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方法:采用1.5TMR影像、Gamma-Plan定位和治疗计划,γ-刀(LEKSELL)治疗。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用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8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颅底肿瘤12~15Gy治疗。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0%,疼痛缓解>90%占23.3%,疼痛缓解>50%占6.33%,总有效率89.7%,2例无效,1例5个月后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100%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单个4 mm 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 Gy,50 % 等剂量线限定靶点;10 例颅底肿瘤性三叉神经痛以肿瘤为照射靶区,中心剂量20 ~30 Gy,周边剂量10 ~15 Gy。结果 随访3 ~38 个月,全组疗效优者占57-3% ,良占30-7 % ,有效占5-3% ,总有效率93-3% ,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2-3 % 。4 例于5 ~17 个月疼痛复发。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附27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2例脑转移瘤病人,用1.5Tesla磁共振仪和Gamma-Plan计算机联网定位,Leksell伽玛刀实施放射手术,其中单发156例,多发116例;男181例,女91例,年龄18-86岁,平均58岁。肿瘤直径3.5-50.1mm;周边剂量10-35Gy,平均18.8Gy,中心剂量27-70Gy,平均46Gy;靶点数1-11个,平均  相似文献   

4.
使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33例,肿瘤直径(X+Y+Z/3)10.0~45.5mm;平均23.5mm;体积0.4~35.4cm3,平均12.1cm3;肿瘤边缘剂量14~20Gy,平均15.2±1.7Gy;中心剂量25.0~42.8Gy,平均37.3±6.9Gy;影像定位仪为1.5TMR。随访3~12个月。初步结果表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证明显好转,9个月后肿瘤生长控制率,即治疗有效率为96.2%,显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γ-刀可作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TN)43例治疗结果。方法:采用1.5TD磁共振成像(MRI)、GammaPlan治疗计划系统,Leksellγ-刀治疗34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单个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90Gy,50%等计量线限定靶点;9例颅底肿瘤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3-28个月,平均随访期14.8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9.8%,疼痛缓解>80%占18.6%,疼痛缓解>50%占46%,总有效率93%,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0l%。缓解疼痛<50%3例(7.0%)。3例疼痛缓解后分别在5、9和17个月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有效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8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投照剂量为120Gy,对15例癌性恶痛患者进行了X-刀治疗。疗效为优者8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67%。随访1~8月,无恶痛复发,也无与X-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及照射剂量。方法采用60%~8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肿瘤边界最小剂量18.4~27Gy,平均37.9Gy。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9例。结果平均随访18.7个月。眼球保留率88.9%(8/9)。治疗后1年计算机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示:肿瘤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肿瘤周边剂量≤20Gy组有效率为25%(1/4)比>20Gy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颅内肿瘤132例临床结果。方程:利用GTC重定位头架和X刀治疗132例。本组病人共治疗3~10次,3~10Gy/次。每次间隔1~3天。结果:132例病,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其中显效31例(23.5%),有效80例(60.0%),无效21例(15.9%),出现并发症6例(4.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解剖部位的肿瘤。它不同于一般外放疗,它的治疗次数虽少而剂量大。增加SRT治疗颅内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2例垂体腺瘤患者,用1.5T磁共振和γ-plan计算机联网定位,Leksel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肿瘤直径3.8~51.1mm,平均16.3mm,处方剂量9~35Gy,平均21.6Gy。结果:本组获随访204例(12~34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消失39例(19.1%),缩小156例(76.4%);激素值恢复正常14例(11.8%),较术前下降94例(79.6%);临床症状改善190例(93.1%),9例症状加重,3例肿瘤增大,2例开颅手术,1例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Ⅲ级以上肿瘤应首选手术治疗,γ-刀治疗后有可能加重垂体功能低下或诱发垂体危象。  相似文献   

10.
癌症疼痛X-刀治疗的初步分析刘海鹏,张可成,吕胜青,杨勇,陈渝,陈杰我院使用X-刀,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10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以120Gy剂量进行投照,对15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3.33%,该方法对...  相似文献   

