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在一般城市的家庭中,对孩子在物质上的供给,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牛奶、鸡蛋、可乐、冰激凌,什么也不缺。可是许多孩子在精神上还是贫乏和寂寞的。他们遇到困惑时,缺少可信任的人与之沟通。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并不了解他们都在想些什么。不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很难有效地引导他们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的。所以要经常与孩子沟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父母的喜好常常成为孩子的喜好,父母的一些性格常成为孩子的性格,这就是老话说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种现象不难解释,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镜子,天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肯定会“继承”父母的一些习性。如果这些习性是积极健康的,做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发扬光大”,但如果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习性呢?比如有一位父亲一生气就踹门,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一生气也踹门,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事实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把自己的缺点也一并“继承”,下面这位母亲就有着同样的担心。[案例]某女…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如果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心,当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便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视作什么家、什么星去培养,其结果往往是拔苗助长:孩子过早地被夺去了学习的兴趣,灵魂也早已被父母过重的欲望之石压成了“侏儒”。反之,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如果父母怀着一颗无为的阳光之心,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那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的成长历程,也许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小时候的秦文君,是一个很调皮、很爱玩的女孩,她的父母只是顺着她的性子,一任她疯玩…  相似文献   

4.
张园 《心理与健康》2008,(10):55-55
一些做父母的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对孩子苦口婆心的一番教育,有时竞抵不上孩子的同学或小朋友的一句话管用。难道孩子不懂得父母在为他们好?难道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孺子不可教”?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教的艺术也是爱的艺术。说起爱孩子,有的家长不屑一顾:爱孩子,这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儿啊,还需要什么学问?也有些父母困惑茫然:我的爱为什么不能打动孩子?事实上,爱孩子并非像老母鸡护小鸡那般简单,也并不是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父母尤其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可是,往往事与愿违,随着孩子们身体一天天长大,他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据调查统计:4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2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等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既然每位父母都曾经是孩子,应该知道孩子的想法,更应该知道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才对呀。可实际上,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比如心情不好、成绩下降、品行问题甚至犯罪行为时,父母却发现不知如何理解孩子,如何与他们沟通,更对出现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  相似文献   

8.
不少上了中学的孩子,变得不愿意与家长一同出去玩,不愿意与父母说心理话,当家长说他们一二句时,他们常表现得很不耐烦。有时他们独自在一旁若有所思,有些家长还怀疑孩子是否在外面出了什么事。也有一些中学生,过去他们很开朗,但是现在性格变得孤僻,莫名其妙地将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相似文献   

9.
自己吃粗茶淡饭,却为孩子准备丰盛的早餐;自己穿着极便宜的衣装,却毫无怨言地满足孩子追求名牌的愿望;宁可拖一身疲劳,却不忍心让家务占去孩子的一分一秒…… 父母们这样做,希望孩子的童年不再有遗憾、失望,不再经受磨难,希望他们更健康、更愉快地成长,但是,在父母们满足了孩子高标准的消费需求之后,许多父母并未收获到所期待的结果。他们不解甚至痛心:孩子们长大后轻率地支配口袋里的钞票,俨然一个阔少;他们随意抛弃名牌衣、帽以至自行车,像丢掉一件垃圾似的漫不经心;他们毫不吝啬地将父母用自己辛苦换来的金钱,消耗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七年一月的一天,一对中年夫妇把自己七岁的儿子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孩子的父母噙着眼泪苦苦哀求医生救救他们的孩子,用最好的药给孩子治疗“精神病”。在医生的劝慰下,孩子的父母诉说了孩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家里安了电话,东宝的家里开始热闹起来了。开始的时候,都是父母的电话,而近半年来,读初中的东宝的电话多了起来。细心的父母注意到,同学的电话大多是问学习方面的。但是,遇到一些女同学来电话,东宝神情有点激动,总是跑到自己的房里接。父母偷偷拿起分机听了几次,也没有讲什么,除了学习的,只有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因为,他们实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早恋。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从而导  相似文献   

12.
正在很多父母看来,自己离开年幼的孩子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在我们的抚育文化里,人们普遍抱有一种观念,"小孩啥都不懂"。把孩子送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去抚养,三四岁以后再接回来,在现实中十分常见。父母不认为这样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同样的,如果生了第二胎,父母给予姐姐或哥哥的陪伴,要让给弟弟或妹妹。这种"大让小"是我们抚育文化中的另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但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他们都会满足,哪怕那些超出自身能力的要求,他们也会去满足。讲一个大家熟悉的真实故事。一位父亲为了女儿能见刘德华一面,并得到他的签名,把借的几千元花掉后,又把自己不足40平方米的住房卖掉了,这些并没有让女儿达成愿望。最后,这位父亲表示,他愿意卖掉自己的一个肾。  相似文献   

14.
哪个父母不关心孩子,不对孩子严格管教呢?在他们心中,再严的要求都是爱,再多的唠叨也值得。然而,要求虽严,父母却很少关注孩子究竟能接受多少,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用一些很尖刻的话伤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李凯 《心理与健康》2004,(10):10-11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而且真心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但今天,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更加明显了。令父母们感到困惑的是,尽管想尽了一切办法,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替孩子规划未来,孩子却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7.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8.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9.
青年期所需要面对的一项心理课题就是如何跟自己的父母保持适当的关系。从心理发展的观点说来,当子女还幼小,处于婴儿或幼儿的阶段,父母的主要职责是“抚养”孩子,喂食、照顾、保护,使幼小的孩子能感到安全、舒适,健康成长。当婴儿到了孩童阶段,除了继续养育以外,父母还要学会“管教”,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事;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指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去配合周围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但究竟什么是早期教育,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可能很多人都答不上来。现在,我们先看看下面这篇关于早期教育不当引发悲剧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