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曾收治1例先天性鼻小柱副鼻孔畸形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9岁.因鼻小柱有一先天性小孔于1994年4月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畸形.鼻小柱宽度相当正常同龄人的2倍.其间有一小孔,直径约0.5 cm,扩开约1cm.向内探之深约1.5cm.内为盲道,与鼻腔不通.孔内近孔缘处为皮肤.长有鼻毛,深部为粘膜.有少量粘性分泌物.诊为先天性副鼻孔.于4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切除孔内皮肤及粘膜,逐层缝合手术创口,7天拆线,术后10天痊愈出院.病检报告为皮肤及鼻粘膜组织.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下鼻甲及中鼻甲成形术、钩突切除术,前筛开放术等治疗鼻腔狭窄及相关症状.结果 全部6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有3例患者仍有轻度鼻塞,5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沉和间歇性头痛,4例患者有流涕.结论 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结构处理治疗鼻腔狭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突皮质骨及自体砧骨在鼓室成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随访66耳陈旧性中耳炎及外伤性传导聋鼓室成型术3年以上.结果纯音测听术后语言频率听力提高30dB有9耳,提高25dB有12耳,提高20dB有26耳,提高15dB有14耳,提高10dB有3耳,提高5dB有1耳,未提高有1耳.结论乳突皮质骨及自体砧骨是很好的鼓室成型材料,自体血凝块加明胶海绵小碎块是良好的重建听骨链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4.
头颈肿瘤颈部N0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部恶性肿瘤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根据原发部位其转移率不同.对于N1~3的病例,常规治疗为颈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加用放射治疗.对于N.患者,其颈部处理有不同见解,文献上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5.
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腔的疗效.方法 通过10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例,给予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后术腔;对照组44例,施行传统的乳突根治术,未行乳突骨膜填塞修复.本组病例均为单耳患病.结果抽出耳内填塞物后3周内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35例,对照组有4例;抽出耳内填塞物后6周内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17例,对照组有15例;抽出耳内填塞物后9周乳突腔获得完全上皮化者,实验组有3例,对照组有22例.术后复发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乳突骨膜瓣修复乳突根治术术腔大大缩短了乳突腔上皮化时间,干耳快,抗感染力强,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复发.该瓣来源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3岁.因右鼻腔鼻塞、流脓涕及有臭味3年收入院.患者3年前右鼻腔通气不畅,伴积脓涕,量中等,有臭味.近半年鼻塞症状加重,门诊以右鼻腔肿物收入院.入院检查示心肺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和常见疾病的参数值,探讨各检测参数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人120例.梅尼埃病患者21例,双側外周前庭病变2例,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受损15例,中枢病变10例,全部完成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结果 年龄大者的定标平均时间长.相位值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增益随频率升高而变大,低频相位值重复性好.梅尼埃病患者中7例在间歇期都正常,14例发作末期的患者均有异常,11例相位异常,3例增益异常,10例有不对称,8例患者合并2项指标的异常,不对称的患者均有自发性眼震.单侧急性前庭功能受损患者出现相位异常的11例;增益降低10例,见于0.08 Hz以上频段;不对称的有6例,其中5例有自发性眼震.双侧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增益显著降低.中枢损伤10例中相位异常7例,低增益2例,不对称有4例,不对称者均无自发性眼震.结论 正弦谐波加速试验的正常参考值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相位是其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1岁.因左眼刺痒、异物感及畏光3天到医院就诊.检查: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以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为显著,结膜囊有许多粘液脓性分泌物,角膜正常.最近未用过药物,既往有链霉素过敏史.诊断:左眼急性结膜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2次,并用2%硫酸小诺霉素滴眼液滴眼,每2~3小时一次.治疗后第三天两耳有间歇性嗡嗡声,未重视.第五天时两耳有持续蝉鸣样耳鸣,听力减退、口面部麻木感及眩晕,再次来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3岁.因右颞部肿物8个月于1998年6月10日收住院.入院前8个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颞部有一黄豆大的新生物,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 不痛.肿物逐渐长大,入院前近4个月内生长迅速且局部糜烂,有淡黄色渗出物,易出血,有恶臭味,无张口受限,听力正常,未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钩突变异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192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例CT、临床诊断后,按Messerklinger式手术操作,首先切除钩突,再处理病灶.观察钩突变异与病变的关系.结果钩突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钩突内移或外移、钩突气化及钩突增生.钩突变异对鼻窦炎鼻息肉术后转归有明显的影响.结论钩突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解剖学意义.钩突骨质增生直接影响术后鼻腔鼻窦功能的恢复.术前CT检查对手术及评估疗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发生率、症状、体征,分析其可能的病因、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和主要的处理原则,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7月植入多道人工耳蜗患者997例中由植入体引发局部反应的10例患儿的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97例中有10例术后出现局部反应,发病率1.003%.10例中男6例,女4例.植入时年龄13个月至8岁,平均34个月.植入装置分别为Cochlear和Med-EL公司产品,各5例.首次发病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8年,平均为2年4个月.发病时年龄小于4岁的8例,大于5岁的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为:植入侧局部肿胀、耳后不适、瘙痒感,触及有波动感,有的患儿局部有红点,声音清晰度下降等.发病次数为1~8次,平均2.4次.局部抽出液细菌培养阴性,2例经IgE检测示患者为中度过敏体质.有姐弟俩术后均有发病.除1例多次发病最后取出装置外,其余均经抗生素、抗组胺及激素等保守治疗有效.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植入侧局部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而反复出现相同症状的更少.主要病因除局部感染所致外,可能同植入体引发的局部变态反应有关.确诊该病目前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术前过敏源筛查仍有必要.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即使筛查阴性,术后仍需密切随访.对出现症状的患者除首先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外,仍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变态反应试验以确诊.必要时可给予抗免疫治疗.如继发严重细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则应尽快取出体内装置,待病情稳定后选择无致敏原装置再次植入.发病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12.
