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孙氏系从民间召来,不是有职衔的太医院的御医,太监就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氏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娘娘遂顺利分娩。同行问其窍门,孙思邈笑而不答。吴承恩《西游记》中有…  相似文献   

2.
御医的由来     
岐黄 《现代养生》2014,(22):29-29
"快传御医……!"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桥段,那么,你知道御医是怎样一个职位?御医主要负责给哪些人看病?御医是怎样来的?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看看下面关于御医的介绍:古代皇家享有的特权医疗最明显的标志便是御医。御医,有些皇朝称为太医,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因此,御医(太医),是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两位朋友讲述就医经历,颇有感触. 一位朋友的小孩半夜耳痛,来到北京某大医院看急诊.恰巧,急诊室有位耳鼻喉科医生在值班.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医生竟然说:“我只给大人看病,不给儿童看病.” 另一位朋友的老父亲患心脏病,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一位医生接诊后,先让病人去做个核磁.病人说,刚在外地做过核磁,片子也带来了.医生冷冷地说:“我不看外院的片子.”  相似文献   

4.
《长寿》1998,(1)
1.瓜能消暑 一次宋高宗因泻肚召御医王继先诊治。王奏道:“臣渴极了,请先赐西瓜,尔后再静心诊御。”皇帝便赏瓜给他。王继先吃完几片瓜后,高宗看他吃瓜甚香,不觉流下口水,问:“朕可吃瓜吗?”王继先说:“臣死罪,臣求赐瓜正是启引陛下食瓜呀。”皇上吃了几片瓜后,泻肚制止。周围的人很惊奇。皇上问:“这是什么方子?”王继先说:“皇上所患是中暑,故而泻肚,瓜能消暑罢了。” 正因为王继先有此绝招,尽管他和秦桧互相勾结干了很多坏事,正直  相似文献   

5.
药王治“龙疾”唐朝某年,唐太宗李世民率领一班亲信前往锦屏山游览。游罢群峰,太宗来到一潭清泉旁边,只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他弯下身子,用手捧了几捧清泉痛饮。饮毕,他突然看到水中有条小蛇在游动,心头不由一阵恶心。回宫后,他便一病不起。一群御医忙了个团团转,开了不少珍奇药方,龙体依然如故。谏臣魏征见皇帝日渐消瘦,忽然想起了药王孙思邈善治怪病,便派人去把药王请进长安。孙思邈问过皇帝发病起因,给他按过脉,说:“君体欠安,皆因您腹中有条小蛇在作怪,我给您开一副药方,再为您上山采一种特效草药,君病则自除矣。”几句话说得龙颜大悦。药王当日就上了山,采来草药,连同另一些中药煎了给太宗服用。太宗服药后,顿感胸口发  相似文献   

6.
御医的由来     
“快传御医……!”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桥段,那么,你知道御医是怎样一个职位?御医主要负责给哪些人看病?御医是怎样来的?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看看下面关于御医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某朝有个宰相,年近七十仍是童颜鹤发,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而皇帝年方四十已缩胸驼背,双腿没劲,牙齿脱落,皮皱肉松,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一天,皇帝问宰相:“卿家已将古稀之年,还如此康健,不知有何养身之秘?”宰相顺口答曰:“微臣确有秘方妙法,乃数十年坚持服用‘独寿丸’之故。”皇帝听罢十分高兴,马上召来御医,说要服用能  相似文献   

8.
“炮天红”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沪上家喻户晓的名牌药酒。它的名字有北方风味,这事与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炮天红”药酒成名与清代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有关。当皇帝爷来到江南后,面对秀丽的风光和水灵佳人而流连忘返,于是白天便游山玩水,晚间便对酒当歌,纵情欢乐,放荡形骸数日后,精力尽耗,使乾隆感到身体不支,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精神萎靡不振,脸色惨白,胃口大减……,这样可急坏了随驾的御医。御医说:“这是因肾衰引起气血亏虚的缘故,眼下没有合适的药方”。于是乾隆就发诏示,张榜悬赏民间补肾奇方。雷允上诵芬堂药铺…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两位朋友讲述就医经历,颇有感触。一位朋友的小孩半夜耳痛,来到北京某大医院看急诊。恰巧,急诊室有位耳鼻喉科医生在值班。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医生竟然说":我只给大人看病,不给儿童看病。"另一位朋友的老父亲患心脏病,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一位医生接诊后,先让病人去做个核磁。病人说,刚在外地做过核磁,片子也带来了。医生冷冷地说":我不看外院的片子。"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贾府的风俗规矩:凡遇风寒感冒,不论男女老少,一是静卧休息;二是“饿两顿饭”。据说,清朝凡皇帝生病,除了让御医诊治外,往往要“挨饿”。  相似文献   

