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纲目》原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撰写的。所以《本草纲目》中的《本草经》文,亦是从《证类本草》中白字本草经文摘录的。所以《本草纲目》全书中,凡录《证类本草》中白字的文字,均标注“本经”二字。由于《证类本草》版本不同,其白字本草经文亦不完全相全。加《本草纲目》版本有60多种。其“本经”标记,因翻刻舛误,亦存在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2.
《神农本草经》郡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在陶弘景时代,经文中确记载有药物产地的郡县名称。到了唐代,《新修本草》始将《本经》郡县名移入《名医别录》文中。《证类本草》亦将其列为《别录》文。后人从《证类》百字中辑复《本经》文,故将郡县名遗漏。而郡县名称作为《本经》佚文,对考证《本经》成书年代,研究道地药材及文献整理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本经》缺佚药,即《证类本草》白字以外的《本经》药物。这些药物,原属《本经》,由于传抄舛错,误作墨书,混入《别录》文中,对此类药物加以甄识,恢复其《本经》药身份,将使《本经》辑本更加完善。一《本经》名家辑本增补缺佚药的情况《本经》缺佚药物问题,为历代辑复者所重视,下面分别讨论各家辑本增补《本经》缺佚药的基本情况。 1.孙星衍辑本(附黄奭辑本) 孙本增补了升麻、粟米、黍米三物。升麻在上品,孙注:“旧作黑字,据吴普有云,神农甘,则《本经》当有此,今增入。”粟米、黍米均在中品,孙氏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成于1061年,原书久佚,它的内容散存于《证类本草》中。《证类本草》所存《木草图经》资料,有药图、说明文及《本草图经序》。关于《本草图经》说明文,在《证类本草》中统计,标有“图经曰”的药物为780余种。当时从全国进献的药图,均有说明文。凡同类药物的说明文为了避免重复,即在归并同类药物中某一药图之下,其余药图不另立说明文,只注明:“文具某某条下”,例如芜菁、莱菔功用相  相似文献   

5.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6.
最近,虞舜先生对笔者先前提出的诸病通用药为《本经》首创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不过,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仍难苟同,故答辩如次。虞文认为:“不能因为‘诸病通用药’中有首载子《本经》的药物,便断定这一栏目为《本经》首创”。这与我们把“诸病通用药中黑底白字药物”认定为《本经》首创,谈的并不是一码事。显然,虞氏把涵义不同的两个概念——“诸病通用药中有首载于《本经》的药物”和“诸病通用药中黑底自字药物”严重混淆了。前者涵义理应是指诸病通用药中各家补入的药物有一些出典于《本经》。例如,《证类本草》(简称《证类》)诸病通用药中口疮病中的石蜜、吐唾血中的白胶等,皆出自《本经》,却以墨字注录;而黄疸和腹胀满中《唐本草》增入的黄芩和卷柏;呕吐和痰饮中《药对》补入的附子和吴茱萸;《蜀本草》在温疟和安胎中增入的茵陈蒿和猪苓等,悉属此  相似文献   

7.
《本草纲目》援引《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并非原文转录,多数是加以化裁。今以1957年人卫影《本草纲目》(以下简称张本)所引《本草经》文,校以《证类本草》。经过化裁的文字,有84条。兹将化裁文,举例如下。每条先  相似文献   

8.
《神农本草经》(下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药物文献,首先著录于《隋书·经籍志》。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据唐·贾公彦《周礼疏》认为系周末时人子仪所撰。原书八卷,早己失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都是明、清人的辑本,共有六种,而研究《本经》的注解本有十三种,杂著二种;国外日本学者有关著述亦有三种。在六个辑本中,学者一致公认以清人孙星衍、孙冯翼叔侄同辑本为优。他们根据《大观证类本草》上的白字辑出,按上、中、下三品药分为三卷(序例附于第三卷之  相似文献   

9.
<正> 孙星衍和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其辑文主要来自《证类本草》(以下简称《证类》)白字本草经文。孙氏在他的辑本《校定神农本草经序》中说:“仲景、元华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指《神农本草经》),当之书世少行用,……普修《神农本草》成441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按孙本序文所说,吴普修订的《神农本草经》。就是孙氏所辑的《神农本草经》,因此孙氏在其书名下,题署吴普等述。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证类本草》引“雷公曰”药物出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证类本草》所引“雷公曰”的资料,即是《雷公炮炙论》的资料。《雷公炮炙论》,大家公认是刘宋时书,但其中有后人增添的药名。 《证类本草》卷三渭石条引苏颂云:“又按雷(学攵)《炮炙方》……雷(学攵)虽名隋人,乃有言唐以后药名,或是后人增损之欤!”按苏颂所云,《雷公炮炙论》有后人增删修饰的内容,笔者认为苏颂所言可信,这可从《雷公炮炙论》药物出处分析证实之。  相似文献   

