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硫酸亚铁0.3g/d治疗缺铁性贫血(IDA)20例,效果与常规量一样且副作用少。 材料和方法 1.30例IDA符合下列标准。(1)男Hb<120g/L,女Hb<110g/L;(2)血清铁蛋白(SF)<14 μg/L,(2)铁剂治疗Hb恢复正常。男3例,女27例,年龄平均25岁,出现症状至治疗时的病程 为20天~  相似文献   

2.
对849例贫血患者(男性Hb<130g/l;女性Hb<115g/L)进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其中144例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SF<15ng/dl),作为EPO与Hb相关性的参照标准。其余患者>70岁者568例,<70岁者137例。应用线性回归方程log_(10)EPO=回归系数×Hb+y截矩来检验各组患者log_(10)EPO与Hb的相关性,并对回归系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1例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MMM)的贫血(Hb<120g/L)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值,同时测定s-Epo值的有健康志愿者46例(Hb121~160g/L),贫血对照组包括缺铁性贫血11例和非输血依赖性中间型地中海贫血23例(Hb76~114g/L)。MMM患者的肾功能(BUN、Gr)均正常。结果:正常s-Epo值的范围为5.3~29mu/ml(平均18.1±8.3mu/ml)。贫血对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并非独立的疾病,可继发于各系统疾患,在农村医院颇为常化。兹将我院1983~1985年的内科住院患者继发贫血1406例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本院内科1983~1985年的3489病例,其中3285例为查过血常规的住院患者。二、诊断指标男Hb<110g/L(11g),女<100t/L(10g),即视为贫血。贫血程度划分;轻度Hb>90g/L、中度60~90g/L(6~9g)  相似文献   

5.
作者综合了317例初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病例资料。其来源于1982年至1988年间美国内布拉斯加淋巴瘤研究中心的化疗资料。其中54例低度恶性,180例中度恶性,76例高度恶性,7例未分型。大多处临床Ⅲ期或Ⅳ期,初诊时均作骨髓活检,涂片细胞学检查及外周血检查。结果:①本组63%至少有一项血细胞计数异常,贫血120例(为42%),白细胞减少18例(6%),血小板减少29例(13%),白细胞增多73例(26%),血小板增多33例(14%),其贫血和NHL恶性程度相关;高度恶性伴贫血51%(平均Hb12.3g/dl),中  相似文献   

6.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小儿及妇女中尤为普遍,不仅在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如此,在发达国家中亦如此。如1976年印度发现1/22~6岁小儿血红蛋白(Hb)<110g/L者占35~50%,一般成人占10%,妇女占20%,妊妇占40%,晚期妊妇占57.4%。美国3月~3岁小儿中,Hb<100g/L者中,生活贫困者达40%,富裕阶层也占4~8%。1979~1982年我国曾组织全国十余个省市对27,000余名小儿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小儿Hb<100g/L者平均为37.9%,城市占25~6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5岁以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56例年龄≤45岁的PM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参数,确定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56例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84%患者有贫血,66%患者Hb<100g/L,32%患者有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中位生存期为69(11~12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Hb<100g/L、BPC<100×109/L、WBC<10×109/L、有全身症状及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6个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b<100g/L和有全身症状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以是否同时具有2项不良指标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生存期(16个月)明显短于低危组患者(88个月)(P<0.01)。用此2项指标预测生存期<3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100%和100%。结论对45岁以下PMF患者,Hb<100g/L和有全身症状是生存期短的预后不良因素,用此2项指标可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生存期短于3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982至1988年间收治的1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及其与形态学、病程、预后的联系.本组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中数年龄62岁(范围25-89岁).FAB分型计有难治性贫血(RA)28例、环状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14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45例、转化中RAEB(RAEB-t)19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oL)14例.初诊时50例(4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34例为单一性异常,16例为多数性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5q~-(11例)、三体8(9例)、-7/7q~-(6例)、12p~-(5例),其次为17号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y染色体丢失(3例).后者中1例有t(8;21)易位.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和MDS特别的FAB亚型相关,但RAEB和RAEB-t的多数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间确诊的T-LGLL合并PRC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14例T-LGLL合并PRCA患者中男7例,女7例,中位年龄61岁.患者呈慢性病程,主要表现贫血症状,9例患者脾脏轻、中度肿大,1例患者同时伴轻度肝脏肿大,1例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初诊时患者中位Hb 61.5 g/L,中位WBC 4.30(2.70~7.95)×109/L,中位淋巴细胞比例0.59(0.30~0.87),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中位比例和中位绝对值分别为0.36(0.14~0.77)和1.9(0.4~4.5)×109/L,骨髓有核细胞中大颗粒淋巴细胞中位比例0.165(0.085~0.410).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异常.12例患者常规染色体检查无异常.给予环孢素和(或)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1%.结论 合并PRCA的T-LG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经典T-LGLL者相似,以贫血为突出表现,脾脏肿大多见.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大颗粒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0.
周日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前进 《临床医学》2001,21(11):21-2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我们试用周日一次给药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按全国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自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共入选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0月~8岁,全部为轻、中度贫血(Hb65~100g/l),主要观察指标Hb<110g/l,McV<80fl,McH<27pg.McHc<32%,RBC形态,网织红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可比性观察。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对照组30例,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低色素性贫血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到该院产科建立生育档案的孕7~12周,空腹血糖(FPG)正常的孕妇544例,其中Hb≥110 g/L者(贫血组)346例,Hb<110 g/L者(非贫血组)198例,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将选取的544例妊娠早期孕妇分为低色素组和正色素组。低色素组194例,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2 fL,MCH<27 pg)173例,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2 fL,MCH<27 pg)21例;正色素组(MCV≥82 fL,MCH≥27 pg)350例,其中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6例,正细胞正色素非贫血274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FPG和HbA1c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贫血组与贫血组孕妇FPG水平分别为(4.93±0.99)、(4.99±2.1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683),HbA1c水平分别为(5.53±0.56)%、(5.58±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0,P=0.338);低色素组(MCH<27 pg)和正色素组(MCH≥27 pg)孕妇FPG水平分别为(4.97±2.19)、(4.94±0.9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840),HbA1c水平分别为(5.63±0.53)%、(5.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9,P=0.009)。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3组间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发现,3组孕妇FPG水平分别为(5.01±2.30)、(4.65±0.89)、(4.97±1.02)mmol/L,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分别为(5.62±0.55)%、(5.76±0.28)%、(5.50±0.4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和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孕妇HbA1c水平均高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孕妇低色素性贫血对HbA1c水平有明显影响,低色素性贫血可引起妊娠早期孕妇HbA1c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前贫血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I术前有完整血红蛋白检查记录的AC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贫血组(n=43)和非贫血组(n=122).记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血运重建资料,PCI术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分析贫血与术后远期病死率的关系,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贫血组糖尿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及血清肌酐(Cr)水平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非贫血组患者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随访1年,贫血组心源性死亡4例(9.31%),非贫血组心源性死亡3例(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5).贫血组MACE发生率为30.24%(13/43)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7.38%(9/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贫血、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合并贫血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贫血者,贫血是ACS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31例老年(74~95岁)缺铁性贫血(称老年贫血组);33例成年(25~60岁)缺铁性贫血(成年贫血组)和30例年龄、性别与老年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了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老年组还测定了肌酐清除率。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用固相免疫法。本文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为;SR正常,Hb<120g/l,MCV≤80fl,MCH<27pg,血浆铁<10μmol/l,总铁结合率>80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0%。  相似文献   

