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何况人乎?这不,一位母亲为了安抚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竟不远万里乘飞机把自己亲手做的馄饨送到儿子宿舍。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用这位慈母的话说:“这碗馄饨花了我近一个月的收入,但只要孩子高兴就值了。”难道爱孩子就是让孩子高兴吗?可事实证明此举让孩子很尴尬。爱子之心本无可厚非,但该母亲的做法,似乎有点儿过头了。先不考虑经济上的支出,单从母亲那句“唯孩子高兴论”就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如何爱孩子问题上有些错位。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特例,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错位关爱并不鲜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做母亲之前,曾有人羡慕地对我说:“你学过心理学,将来一定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而现在,我已成了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很多见过我儿子的人都感叹:“你这个心理学家,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在我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也犯过不少错误,当然,现在我已经发现并及时改正了。希望同为父母的读者们能分享我的育儿经验。  相似文献   

3.
即使是夫妻感情很好的家庭,也存在着玩笑式的对幼小孩子感情上的“争夺”。尤其是母亲们,普遍比她们的丈夫更喜欢孩子的依恋,更喜欢孩子用初谙世事的言语来表达对自己的感情偏向。当孩子环抱着母亲的脖,奶声奶气地央求着什么时,她们通常会忍不住放下手中的事情来迎合他(她)。常听年轻妈妈这样说:孩子特别“黏”我,和他爸爸倒是“敬而远之”…… 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是人性使然,还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本身角色弱  相似文献   

4.
《心理与健康》2005,(3):62-62
自父亲病故后,我们就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今年70岁,身体不错,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管。刚开始,我们三个人相安无事,可没过多久,家里就不安宁了。原因是丈夫不善于干家务且不拘小节,而母亲爱干净、勤快,还爱“挑礼”。她常挑我丈夫的不是,甚至像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我刚辩解两句,母亲就不高兴,于是我只得批评丈夫,希望他能注意点。不料丈夫也是满肚子的委屈,觉得在家里处处受限制,想早点搬出去住。一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边是相亲相爱的丈夫,我感到左右为难。母亲老了不能不管,可想不到“老小孩”如此难相处,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儿子:“我好担心妈妈啊!”他说:“王老师,今天给您打电话是向您咨询来了,不是我自己不好,是我母亲最近好像不太对劲。”咨询师问:“您慢慢说,是怎么回事儿呢?”  相似文献   

6.
我和母亲     
我读过教育专科,《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都很高。母亲不识字。我看过好多本成功家教的书籍,知道许多家教的方法。母亲拿着书不知道倒顺。我和朋友在一起能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才女”“神童”的足迹。母亲在人堆里说不完整一句话。我向母亲数落孩子的种种劣迹,喟叹教子的艰辛。母亲说已记不起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好像没感觉我们就大了。我向母亲诉苦:“一个就够难缠了,真想不出你当初带我们四个有多难!”母亲说“是你们听话!”终于有一天,儿子的错题讲了三遍他还不会,主要是儿子实在不专心,盛怒之下,我狠狠地给了儿子…  相似文献   

7.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孤零零的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五十岁呀! 母亲常常说:“我爹我娘什么都好,就在牙上对我不好。”母亲把过早脱牙玩笑式地归咎于外公外婆——她认为那是遗传。她开完这个玩笑后总是笑,一笑又露出那颗让我难以接受的牙。每逢此时,我心里总是特别难受。读中学的时候我常常想:“总有一天我  相似文献   

8.
背母亲下楼     
母亲近80岁了,可是在她的眼里,我仍然是个需要呵护的孩子,事事处处总是叮嘱提醒我。 人老了,病就多。一次母亲去医院看病,输完液后,看她的样子很虚弱,医生说:“我们这儿有担架,叫人抬着您老下楼吧!”母亲连连摇头,“不用,不用,让我儿子背,让我儿子背。他劲儿大着呢。”我明白,母亲这是客气,是怕麻烦人家。于是,打那以后,她总是让我背着她上楼下楼去输液。虽然  相似文献   

9.
孩子长到三、四岁或稍大一点时,就会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更多的妈妈告诉孩子:你是马路边捡来的;是从妈妈肚脐里钻出来的;是从医院里抱来的等等。天真的孩子又会问:“我能在马路边捡一个小弟弟吗?”、“我的肚脐里会钻出一个小妹妹来吗?”此时的妈妈感到无言以对,就随便敷衍过去了。 每到这时,家长与孩子讨论最基本的性问题,坦然地告诉孩子的真实情况是重要的。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实际情况。如你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 您好! 我的女儿刚读初一,只有13岁,举手投足、待人处事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少有孩子的天真童稚。她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学校特别会讨好老师,在家里则对爷爷奶奶甜言蜜语。孩子的表现,使我隐隐地产生了一种担忧,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我是否该适当地指导她,教育她? 特向您请教。 母亲 李严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我因事乘坐电车。途中,上来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和他的母亲。“累死我了!”小男孩一屁股坐在我身边惟一的一个空座位上。他的母亲则站在一旁,手里拎着一个大提兜,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问那个小男孩:“你为什么不给妈妈让座呢?” 还没等小男孩回答,他的母亲莞尔一笑,替儿子辩解说:“妈妈是大人,身  相似文献   

