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纯化的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GPA)和GPA糖肽分别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进行免疫葡萄球菌A蛋白(SPA)胶体金标记。标记样品按电镜常规处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胶体  相似文献   

2.
用~(125)Ⅰ—乳过氧化物酶法标记恶件疟原虫裂殖体(子),TritonX—100提取疟原虫表面标记抗原。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9_4D_1与上述恶性症原虫膜抗原提取物作免疫沉淀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9_4D_1制备免疫吸附剂,通过亲和层析自恶性疟原虫提取物中分离纯化相应的靶抗原。结果表明,免疫沉淀的靶抗原分子量为55kd,48kd和25kd的多肽,与亲和层析纯化出的靶抗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诺氏疟原虫裂殖子可溶性抗原(Ⅲ号抗原)。该抗原有22条带,其中有2条带可能为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污染物。动物实验表明诺氏原虫裂殖子Ⅲ号抗原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虽然 Mazier 等用人体肝细胞在体外已初步成功地培养了间日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但未观察到裂殖子或休眠子。本文作者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A16)体外培养间日疟原虫红外期成功,并观察到在 HepG2-A16细胞中疟原虫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有分裂活性释放出裂殖子,另一种无分裂活性,作者认为是休眠子。  相似文献   

5.
三株抗恶性疟原虫抑制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26-32,是可与不同种人疟及不同种地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红内期发生广泛交叉反应的McAb,(NH_4)_2SO_4提纯的M26-32 100μg/ml可阻断裂殖子入侵红细胞42.8%,50μg/ml可抑制P.f.生长71.2%;可沉淀145、135、102及76kd的恶性疟原虫蛋白;F_6-D_3是抗裂殖子表面抗原的McAb,50μg/ml可阻断76.7%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同一浓度可抑制P.f.生长的44.6%,其抗原分子为185kd蛋白;F_6-C_2是针对裂殖子一端某一结构的MeAb,200μg/ml时,可阻断52.9%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可免疫沉淀82及41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6.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McAb的杂交瘤。它们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根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①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原虫均能起荧光反应;②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③抗裂殖体及裂殖子;④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阳性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交叉,另一株(McAb)则不仅与恶性  相似文献   

7.
用电泳纯人血型糖蛋白A(GPA)制得下列衍生物:(1)用胰蛋白酶酶解GPA分离得GPA糖肽;(2)制备GPA和GPA糖肽两种抗体;(3)制备去糖GPA(dGPA);(4)用人红细胞膜全脂分别重组成含GPA及dGPA的两种脂质体。用上述制品对FCC-1/HN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实验,发现:(1)GPA脂质体可与裂殖子结合,而dGPA脂质体呈阴性反应。(2)GPA,GPA糖肽,GPA抗体,GPA糖肽抗体及GPA脂质体均有阻止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iMSP2-HBS在小鼠骨骼肌的表达。方法KM小鼠分3组,用0.5%盐酸布比卡因对3组小鼠行预处理后,在同一部位Ⅰ组注射浓度为1μg/μl的重组质粒pVXORF1-PiMSP2-HBS100μl,Ⅱ组注射浓度为1μg/μ的质粒pVXORFI1-HBS100μl,Ⅲ组为正常对照组,注射pH7.4PBS100μl。分别在免疫后4周和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小鼠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中重组蛋白MSP2的表达。结果小鼠经DNA疫苗注免疫4周和8周后肌肉组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结论重组质粒pVXORF1-PfMSP2-HBS免疫小鼠后,肌肉组织有重组蛋白MS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选用正交设计 L_(16)(4~5)表对影响~(125)I 标记 SOD 的5个因素(标记温度、氯胺T 加入量、标记反应时间、PB 缓冲液浓度和缓冲液体积),每个因素的4个不同水平进行了研究。标记产物~(125)I-SOD 用 Sephadex G25色层柱进行分离,测定~(125)I 的标记率和~(125)I-SOD的相对活度,仅做16组试验,即可确定最佳标记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50μgSOD,标记温度为10℃,氯胺 T 加入量为30μg,标记反应时间为2min,PB 溶液浓度为0.1mol/L,PB 溶液体积为50μl 时,~(125)I 的标记率可达75.9%,~(125)I-SOD 的相对活度可保持在94.7%;用纸色层法分析了~(125)I-SOD 产品的放射化学纯度,可达95%以上;估算了~(125)I-SOD 产品的比活度,为~1.12×10~5Bq/μg SOD。  相似文献   

10.
鸡疟原虫(P.gallinaceum),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间日疟原虫(P.vivax)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短,配子体成熟后存活时间亦短促,因此,服用杀裂殖体药物时,一旦控制了临床症状,消灭了血内无性体,也就迅速控制了传染源。而恶性疟则不然,配子体通常在无性体出现后十天左右,才陆续进入周围循环。用杀裂殖体药物治疗时,虽能控制临  相似文献   

