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家长陪读已经成了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些想快速提高孩子成绩的家长们,似乎成了这场教育博弈中最大的赢家和受惠者。一些家长对陪读趋之若鹜,甚至做起专职陪读员,似乎一“陪”就灵。陪读,真的利大于弊吗?  相似文献   

2.
“精神虐待”教育,就是施教者采取讽刺、挖苦等方法使孩子精神上受到刺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目前在学校和家庭中还有一定市场,是教育上的一大弊端。“精神虐待”教育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我国目前有数千万适龄女性和超过这一数字的男性在选择独居,他们拒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他们不回避爱情,甚至不回避性事,但是他们回避婚姻——他们认为: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婚姻有可能给人生带来幸福,也有可能给爱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们不想承担这种风险,毕竟婚姻再怎么说也只是诸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这些人,绝对不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存在缺陷而关闭婚姻之门,相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经济独立,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常会因为孩子做事没有“定性”,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而责怪孩子。其实,“没定性”正是处于幼儿、少儿期孩子的一个突出的行为特点。在孩子还“空白”的心灵里,最容易产生的一种感觉便是“新鲜”。他们不会因为某种东西的价值如何而取舍,只要是新鲜的,他们都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常常是今天看到一种东西很感兴趣,明天就扔在一边不理睬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今天和  相似文献   

5.
男性,40岁,公司主管:我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俗话说,嫂子穷,无冬夏;姑子穷,有一嫁。可见这“嫁”对女子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女性可以通过“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阶级斗争年代,一些人还可以通过“嫁”改变自己的阶级成分。我身边就有很多女子因嫁得好而相当幸福,而与之相反,一些所谓“女强人”,虽然“干得好”,事业有成,却缺少家庭温馨,过得凄凄惨惨。我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有10多名女博士年逾而立却待字闺中,饱尝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怕惧”,并非畏畏缩缩、胆小怯懦之意,而是一种健全的惧怕感。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这种“怕惧”的。譬如,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大可能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但他却能够努力学习,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惧怕学习成绩不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显然,这种“怕惧”对孩子的成长是大为有益的。因为它促进了孩子的学习。与之相反,没有这种“怕惧”的孩子,就常常对学习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整日里贪玩好耍,上课不认真学习,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如此,学习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电,此前有研究认为,受体内激素水平影响,育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小于男性。不过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表明,此类疾病对女性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女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是男性患者的两倍。《澳大利亚医学杂志》近日刊登报告说,悉尼大学科研人员对澳大利亚41所医院2898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死亡率和再度患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是男性患者的两倍以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因患者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特征而得名,主要由心脏冠状动脉壁上的沉积物堵塞血流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腹腔内化疗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治疗腹腔肿瘤的一种方法,但是某些药在进行腹腔内化疗时可造成较大的全身副作用。而“双路化疗”这一方法即可增加抗癌药的剂量又可减轻全身的副作用。我院从90年代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护理工作,现将其方法和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5~68岁。其中胃  相似文献   

9.
泽西 《心理与健康》2005,(10):24-26
历史常常是一个循环。就说对婚姻的观点吧,在短短一个多世纪里就似乎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奶奶说:“嫁个好人家,一辈子不用愁!”妈妈说:“只有比翼齐飞才能有真正的幸福。”而现在的女性又开始热衷于“嫁得好”了。这一观点的转变可以从一对女大学生的对话中得到体现。甲说:“该上晚自习了,快走吧。”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外出约会的乙说:“学什么呀,将来找个好丈夫比什么都强!”甲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今社会里,亲子教育开始流行起“悬赏教育”。家长和孩子都盼望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拿到好成绩,面上有光;另一方获得金钱,笑逐颜开。但是,用金钱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家庭、教育界都争论不休。于是,关于一场“悬赏教育”的辩论会上演了……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人似乎都有点儿焦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能幸免。如不少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3岁会弹琴,5岁会外语,上小学就能发表文章……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于是有些家长就不免焦虑,不免烦恼。2016年中国女性生活质量报告显示:有70.5%的母亲经常为孩子感到焦虑。因为焦虑,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反应,比如对孩子过于关注,为一点儿小事便神经过敏;对孩  相似文献   

12.
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何况人乎?这不,一位母亲为了安抚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竟不远万里乘飞机把自己亲手做的馄饨送到儿子宿舍。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用这位慈母的话说:“这碗馄饨花了我近一个月的收入,但只要孩子高兴就值了。”难道爱孩子就是让孩子高兴吗?可事实证明此举让孩子很尴尬。爱子之心本无可厚非,但该母亲的做法,似乎有点儿过头了。先不考虑经济上的支出,单从母亲那句“唯孩子高兴论”就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在如何爱孩子问题上有些错位。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特例,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错位关爱并不鲜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童“尿床”,专业上又叫儿童遗尿症。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尿床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不以为然型,理由是:孩子尿床太正常了,谁家孩子小时候没在床上画过“地图”?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好了。另一种是羞于启齿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尿床属于“家丑”,不敢跟外人讲,更不敢带孩子看医生。这两种心态,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实际上,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孩子还经常尿床,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综合症”这一名称近年来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上频繁出现,业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是现代家庭的中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这棵“独苗”能够“成龙”、“成凤”,在孩子身上不惜倾注大量的心血。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赐予的过多,爱的不当,教育效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使  相似文献   

15.
“减负”之后,孩子的作业量减少了,业余时间增多了,再加上法定的节假日,会有很多空余的时间,孩子势必会利用这些时间来“玩”。因此,怎样看待和怎样教会孩子“玩”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中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在看待孩子玩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 其一,认为“玩”纯属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从而严加干涉孩子正常的玩的活动。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爱玩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7.
在两性情感关系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始乱终弃"的模式:一开始是男性追求女性,后来随着双方关系的深化,有些男性又会从这个关系中抽身而走,只留下女性一方对一份"过期"的感情念念不忘、苦苦挽留、不肯放手.至于男性为什么会在关系中抽身离去,这有非常多种的情形和原因,需要根据个案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暂不探讨.今天我想和...  相似文献   

18.
父母身上似乎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孩子培养出某种相应的习惯和相应的品质,就好像被早已设计好的程序一样。  相似文献   

19.
惨案发生在2004年初冬的一个晚上。北京某大学博士生殷雷用自己的双手结束了女孩儿王平年轻的生命,就像他们的网名一样,“英雄”和他的网恋女友都“转瞬即逝”了。这起案件似乎具有媒体感兴趣的诸多要素:重点大学、博士生、网恋、滥情、杀人……承办检察官李戈心情沉重地说,“本案给予我们的只有痛心: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一个博士没有为国家作一点儿贡献,竟然以杀人的方式‘回报’社会!”抱着游戏心态的殷雷,最终游戏了自己。网上邂逅殷雷是个苦孩子,贫寒的家境使得殷雷很早就懂事了。他的父母是文盲,因为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在殷雷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长到10~12岁时,总有那么几年是“混沌期”,也就是俗话说的“半大小子,气死老子”。特别是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 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 首先,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进行报复,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发生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