11.
《吴普本草》是我国魏晋时期一部药学著作,原书共6卷,作者吴普,约撰成于公元3世纪初。原书已佚,但清·焦理堂有辑本,系从《证类本草》、《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本书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畏恶宜忌等为序,次第解说。  相似文献   

12.
诸病通用药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本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下简称《集注》)序例残卷中,以列表的形式列举了80余种疾病的所主药,日本学者渡边幸三就此曾作专文讨论,他称此栏目为“诸病通用药”,这一名称亦为国内本草学者所采用。渡边幸三鉴于《大观本草》序例中“通用药”条下,《嘉祐本草》引列了北齐徐之才《雷公药对》的内容,因此认为“诸病通用药”并非只陶弘景一人独创,徐之才亦有类似说法。辽宁梁茂新先生不同意渡边氏的观点,认为陶、徐二人在“诸病通用药”上的“巧合”,反证二人都不是“诸病通用药”的创始者,梁氏依据《证类本草》所载“诸病通用药”中的《集注》内容,以其中有黑底白字的《本经》文字,而断言“诸病通用药”为《本经》首创。“诸病通用药”是本草著作中很有特色的栏目,为历代本草学家所重视,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发展为“百病主治药”,  相似文献   

13.
《证类本草》药图的考察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刘大培,尚志钧《证类本草》药图来源于苏颂《本草图经》)。《本草图经》初刊于嘉七年(1062年)。当时由文彦博选录常用切要者若干种,别绘为图册,以便按览,名《节要本草图》。绍圣元年(1094年)又刊...  相似文献   

14.
赵国平  钱三旗 《中药材》1998,21(4):206-208
“牙子”出于《神农本草经》,宋以前颇为常用。《证类本草》除“牙子”之外,又转载了《本草图经》的“施州龙牙草”,似乎是两种植物。从宋代王介所著的《履巉岩本草》分析,牙子、龙牙草、狼牙草三者异名同物。牙子即古之龙牙草,今之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var.japonica的根芽。《本草图经》误选药图,《证类本草》分类不当,是导致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古今注》文有“芍药一名可离”及“则赠以青堂”,《证类本草》却将“可离”作“何离”,“青堂”作“青裳”.《全芳备祖》葡萄条有“绵被山谷,开花极细“及楮条文”收取其子阴干”,《证类本草》作“绵被山谷间,花极细”及“收取中子阴干”.这都是《证类本草》文误.《神农本草经校注》将“欬逆上气”释作“咳嗽”欠妥,又说“益通溢”也误.《中草药鉴别与验方精选》的败酱草、金钱草及鹤虱三种药物的药图处置不当,如不同科属或不同品种等,即药店使用的品种与介绍的品种不一致.本文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草图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载药八百余种,所绘药图九百余幅,学术价值很高。借助网络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本草图经》药物考证研究的72篇论文,并对其进行梳理,发现《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大致呈现出“面-点-面”发展趋势,由最初多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研究,至单味药物的本草考证,再到更细致的药物分类研究和以产地为划分的药物研究,可见对《本草图经》的药物考证研究在逐步深入,趋向多元化与精细化。就药物考证而言,单味药物的微观化研究、药物的产地与品种研究等方面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证类本草》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本草典籍,本研究基于《证类本草》中对药材产地的记载,参照《陕西省志·地理志》《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陕西中药志》等地方志文献数据,在从古至今陕西省地方区域划分变化的基础上,统计书中产于陕西省的道地药材,分卷进行梳理,并以具体药材为例列出文献记载中其主要产地从古至今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8.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地药材”的名称虽至明末《牡丹亭》中才出现,但中医注重药材来源产地以保证药材质量的传统却源远流长.本文拟就“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作初步的探索. (一) 先秦时期,医药知识积累有限,医药分工还未形成,因此还未能以产地辨药之优劣.但为了寻药之需,药物产地和生态环境有关的记载仍散见于早期史料之中.《五十二病方》提到“堇”生“泽旁”,以及  相似文献   

19.
<正> 为进一步弄清酸枣仁生、熟品的功效,笔者从历史文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历史文献分析从《本经》到《唐本草》均无生熟异治的记载。正式提出的则是《证类本草》引《五代史》内容“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自此之后同治、异治两说并行。如《本草纲目》“熟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证类本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为提高健忘中药治疗效果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系统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其功效特点,挖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药物。结果:挖掘出《证类本草》中31味治疗健忘的常用药物,性多温、平,味甘,多归肾、肝、心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居多。结论:《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用药特点为补虚为主,温寒并用;五脏论治,痰瘀为要;攻补兼顾,谨遵理法。玄明粉、赤石脂、龙胆、苍耳子、荆芥5味药物在治疗健忘方面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