12.
在一片酷热难耐的沙漠中,一群难民正缓慢地向边境移动。一位虚弱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她抱着孩子找到一位神父,想把孩子托付给神父,因为她觉得自己已无法撑到边境。然而,神父断然拒绝了这位可怜母亲的要求,他说:“你自己的孩子,当然要由你自己负责,我无法代劳!”母亲万般无奈,只得抱起自己的孩子回到难民潮中。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虚弱的母亲抱着孩子,尾随难民潮一天又一天蹒跚前行,最后竟步行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边境。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护理照顾下,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都平安地活了下来。那位神父是充满智慧的,试想,如果当初神父满足了这位…  相似文献   

13.
亲人的伤害     
袁睿 《心理与健康》2006,(12):52-52
总是觉得很累,一天忙下来,累得只想一个人在电脑前听听音乐。偏偏这时候母亲喜欢凑过来数落,句句如林间的悲鸟聒噪:“叫你不要买这么大的房子,搞得压力这么大,怎么是好?做人不要太累,要不你把公司的事辞掉,一心一意教你的书好了!”每每这时,我总心烦透顶。这一次,心里腾起无名火足三丈高,我随手抓起电话机猛砸,并恶语相对:“你就知道吵吵吵,吵死人!走开啊!”母亲无言,静静地离开书房。第二天,母亲双眼红肿,显然,她哭了一夜。正如母亲深爱着我那样,我是深爱着母亲的,可是,一句凝聚母爱的话语,怎就成了我深深伤害母亲的导火索呢?而类似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看书,母亲轻轻走过来,问我“手机的短信,是不是有数量限制?”我一愣,没明白老人家什么意思.见状,母亲把自己的手机递给我“我刚才看到一个提示,说我的手机信息空间即将用完,让我删除一些.”母亲的手机是最普通的那一种,存储空间不是很大.听她这么一说,我回应道:“那就删啊,来,我帮您.”边说,我边打开手机.  相似文献   

15.
今天从学校回来的女儿有一些“神采飞扬”,没等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帮了老师一个忙,我同桌上课时在下面偷偷看画报,我告诉老师了,老师把他的书没收了。”看着女儿得意而又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心情却变得很沉重。 孩子喜欢告状,喜欢表现,这是儿童期的一个特点,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依赖心理还比较严重,解决困  相似文献   

16.
很多母亲决心要把最完整的爱给孩子。"妈妈,我的衣服脏了,帮我洗洗。""妈妈,明天同学聚会,给我100元钱饭费。""妈妈,我要出差,帮我收拾好行李。""妈妈,我女友想吃羊肉火锅,记得给她做。"母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吩咐,可这样牺牲自己、全力为孩子的教育方式,究竟能培养出一个懂得珍惜、感恩的孩子,还是造就了一个羽翼退化、意志消磨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带着10岁的儿子来到心理咨询门诊,母亲忧心忡忡地问笔者:“我儿子装病,不肯上学,怎么办?”经了解,原来她儿子平素胆小、听话,学习成绩一般。近两周,他每天无故不愿去学校上课,如果强迫他去上学,就又哭又闹,还恶心、呕吐,显得惶恐不安。但只要答应他不去上学,呕吐马上消失,不再惶恐不安。这位母亲挺纳闷:“儿子装病咋这么像?”笔者向她解释,她儿子之所以“装病”,是因为患了所谓“学校恐怖症”。  相似文献   

18.
凡夫 《心理与健康》2003,(12):38-39
一个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男孩的父亲一脸愁苦:“马老师,您帮帮我吧——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这可怎么办?” 男孩已经14岁,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进行单独谈话:“你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家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个孩子,一听到继父母这个称呼。即刻在头脑中闪现出来的就是白雪公主那妖魔般的后妈,很坏很坏……不论那后爸后妈是谁,心底涌起的总会是拒绝、对立,甚至仇恨。 我在学校“心语屋”就接待了这样一个孩子。 “老师,我早就想告诉您我的家事……”一个个子不高,衣着相当“朴实”的小女孩刚在我对面坐下,话还没说完就泣不成声了。我任她哭了一会儿,递了张纸巾给她,她擦干了伤心的泪水。 “还想哭吗?”她摇摇头。“那就说吧,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我看着她轻声问道。 “老师,您一定要帮我,我真的不知怎么办。” “心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知道来找老师,这很好,老师一定会尽力而为,但是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说吧,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伍振 《心理与健康》2005,(11):58-58
“开张发票,我好到老婆那儿报销。”“怎么?给老婆买口红,还要报销?”售货员不解地望着我。我和小婧结婚第二年打算要孩子,打电话给双方的父母,本想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他们几乎泼上同一盆冷水:要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