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对2000~2005年的161例围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围生儿死亡率为7.49‰,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高危孕产妇筛查、监护、追踪管理,积极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和高危新生儿,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地区围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以我市6家医院1996—2000年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产科、小儿科死亡的244例围生儿为统计对象,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家医院5年围生儿,各年度之间围生儿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度死胎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产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要降低围生儿病死率,防治早产,加强孕期宣教、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按照围生期I标准,对我院产科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129例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率为22.95%,其中死胎占55.8%,死产占13.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0%。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综合征、胎儿畸形。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肺部疾患、畸形等。结论 加强产前诊断、孕期及产时监护,防治早产及妊娠并发(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院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2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共监测5705例围生儿,其中死亡91例,死亡率15.9‰。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选与管理,加强产儿科的建设与合作,以便有效的降低围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392例围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围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392例围生儿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我院围生儿死亡率为13.44‰。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胎儿畸形、早产、胎盘因素、羊水过少、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梅毒。结论要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必须以加强围生育期保健为重点,同时着力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围生医学问世以来,围生儿死亡率已作为衡量一个医院、地区及一个国家医疗卫生及经济文化水平的指标之一。本文对我院12年来死亡的54例围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找出原因,进一步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 对辖区内自198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出生的围生儿4250名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每一年的围生儿死亡登记薄及死亡者的孕产妇保健册逐一翻阅,并设计表格逐项填写。按WHO规定出生体重≥1000 g(或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为围生儿标准。每一围生儿按一种主要死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出生围生儿4560例,其中死亡83例,对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孕妇年龄为18~36岁.分娩方式:臀位分娩25例;双胎分娩6例,剖宫产术12例,产钳术10例,顺产30例.其中死胎51例,死产6例,新生儿死亡26例.1.2 死亡原因 脐带绕颈或肢体及脐带脱垂27例,早产21例(其中双胎6例),胎儿畸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多发畸形)16例,胎盘早剥、胎盘前置6例,过期产5例,妊娠合并妊高征、心衰、肝病5例,宫内发育迟缓3例,新生儿自然出血症1例.2 讨论本组资料,围生儿死亡原因以脐带因素占首位.产前脐带异常,多数是因脐带缠绕,以缠绕胎儿颈部最多,其次是躯干和肢体,因缠绕过紧,影响胎血通过而造成胎儿缺氧导致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围生儿的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收集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276例围生儿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各种具体的致死性原因及胎龄、体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围生儿病死率占30.6‰(276/9018)。其中早产儿死亡146例,占围生儿病死率的52.9%,早产发生与两方面有关:①母亲个人生活史如妊娠年龄、流或早产史、不良嗜好及工作环境等;②妊娠合并症如产前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孕期感染等有关。早产儿死亡病因为缺氧、肺部疾患、畸形、感染性或出血性疾病。结论预防早产发生,加强围生期保健及监护,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合理使用宫缩抑制剂,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27例死亡围生儿中,本院出生89例,占同期出生婴儿的1.97%。死因频率排列顺序为先天畸形、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低体重、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死亡时间24h内死亡者占56.17%(72例),1周内死亡者占84.3%(10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塔城市围生儿病死率和死因顺位的变化,了解围生儿死亡原因,评价围生保健工作水平,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按照我国统一的围生儿死亡标准的要求,以塔城市各助产机构上报的围生儿死亡登记卡及出生的围生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生儿病死率,进行死亡因素分析,观察死因顺位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8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的5年间围生儿病死率平均为0.94%,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不明原因的死亡、先天畸形。结论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必须从婚前、孕前开始抓,积极动员孕妇参加产前筛查和监测,致力增强产前诊断的能力,以此充分提高孕产期保健水平,使尽可能在28周前发现出生缺陷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209例围生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出生缺陷是我区围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围生儿死亡数的62.12%,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是对农村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209例围生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生儿...  相似文献   

14.
杜世华 《安徽医药》2014,(12):2324-2326
目的:通过探讨2008-2012年该院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89例围生儿死亡资料,了解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7.79‰。本市户籍仅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7.87%,非本市户籍为92.13%,死胎比例最高,占总死亡数的52.81%,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出生畸形居死亡因素中的首位,其次为脐带原因、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结论提高非本市户口孕妇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吴中区围生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产前检查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为6.92‰。②围生儿病死率流动人口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③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早产、畸形。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特别是流动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胎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和孕期的监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0年来围生儿死亡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年阃围生儿死亡201例,围生儿死亡率14.23‰。围生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缺氧、早产。结论 做好早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加强孕期胎儿监护.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月~2004年12月142例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分析、总结,以明确围生期保健重点,制定相应救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包春艳  马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75+178-175,178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成活率。方法:对哈密地区297例围生儿的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97例死亡的围生儿中,早产死亡率为14.71%;脐带因素死亡率为5.33%;畸形死亡率为38.89%;臀位死亡率为5.58%;内科并发症死亡率为4.94%;前置胎盘死亡率为8.89%;双胎死亡率为10.14%;其他因素为2.02%。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围生期监护,减少或消除围生儿死亡的因素,可提高围生儿的成活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齐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77-877
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围生医学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已<10‰,我国1992年平均26 65‰[1],且城乡围生儿保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关键环节。回顾我院近3年分娩的124例围生儿死亡,分析其死亡原因,探讨围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和措施。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分娩围生儿5619例,围生期死亡124例。采用围生期Ⅰ的标准,即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1 2统计方法:计数资料对比用x2 检验。2结果2 1围生儿死亡率:围…  相似文献   

20.
余瑞欣  王建 《河北医药》2008,30(10):1604-1605
围生儿是指围生期即孕满28周出生体重达1000 g至出生后7 d的新生儿[1].围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指标,如何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169例围生儿死亡因素,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