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135-135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众所周知,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因此,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通过对患者的胃镜、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白介素 6 (IL - 6 )、白介素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 ,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美国DPC公司的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患儿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L - 6 ,IL - 8和TNF -α含量。结果 :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IL - 6浓度为 5 .4 8± 0 .79pg/ml,IL - 8浓度为 14 .34± 8.2 9pg/ml,TNF -α浓度为 13.4 5± 5 .80 pg/ml;对照组血清IL - 6 ,IL - 8和TNF -α分别为 5 .10± 1.10 pg/ml,6 .70± 2 .10 pg/ml和 8.0 0± 2 .10pg/ml,两组IL - 8,TNF -α含量经t检验 ,t值分别为 4 .4 9和 4 .4 6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且慢性胃炎患儿血清中IL - 8与TNF -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IL - 6 ,IL - 8和TNF -α参与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5.
庄桂凤  曾仕平 《海南医学》2007,18(5):152-153
自从1983年从胃粘膜标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gyori,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Hp与慢性胃炎及胃癌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CG)胃粘膜细胞凋亡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6例正常对照,82例CG、检测胃窦Hp感染、粘膜炎症程度及活动度。TUNEL法检测粘膜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Hp(-)CG、Hp( )CG凋亡指数(AI)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显著,Hp( )CG AI依炎症轻、中、重度上升,轻、重度之间差异显著;Hp( )CG AI随炎症活动度无、轻、中、重依次升高,差异均显著。Hp(-)CG,AI随炎症程度依次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而炎症活动者AI显著高于非活动者。结论 CG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其中Hp是最重要的致凋亡因子;粘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是CG粘膜细胞凋亡的重要介导因素;粘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Hp致凋亡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关系。方法对我院412例经内镜及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用胃黏膜石蜡切片行亚甲蓝染色检测Hp的感染情况。结果Hp阳性351例,感染率为85.2%。其中:胃溃疡10例,占100%,萎缩性胃炎193例,占86.2%,浅表性胃炎120例,占80.0%,滤泡性胃炎28例,占100%;男199例,占86.1%,女152例,占84.0%;60岁及以上老年人51例,占92.7%,60岁以下300例,占85.4%。结论Hp感染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差异不显著,萎缩性胃炎略高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及滤泡性胃炎Hp感染率高,Hp阳性率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和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66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34例与32例.A组给予中医学结合治疗,B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Hp转阴率和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Hp转阴率为79.41%,B组为59.38%,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18%,B组是68.75%,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根除Hp,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进展性病变,一开始即呈慢性炎症,可缓慢发展为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自1983年幽门螺杆菌(HP)被发现以来,HP与慢性胃炎的密切关系亦逐渐认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发生十分密切。WHO已将HP列入胃癌的1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培菲康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用幽门螺杆菌(PH)碱性品红染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结果: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为50.11%;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为82.01%。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01)。H感染可能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并随的增殖,炎症反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84例慢性胃炎患者与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病人的分析,发现HP(+)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升高,5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达到50.74%,而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仅为40%-53%。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其致病原因甚多。通过对患者的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比较分析 ,发现胃黏膜糜烂的病例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最高 ,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居中 ,其他较低。本文收集病例 3 92例 ,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也表明其感染程度与慢性胃炎的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报道于下 :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2月随机收集资料较完整病例 3 92例 ,男 2 0 9例 ,女 10 2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45岁。皆具有上腹不适、腹胀、嗳气、反酸、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而经…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 (Hp)在人群中有较高感染率 ,但是Hp感染后可出现多种结局 ,造成这种致病多样性的可能原因之一是Hp 菌株毒力差异。西方学者认为CagA基因是Hp 毒力的标志[1]。为探讨不同状态的胃粘膜炎症是否与CagA菌株感染有关 ,笔者检测了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HpCagA抗体 ,报告如下。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本院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70例 ,年龄18~64岁 ,平均43.25±6.23岁 ,男性38例 ,女性32例。其中浅表性胃炎45例 ,萎缩性胃炎25例 ,伴糜烂10例 ,活动性炎症34例。患者Hp感染情…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大黄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西方某些发达国家 ,Hp感染率达 5 0 %以上 ,我国Hp感染率达 6 1% ,属Hp高感染地区 ,在慢性胃窦炎患者中 ,Hp感染率高达 80 %~ 90 % [1] 。目前对Hp患者绝大多数采用西药“三联”或“四联”疗法 ,虽然疗效较好 ,但医疗成本较高 ,同时 ,在人群中大范围应用抗生素有诱发耐药的危险。中医中药治疗具有成本低、疗效较好、副作用少的特点 ,为此我们对 4 8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药制大黄治疗 ,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3月— 2 0…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在发病学和治疗学上发生了一场革命,其在上胃肠道疾病病因学及治疗学上的重大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发展.根据是否需要胃镜下取材目前Hp的临床诊断方法分为无创检查和创伤性检查两大类.前者包括血清学方法、尿素呼气试验等.后者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培养等.如根据检查项目的原理则可分为微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尿素酶依赖技术、形态学方法和基因诊断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协定处方"清胃颗粒"与枸櫞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及症状缓解率。方法:将94例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伴有明显症状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清胃颗粒"开水300 mL冲化早晚温服,并联合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三联治疗;在治疗后的第2、4、8周末进行症状评分,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Hp检测,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第2周末的有效率和治疗第8周的末症状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的根除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67.39%)(P〈0.05)。结论:中药"清胃颗粒"联合三联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无论在根除Hp,还是缓解胃炎症状以及持续好转时间方面均优于单纯三联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1982年Mashll从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以来,现已证实HP与多种消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收集1998年~2002年郑州市中医院所做胃黏膜活检标本1 210例,进行病理分析,就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