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高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8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e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患者TC、TG、LDL—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脉差压(PP)水平与TC、TG、LDL—C和Hey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56、0.47、0.73,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45,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67、0.68,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协同作用可促进高血压性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67例ACI均为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ACI35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ACI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头颅CT或MRI、颈动脉彩超),并对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体重指数(BMI)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以多灶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见,血TC、LDL—C、Fbg、BMI与非糖尿病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ACI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晚,阿司匹林100mg/日,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日,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研究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TC、LDL—C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HDL—c治疗12个月后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TC、TG、LDL—C均比治疗前稍增高,血清HDL—C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颈动脉斑块积分降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颈动脉斑块积分增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效果良好,有减少、稳定颈动脉斑块效果。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在冠心病风险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5例,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组,对实验室血脂检测结果和血脂指标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研究的TC、TG、HDL—C、LDL—C和TC/HDL—c分别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脂检测TC、TG、HDL—C、LDL—C和TC/HDL—C的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HDL—C比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风险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且灵敏度高于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共检出不稳定性斑块18个,检出率为45.00%,非感染组检出不稳定性斑块10个,检出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组hs-CRP水平相比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显著增高,并引起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变化特点。方法267例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AG分三组:冠脉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化验血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早期(发病24-36h内)血脂水平已出现明显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均下降。与冠脉正常组相比。TC、TG、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TC、LDL—C、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TC、HDL—C、LDL—C、ApoA降低,不应以此时的水平作依据,而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脂清冲剂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降脂清冲剂配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50例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安全性指标,应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中膜C—BS,与50例辛伐他汀口服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内中膜C—BS和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TC、TG和LDL—C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HDL、颈动脉内中膜C—BS、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清冲剂配合辛伐他汀口服能降脂清冲剂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显著.  相似文献   

9.
周瑞  庞欢  宗莉 《现代养生》2022,(20):1744-174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参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单位体检的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情况分为冠心病组(10例)与非冠心病组(52例),对比两组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PI),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参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关系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检出、斑块指数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斑块指数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8.08%,Kappa=0.88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较高,利用斑块指数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脂正常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未见颈动脉斑块者作为对照组,并进一步分别根据斑块稳定性和血管狭窄程度将观察组分类,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结果:观察组TC、T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ApoA-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斑块性质越硬、宫腔越狭窄,LDL、ApoB水平越高,HDL、ApoA-Ⅰ水平越低。结论:脂蛋白、载脂蛋白可以更敏感的反应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LDL、ApoB水平升高、HDL、ApoA-Ⅰ水平降低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确诊的79例脑梗死患者且近期无炎性反应性疾病,采用呼气试验来检测是否感染Hp,根据呼气试验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感染阴性组15例、轻度感染组29例和重度感染组35例,后两者合称为感染阳性组,同时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与感染阴性组患者比较,感染阳性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感染组hs-CRP 水平为(10.21±4.98)mg/L,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的(5.81±4.21)mg/L(P=0.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加重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导致更多的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并随着感染程度加重,风险性亦相应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on plasma lpid and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xplore the pathogenesy. Methods Seventy-nin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out nearly inflammatory reaction disease were recruited. Hp was detected by breath tes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negative group (15 cases), light infection group (29 cases) and severe infection group(3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last two groups were as infection-positive group. The plasma lipid and hs-CRP levels were exan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infection-negative group,the 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hs-CRP levels increased obviously in infecton-positive group (P < 0.05). The level of hs-CRP in severe infec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ight infection group [(10.21 ±4.98) mg/L vs. (5.81 ±4.21) mg/L](P=0.001 ). Conclusions Hp infection may increase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action through lipid metabolic disturbance.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igher Hp infection, and with the degree of infection increased, the risk is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强化降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强化降脂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60mg/d,常规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mg/d。用药9个月后,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1例(87.5%)完成了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IMT(1.34±0.52)和斑块面积(19.41±0.45)较治疗前IMT(1.62±0.21)和斑块面积(21.61±0.31)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IMT(1.34±0.52)和斑块面积(19.41±0.4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IMT(1.59±0.34)和斑块面积(21.94±0.51)进行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高于对照组的9.1%,主要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占10.6%。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可以延缓或者逆转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3.
尉飞 《现代保健》2014,(21):86-8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v、hs—CRP、血脂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青年组40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0例,检测hs—CRP、血清Hcy和血脂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Hcy、hs—CRP、TC、HDL—C、I,DL—C,青年组Hcv、hs-CRP、HDL—C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老年组三组中Hcy、hs—CRP、HDL-C检出率均较高,中老年组的LDL—C检出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间TG、TC、HDL—C、LDL—C呈正相关,HDL—C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与血清Hcy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高血清Hcy是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34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可能伴有的危险因素进行询问和检测。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2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者127例。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其病变积分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hs-CRP、Lp(a)、TC/HDL-C、Fbg、高脂血症史、TC、LDL-C和甘油三酯(r=0.338、0.250、0.241、0.207、0.167、0.147、0.140和0.139)。(3)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与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依次为hs-CRP、TC/HDL-C、Lp(a)、Fbg、LDL-C、高脂血症史,其ROC曲线下面积比分别是0.810、0.669、0.626、0.625、0.619和0.618。结论 高脂血症史是冠心病发生的预告信号,脂质检查项目中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以TC/HDL-C和Lp(a)为优;提示当前冠状动脉炎性损伤以hs-CRP为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hs-CRP、Hcy、UA的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不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软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高于硬斑块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hs-CRP高水平、Hcy高水平、UA高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hs-CRP正常水平、Hcy正常水平、UA正常水平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以及血压、血糖控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47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该住院老年糖尿病人群中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为77.05%,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检出率为44.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5,95% CI:1.064 ~1.126)、收缩压升高(OR=1.027,95% CI:1.010~1.0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OR=1.430,95% CI:1.121~1.823)和吸烟(OR=1.452,95% CI:1.014~2.079)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血压严格控制组相比较,血压未控制组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和CIMT的风险比血压严格控制组分别增加了46.5%和38.7%;但血糖控制对其风险的影响未见差异.结论 高龄、收缩压升高、LDL-C增高与吸烟可能是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比血糖控制对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循环酶法检测HpIgG及Hcy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脂,分析Hp感染与血脂、血清Hcy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HpIgG阳性率为77.08%、血清总胆固醇(TC)为(5.36±0.68)mmol/L、甘油三酯(TG)为(1.95±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16±0.68)及Hcy(20.84±6.73)μmol/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32.50%、TC为(4.12±0.45)mmol/L、TG为(1.15±0.39)mmol/L、LDL-C为(2.21±0.64)mmol/L、Hcy为(11.65±5.96) μmol/L;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2±0.29)mmol/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0.26) mmol/L;Hp感染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TC(5.79±0.94) mmol/L、TG(2.09±0.62) mmol/L、LDL-C( 3.46±0.72)mmol/L及Hcy(24.65±6.48)μmol/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的(4.85±0.69)mmol/L、(1.53±0.34)mmol/L、(2.84±0.81 )mmol/L、(15.49±5.63) μmol/L;而HDL-C(0.88±0.19)mmol/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对血脂代谢及血清Hcy表达水平的影响,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