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非常满意,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手术效果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鼻内镜下利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龄15~60岁于2011—2012年在我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住院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在功能性鼻内镜直视下利用三线减张法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手术成功率为98%。结论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创伤小,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正常生理结构,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常易引起鼻塞、鼻漏、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症状,常并发鼻窦炎。传统观点认为,未成年人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会影响鼻及面部的发育,因此不主张行鼻中隔手术[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观察组),50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重度鼻塞占比均显著降低(均为0),轻度鼻塞占比显著升高(分别为75.00%、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的鼻塞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可有效解除鼻塞症状,同时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减少鼻背塌陷,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局麻后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9±1.07)d,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8)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0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鲁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患者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B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周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36%、94.34%。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3.77%。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贾建  万保罗 《中外医疗》2012,31(6):70-70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2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给予三线减张手术。结果双组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肯定,均无再复发情况,但是对照组仍有患者自觉通气过度或通气不适,观察组患者则恢复良好,无不适。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军人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德国storz0°鼻窦内镜及手术监视系统,采用三线减张法,于鼻中隔前部切除宽约2mm软骨条,分别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与鼻底犁骨嵴、上颌骨鼻嵴连接处压迫、推移鼻中隔软骨,使之脱位,形成鼻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前后下三边游离的鼻中隔软骨片,使鼻中隔充分减张,矫正偏曲,切151缝合,膨胀海绵填塞并于48h内撤出,术后2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手术均1次获得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主观症状消失者[鼻阻(95/98)、头痛(90/93)、间断性鼻出血(42/44)、嗅觉减退(40/45)]或明显好转者[鼻阻(3/98)、头痛(3/93)、间断性鼻出血(2/44)、嗅觉减退(5/45)]。术后复查见大部分患者(95/98)鼻中隔外形改善良好;术后半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军人鼻中隔偏曲是影响官兵身体健康及部队战斗力的常见疾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高顺华  张庆伟 《吉林医学》2007,28(13):1470-147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06年间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例264例。结果:术后复诊1~3个月,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具有视野清晰、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操作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常常作为鼻内窥镜其它手术的同期前置手术,已成为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PAR)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7例,根据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是否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治疗效果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1.55±0.41,0.74±0.14)低于对照组(2.28±0.32,1.33±0.2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治疗有效率(44例,93.62%)高于对照组(28例,7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2个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后6个月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8±0.14)低于对照组(0.57±0.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结论: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64-66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分配54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正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1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部获得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术后6个月内的随访,对照组出现鼻腔黏连2例,鼻中隔穿孔1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对21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采取4种鼻内镜下手术方式: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2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7例,鼻中隔矫正术58例,鼻中隔成形术65例。结果4种术式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受到术者鼻内镜操作水平和有关理论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鼻内镜器械设备完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个月内经临床症状、体征、鼻窦内窥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确定为鼻中隔偏曲患者2 4例为观察组,以健康成年人2 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均小于30岁;均行双耳纯音电测听与声阻抗检测。结果:鼻中隔偏曲患者听阈提高,以高频区域的听阈明显(P<0 .0 5 ) ;鼻中隔偏曲可以导致低频气骨导差;鼓室阻抗图峰压负值增大,其异常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中隔偏曲可以导致听阈提高,中耳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周诗侗  后群  阮标 《海南医学》2015,(2):246-248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个性化技巧和疗效及较传统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传统方法及347例个性化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患者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线减张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黏膜破损率及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背塌陷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中隔矫正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骨性支架,更符合鼻腔的生理功能需要及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杨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146-14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的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67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