11.
用~(125)Ⅰ标记(Iodogen法)低密度脂蛋白(~(125)Ⅰ-LDL),其比放射性为(1.94-1.0)×10~4Bq/μg,标记率为98.44±0.9%。~(125)Ⅰ-LDL与洗涤法分离的血小板结合,37°C下孵育60 min,结合达到平衡,不需二价阳离子存在。未标记的LDL可抑制~(125)Ⅰ-LDL与血小板的结合,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等无此作用。每个血小板约可结合3504±735个LDL分子,具有饱和性,解离常数Kd值为(4 5±2.1)×10~(-9) mol/L。高密度脂蛋白能抑制结合。结果提示血小板有LDL特异性受体,LDL有可能通过受体介导影响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 ANKA),并用此减毒疟原虫株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扩增UIS3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非编码区5′UTR和3′UTR及用于筛选的抗性标记h DHFR,然后利用融合PCR原理,扩增全长同源重组片段(5′UTR+h DHFR+3′UTR),最后常规PCR扩增获得大量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并纯化。体外培养富集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成熟裂殖体,将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通过电转的方式导入裂殖体中并接种到小鼠体内,再对转化后的疟原虫进行筛选和鉴定,最后用构建成功的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免疫小鼠并攻击,观察减毒株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成功扩增3个独立片段5′UTR、h DHFR和3′UTR,长度分别为798、1 628和759 bp,后经融合PCR反应形成全长重组片段5′UTR+h DHFR+3′UTR,长度为3 185 bp。转化至裂殖体后经筛选鉴定获得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将此遗传减毒株免疫小鼠后攻击,小鼠红内期原虫率为0%,脑型疟发生率为0%,存活率为100%,可使其完全抵御野生型疟原虫感染。结论成功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此减毒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100%,此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红前期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利用-氯化碘法对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125)Ⅰ碘化标记,结果表明,~(125)Ⅰ-LDL的比放射性为(61~185)×10~(-6)μCi/ng LDL,脂质标记率<1%,游离~(125)Ⅰ含量在0.43~1.90%之间,~(125)Ⅰ-LDL浓度为0.5~1.0mg/ml.~(125)Ⅰ-LDL的生物活性经受体实验证实与天然脂蛋白无差异,基本符合用于脂蛋白代谢研究的要求.本法具有反应温和,不易损伤脂蛋白,脂质标记率低,设备简单等优点,为进一步进行脂蛋白受体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25)I-UdR标记K562、Raji靶细胞技术,建立体外测定LAK细胞的细胞毒方法。Raji细胞与K562细胞的标记条件相似,即在标记时间为4h、5×10~(-5)SMFUdR条件下,标记1×10~6细胞/ml。~(125)I-UdR最适用量为2—3μCi,效靶细胞孵育最佳时间为16-18h。~(125)I-UdR释放法检测的结果符合LAK细胞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用皂化和低渗技术,使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溶血变成鬼形细胞,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结构.结果鬼形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形态结构完整,呈现红内期各期疟原虫的特征性结构,如红细胞膜源性纳虫空泡,指环样早期滋养体,"褡裢"(brassiere)样早期裂殖体,裂殖体表面新生芽体和葡萄串样晚期裂殖体的外形;早期滋养体的胞口、食物泡和结晶样的疟色素颗粒,晚期滋养体的核质与核膜的增生,及其增生核膜的衍化;裂体增殖过程中先行的团块样核分裂及其随后的芽体等头端结构的形成.结论鬼形细胞技术有可能成为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生物学及其免疫学和疫苗学研究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1,3,4,6-四氯3α,6α-二苯甘脲(Iodogen)~(125)Ⅰ碘化法标记人α干扰素(Namalva).标记率50%左右,比放射性33.2μCi/μg蛋白质,用微量常规法测定,活性回收达80%.因Iodogen~(125)I碘化法简便、反应温和,可应用于干扰素的放射受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从事~(125)Ⅰ标记蛋白质工作的10名技术人员的唾液进行了5个月的监测,共测定31次,其中男9名,女1名。以唾液中浓度推定甲状腺负荷量及其内照射吸收剂量。 被监测人员在监测前两周末使用~(125)Ⅰ、木炭贮碘器,未食含碘食物。唾液的采取:于标记结束后即刻或24小时后取样1 me测定。样品测定100分钟,本底测定100或1000分钟。用NaI(Tl)井型闪烁探头和40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改良的氯胺T法,以~(125)Ⅰ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首先在0.01M PBS中的SpA纯品50μg与~(125)Ⅰ 1~1.5mCi和36μg氯胺T混合2min后加入偏重亚硫酸钠10μg,反应1min。混合物立即用Sephadex G—25过柱层析,以0.1%BSA—PBS洗脱。所得~(125)Ⅰ—SpA经纸电泳法纯度鉴定,只在负极端出现一个峰,用三氯醋酸法进行纯度鉴定。游离碘为3—5%,碘利用率为43.55—73.67%,放射性比度为13.07—17.68mCi/mg,用放免法鉴定,与过量人血清结合率为60.1—66.4%。本文还就排除非特异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交叉免疫电泳技术对诺氏疟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分析。实验系采用100×100×3mm~3琼脂糖玻璃板和含Ca~(2 )的巴比妥缓冲液、第一向电泳所用电压为8V/cm,电泳1小时,第二向电泳所用电压为2V/cm,电泳6—8/小时。电泳后经压片、洗绦、再压片、干燥、染色、脱色和再干燥步骤后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标准对照的卵白蛋白抗原和人血清抗原分别与相应的抗血清形成许多沉淀峰,而且其抗原的浓度与沉淀峰高度明显相关。在待测抗原的分析中,诺氏疟原虫可溶性表面抗原能与相应的抗血清形成6条沉淀峰,由于所用抗原预先用同位素进行了标记,因而通过放射自显影提高了敏感性和分辨力。  相似文献   

20.
猴疟原虫对于研究人类疟疾的基础理论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975年秋,作者在广西的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其形态和生活史: (一)裂殖周期用感染了这种猴疟原虫的巴拉巴按蚊(Anopheles balabasen-sis)对四只恒河猴作了蚊传感染实验,结果发现红细胞内裂殖周期为72小时。①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