14.
持续质量改进对于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并观察纠正贫血与患者住院率的关系。方法对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访,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贫血的治疗流程。结果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由(101.20±18.05)g/L上升至(109.80±16.67)g/L(P<0.01),血红蛋白≥110g/L患者的比例从42.2%上升至52.2%。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没有显著性改变,铁充足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0g/L的患者住院率显著高于≥110g/L者。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1812例孕产妇血红蛋白(Hb)结果,了解孕妇贫血情况,探讨预防和降低孕妇贫血的有效途径。方法采集孕妇静脉血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Hb检测。结果1812例孕妇中有17例重度贫血(Hb结果<60g/L),占0.93%;有193例中度贫血(Hb结果61~90g/L),占10.65%;有317例轻度贫血(Hb结果91~100g/L),占17.5%;共527例孕妇贫血,占29.08%。结论提示孕妇合并贫血比率很高(高达29.08%),孕妇合并贫血对胎儿和孕妇健康影响很大,加强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对孕妇贫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1812例孕产妇血红蛋白(Hb)结果,了解孕妇贫血情况,探讨预防和降低孕妇贫血的有效途径.方法采集孕妇静脉血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Hb检测.结果 1812例孕妇中有17例重度贫血(Hb结果<60g/L),占0.93%;有193例中度贫血(Hb结果61~90g/L),占10.65%;有317例轻度贫血(Hb结果91~100g/L),占17.5%;共527例孕妇贫血,占29.08%.结论提示孕妇合并贫血比率很高(高达29.08%),孕妇合并贫血对胎儿和孕妇健康影响很大,加强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对孕妇贫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贫血的标准,孕妇Hb<110g/L可诊断为妊娠贫血。国内外有关文献报告此类贫血发生于一半左右孕妇,而其中约一半未能正确处理。孕妇贫血可因红细胞比血浆容量增长相对较少的妊娠稀释血症(Hemodilution)引起,也可合并再障、溶贫等发生,但绝大多数属于营养缺乏性贫血。发病概况缺铁性贫血(IDA)占全球5-6亿贫血者的一半以上。营养性IDA尤多见于孕妇,在全世界不同地区患病率为21-88%;缺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肾性贫血患者136例作为肾性贫血组,以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性贫血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重度贫血组(Hb<60 g/L)及轻中度贫血组(Hb:60~120 g/L);重度贫血组再按病程分为:<3年组,≥3年组,应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EPO及肌酐(Cr)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性轻度贫血组患者的内源性EP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分别与EPO进行组内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243,相关性差.肾性重度患者内源性EPO与Cr浓度呈反比,但并非平行.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内源性EPO的检测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育  沈志祥 《临床医学》1992,12(5):197-198
临床资料全血细胞减少患者(Hb<100g/L、WBC<4.0×10~9/L、BPC<100×10~9/L)83例,男34例,女49例,平均年龄37.43岁(12~87岁),该组患者最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25例(30.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3例(27.71%)(Ⅰ型21例,Ⅱ及Ⅲ型各1例);急性白血病11例(11.25%),其中急淋1例,急非淋10例(M_32例、M_45例、M_51例,M_62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和脾功能亢进(脾亢)各5例(3.61%);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4例(4.83%);特发性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9.6%),同时有出血和血栓者13例(3.0%),脾大150例,肝大60例.无症状者149例(34.0%),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145例(33.1%).初诊时中位血小板数为1000×109/L.255例作骨髓活检,以大而多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其中51例局部伴有网状纤维增生.从114例患者中检出9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阳性率为78.9%.180例作染色体核型检查,6例(3.3%)染色体异常.261例随访时间>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12~300)个月.17例(6.5%)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1例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例6年后转为PV,20年后转为MF.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各1例.结论 ET是以血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无症状者比例高.主要进展为MF,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