一位16岁女高音职业演员,高中学生,令人羡慕的演唱者有声嘶2个月,音调不稳,漏气过多,音量减低的病史.从9岁授课.约在过度用嗓一个月后逐渐出现发音障碍.她发现很难控制过门(音区间的间歇)且嗓音疲劳有返流性喉炎症状.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0岁.自幼有泪溢感.眼部检查见双眼睑轻度红肿,双眼均无泪点,相当于泪点位置仅见微凹.裂隙灯显微镜下见微凹处为睑结膜,双眼睑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内含泪.用泪点扩张器尖端按压微凹处有凹陷感,稍加压扩张器尖端即刺破泪点处的膜性组积,并有落空感,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患者口内有水流入.用上述方法上下泪点均穿通,包眼,冲洗3d见泪点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3岁.2004年1月入院.发现右颈侧隆起4个月,伴有咽部异物感,吞咽不畅,说话含糊,声音稍哑.主要进软食或半流质饮食.无明显外伤或手术史,以右颈侧肿物收住入院.检查发现右上颈部下颌角处有一鸭蛋大小、质软、有明显搏动感的肿物,听诊可闻及很响的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15.
咽异感症是患者常在空烟或吞口水时咽部有异物阻塞感,饮食无碍,是一种因素复杂的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气机失调,痰气交结,痰热互阻,气血痰浊凝滞,症见咽中似有梅核梗塞,时轻时重,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故有梅核气之称.我们自1978年1月—1989年10月结合中医理论、辨证论治801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804例中,男301例,女503例,年龄以25—45岁最多,占75%,病程以3个月内最多,少数病例达1年以上,最长达6年之久.全部病例均有咽部异物阻塞感,其中兼有烧灼感115例,兼有干涩感57例.兼有粘着感39例,兼有紧迫感21例.咽部检查有87例咽腔显不同程度宽广,后壁干燥有少许淋巴滤泡散在(其中有39例是扁桃体术后),32例咽侧索不同程度的肥厚,其余均未见异常.有682例经过食道钡透1—3次,44例拍过颈椎片均未见异常,9例住院治疗,其余全部在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9岁.左耳后肿物4~5年,以耳郭肿物收入院.患者4~5年前左耳后长有肿物,无痛,无耳鸣,听力无异常,未做任何治疗.此间肿物不断增大;近1年,增长较快,触痛,咀嚼食物时,左脸发热变红.查体示双眼虹膜上有栗粒状、棕黄色圆形小结节.左右面部不对称,左侧较长,双侧腋窝各有两个直径约3mm的咖啡色斑,背部有3个直径约2mm的咖啡色斑.专科检查示左耳郭较大,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耳甲腔内有结节,左耳郭上缘至乳突尖处皮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缘不齐,乳突尖及周围皮肤表面不平,骨质有缺损,触痛(±).2004年7月20日在全麻下行耳后神经纤维瘤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儿取平卧头右侧位,常规消毒,铺手术巾,耳后C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与肿瘤组织至耳膜,沿骨膜上剥离肿瘤组织,瘤组织呈串珠状,大小不等,根部在皮神经及耳后、耳大神经,尽量完整切除瘤组织,前达耳郭,暴露软骨,下达腮腺,沿皮瓣边缘切除约1cm宽皮肤,充分止血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病理诊断为左耳郭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最易受损的神经之一.周围神经损伤后,受伤轴突再生或者邻近未受损轴突发出侧支支配相应靶器官以代偿部分功能.但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侧支支配有很大局限性.而且有学者发现神经再生支配靶器官与功能恢复虽然关系密切,但并不是完全一致,损伤神经相应的靶器官只要有20%~30%神经纤维再支配,即可实现大部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处理应予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10月至200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5例NA患者的资料,分析其病理特征、好发部位、术中出血原因和诊疗的经验教训.按Fish分期: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17例,Ⅳ期4例.手术方式:经鼻内镜2例,经腭入路2例,经上颌窦面中部翻揭入路19例,经鼻侧切开9例,颅内外联合进路3例.结果 NA在鼻腔鼻窦有鳞状或柱状上皮被覆;伸入到翼腭窝、颞下窝等处则有纤维性假包膜覆盖.NA主要原发于鼻腔后部的外侧壁,本组35例中有15例在蝶腭孔附近.蒂部粗而密的血管是术中出血的主要部位.31例全部切除,4例未全切除.6例术前曾有视力受损,4例术后好转.3例术后有干眼并发症.结论 NA表面均有上皮或假包膜覆盖,并不浸润周围组织,紧靠肿瘤表面分离可减少术中出血,而又利于肿瘤切除.根据NA的实际大小及影像检查的评估,采用不同的进路手术,尽量使颜面外观保持正常,同时注意视力受损和干眼症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9岁.1年前患者发现左眼眉弓部有一花生米大的肿物,无疼痛.近1年,此肿物逐渐增大,未治疗.查体示视力1.2(双).左眉弓部外侧皮下有一10mm×10mm×5mm大的肿物,活动度好,中等硬度,无触痛.  相似文献   

20.
头颈面部疤痕,影响颜面部美观.单纯手术切除整形缝合后又易形成新的疤痕.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文采用手术切除疤痕及时加局部放射治疗,共治疗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 4~32岁,平均年龄22.8岁.烧伤植皮后疤痕2例.自发性疤痕1例.外伤后疤痕5例.手术切口疤痕8例.其中2例有3次手术整形复发史,5例有2次整形复发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