11.
伽玛刀在松果体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的探讨伽玛刀对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5例共31个病灶,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54cm3(0092~293cm3);KPS平均为7923分(50~100分);射点数1~8个(平均42个);周边剂量10~225Gy(平均1486Gy);周边剂量曲线30%~90%(平均439%);中心剂量1444~5625Gy(平均3618Gy)。结果19个月内有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55个月,治疗后平均肿瘤体积缩小至44cm3(0~267cm3)。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改善,KPS平均为8692分(50~100分)。结论定位诊断明确的松果体区占位病变,如果其体积在伽玛刀治疗的允许范围内,首选伽玛刀治疗是明智的,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309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玛刀) 对颅内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1.5Tesla 磁共振仪和γ- plan 计算机联网定位, γ- plan4.0 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 剂量规划, 对3094 例不同类型的颅内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畸形及功能性疾病等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病种达20 余种,年龄1.1~86 岁,周边剂量9~75Gy,中心剂量18~150Gy,等剂量曲线30% ~90% ,靶点数1~12 个。结果: 随访10~47 个月, 统计结果表明: 伽玛刀疗效是确切的。对脑动静脉畸形, 随防一年半以上, 完全闭塞率可达44.6% , 体积越小, 周边照射剂量越大, 闭塞率越高。对颅内肿瘤的生长控制率, 良性肿瘤≥80.0% , 恶性肿瘤≥66.7% ,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有效率, 帕金森病为85.2% , 三叉神经痛为76.9% 。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颅内疾病又一种可选择方法。治疗技术良好, 指征掌握严格, 可提高疗效, 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2岁,因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于1995年6月17日入院。患者患帕金森综合征6年,经中西药治疗疗效差,于入院前1个月在MRI定位下行伽玛刀治疗。选右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范围4mm,2个靶点,中心剂量150Gy,边缘50Gy。术后左上肢震...  相似文献   

14.
癌性恶痛的X—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个等中心,5mm准直仪以VPL或VPM为损毁靶点,80%等剂量线覆盖靶区,投照剂量为120GY,对15例癌性恶痛患者进行了X-刀治疗。疗效为优者8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67%。随访1-8月,无恶痛复发,也无与X-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临床结果。方法:采用单纯SRS治疗颅内转移瘤33例,SRS+WBRT治疗42例,31例行单纯全脑放疗。单纯SRS治疗的剂量为14~22Gy/单次,SRS+WBRT则在单次SRS后在行全脑放疗30~40(y)3~4周,单纯WBRT治疗剂量40~50Gy/4~5周。结果:经2~3年随访,SRS组33例PR+CR局部控制率87.8%,一年生存率75.8%,两年生存率45.5%;SRS+WBRT组41例,CR+PR92.9%,一年生存率88.1%,两年生存率47.6%;两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10),但无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WBRT组31例,CR+PR87.1%,两年生存率25.8%,与SRS+WBRT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10),瘤生存率分别为48.4%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刀对颅内疾病的疗效。方法:C地1508便不同类型的颅内疾病用Leksell伽玛刀实施2治疗,病种达17余种,年龄跨工1.08-85岁,处方剂量9-150Gy,结果:随访11-32个月,疗效是确切的。统计所随访的病例,AVM有这90.98%,良性脑肿瘤有效率为77.27-100%,恶性肿瘤为70.50-100%,功能性疾病其有效率为66.67-88.87%。结论:伽玛 科治疗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Leksell G型立体定向仪,SIEMENS 1.5T MRI定位,Gamma-TPS2.1规划系统,国产OUR-RGS/A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定位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用4mm准直器,1-2个等中心治疗,中心剂量70-90Gy。结果 出现明显疼痛缓解平均为术后2个月,疼痛缓解程度超过90%的9例(60%),疼痛缓解在50%-90%的4例(26.6%),1例稍见好转(6.7%),1例无效(6.7%),有效病例随访5-14个月未见复发,全辣病人均未出现其它阀发症。结论 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旋转式伽玛刀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结果。方法:选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应用1.5TMR定位,以OUR-XGD治疗规划系统(r-TPS)作治疗规划,OUR-XGD旋转式伽玛刀进行治疗,治疗靶点三叉神经根入脑桥段,4mm准直器,1-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5Gy,90Gy,100Gy三组,5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点,脑干边缘剂量11.2-15.0Gy。结果:本组37例获随访,为期4-49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2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3例,无效2例,复发4例,显效率86.5%,有效率94.6%,复发率10.8%,结论:复发症状较治疗前为轻,并发面部轻度麻木2例,面部麻木+眼干涩感1例,张口稍困难1例,无死亡。结论:作为三叉神经痛的疗法,旋转式伽玛刀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具有安全,高效和无创的优点,可作为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的首选外科手段,75-80Gy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增大剂量至90Gy或更大可缩短平均起效时间,剂量达90Gy及以上时有效率可能升高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致痫灶切除治疗顽固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顽固性癫痫病人致痫灶的术前和术中的定位方法。方法:34例病人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作者根据(1)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2)电生理检查(包括EEG、长时脑电监测),(3)影像学检查(CT、MR和DSA等)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应用ECoG和部电极对致痫灶行精确定位。结果:术后经3个月-3年随访,无发作16例,占47.1%,改善17例,占50%;无变化1例,占2.9%。结论:术前EEG,术中ECO  相似文献   

20.
对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进行了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11.3~69.8mm,平均35mm;肿瘤中心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照射的等中心数1~15个,平均7个。获得随访40例,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时,16例死亡,12例病情恶化,3例症状好转,9例病情无加重。40例的存活时间2~22个月,平均10.9个月。肿瘤体积小治疗效果好,体积大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