11.
《rrjk》2012,(5)
<正>最近,听两位朋友讲述就医经历,颇有感触。一位朋友的小孩半夜耳痛,来到北京某大医院看急诊。恰巧,急诊室有位耳鼻喉科医生在值班。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医生竟然说":我只给大人看病,不给儿童看病。"另一位朋友的老父亲患心脏病,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一位医生接诊后,先让病人去做个核磁。病人说,刚在外地做过核磁,片子也带来了。医生冷冷地说":我不看外院的片子。"  相似文献   

12.
据说,在武则天当皇帝时,洛阳有一农民种得一只奇大无比的萝卜,便献给了皇帝。御厨将其切成细丝,再加上鸡肉丝、虾末、紫菜、笋丝用鸡汤烹制成一道色泽悦目,滋味鲜美的菜肴。武皇品尝后.觉得味鲜、菜嫩、口爽.便金口御赐为“假燕菜”。  相似文献   

13.
休闲驿站     
幽默初诊与复诊有个人要去看病,事先听说医生初诊要收费6英镑,而复诊只收2英镑。到了诊所,此人先说: “医生,我又来看病了。” “我好像没有见过您”医生回答说。 “噢,那您准是忘了,我上个星期来过。” “大概是忘记了。现在感觉怎样?” “不怎么样,一点也不见好转。” “来检查一下。”医生给他检查了一下,然后说:“仍按上次的处方再服一星期药。现在请付2英镑。”人命关天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剂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1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教授,允许我纠正吗?”教授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中,常有太医为后妃"悬丝诊脉"情节,即将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脉搏上,医生通过丝线另一端的细微反应诊查脉象。实际上,单靠这种方式是不可能正确诊断疾病的。由于古文中"闻"兼有听、嗅两方面的含义,所以中医中的"闻诊"指的是通  相似文献   

15.
“痛哭疗病”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症。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迫不得已便请来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相传五代十国时的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一次上山围猎,突然从附近的草丛中窜出一只凶猛的金钱豹,吓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从马上摔了下来,顿时筋骨断裂,血流如注。恰逢御医不在身边,皇帝急得手忙脚乱。这时,一名略懂民间草医草药的卫士从岩石上采来一种草药,捣烂后敷在  相似文献   

17.
经理去一家治疗泌尿病的门诊部看病,抽血化验衣原体抗体阳性,被诊断为衣原体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简称“非淋”)。大夫指着化验单说:你患了“性病”,要抓紧时间治疗。张经理注射了半个多月的抗生素,化验指标转为阴性,张经理松了一口气。可过了几天,他又觉得尿道有些不适感,洗浴的时候仔细看了看,张发现尿道口有些发红,张经理又赶紧到另一家男科门诊去看。化验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次是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还是“非淋”,挂了10多天的“吊瓶”,两次看病共花了1万多元的治疗费。拿着两个门诊部的从阳转阴的4张化验单,张经理越想越困惑:按下…  相似文献   

18.
名医趣闻     
罗伯特·秋赫是一位德国名医,一次到王官给国王看病。 “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国王说。 “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X射线发现者伦琴收到一封信。写信人说他胸中残留一颗子弹,请医生寄一些射线用于治疗。 伦琴马上回信:“真遗憾,我手头的X射线刚巧用  相似文献   

19.
提起古代百姓看病,很多人认为,皇帝及各级官员能享受公费医疗,电影电视里不是常有“快传太医”吗?至于广大穷苦百姓如何看病?皇帝老儿才不会操心呢,近来翻开历史,才觉得此话有待商榷,个别皇帝对“穷人看病”的重视程度,确实能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20.
平时在门诊因“肝区痛”(其实正确地说是右上腹痛)来看病的患者确实不少,但经过详细的检查,大部分患者都查不出什么具体的病变。这时医生和患者都常常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医生是感到不知该如何向患者解释,因为一句两句说不清,说多了又没有那么多时间。而患者尽管口头上说“没查出病来就好”,可是心里仍会感到不放心甚至不满意,因为“痛”毕竟是消除不了的事实,不知今后该怎么办,于是又会到另一个或几个医院去看。看得多了,免不得众说纷纭,越看越糊涂,不但增加了心理负担,更会使症状迁延不疗,因此很有必要将这一问题说个清楚。 “肝区痛”其实是医务人员无形中“教给”患者的名词,患者一般不了解“肝区”的含意,看病多了直接或间接从医务人员接受了这一名词,同时也自然地把右上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