频率以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血清sCD40L水平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718,其血清sCD40L水平最佳临界值为7.13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60%和65.10%。预测死亡病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其血清sCD40L水平最佳临界值为6.36 ng/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2.0%。结论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STaVR抬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并评估其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根据STaVR情况分为无抬高组(n=87)、抬高0.05~0.1mV组(n=18)、抬高≥0.1mV组(n=25)。结果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分别为0例、1例(5.6%)、2例(8.0%),病变范围为多支血管病变的分别为16例(18.4%)、7例(38.9%)、14例(56.O%),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7例(6.6%)、5例(24.9%)、14例(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aVR抬高可能是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且有助于临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7.
叶向荣 《现代保健》2014,(26):118-120
目的:观察和分析短期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但未实施灌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短期腹腔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变化及血清CRP水平变化、临床指标改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APACHEII积分和CRP分别为(14.38±6.47)分、(269.79±52.01)mg/L,与对照组的(14.42±6.51)分、(269.87±51.9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PACHEII积分和CRP分别为(6.64±2.17)分、(64.27±10.61)mg/L,与对照组的(9.65±2.47)分、(127.61±32.2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期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降低患者APACHEII积分和CRP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营养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78例老年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营养教育,观察组给予连续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统计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6.23±1.02)mmol/L、(5.56±1.02)mmol/L、(5.12±0.34)%均低于对照组(6.88±1.25)mmol/L、(7.14±1.05)mmol/L、(5.52±0.38)%,(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13.15%),(P〈0.05)结论:连续营养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改善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男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22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AD阳性组(111例)与CAD阴性组(11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浆Lp(a)和He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男性C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Lp(a)水平≥0.3g/L时,可以引起CAD的发生(OR=5.04,95%CI1.88~13.51,P=0.001)。而Hcy与CAD的发生无相关性(OR=1.35,95%C10.63~2.89,P=0.443)。但当考虑两个因素交互作用时,血浆中较高的Lp(a)和Hcy水平是CAD发生的危险因素(D尺=11.54,95%C12.62~45.61,P=0.003)。结论血浆Lp(a)和Hey水平升高可能加快男性CAD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与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大内皮素(big-ET)水平及反映血管炎性反应的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GHbA1c水平测定,并分为GHbA1c正常组(A组,150例)及GHbA1c升高组(B组,200例),比较两组CRP及big-ET水平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CRP水平为(8.54±1.98)mg/L,A组为(4.23±2.1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ig-ET水平为(0.81±0.09)pmol/L,A组为(0.52±0.08)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CE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GHbA1c水平可以预测MACE,长期、持续、稳定的血糖达标有利于控制炎性反应的进展,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