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入院后即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持续泵入的同时,将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作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均给予腰大池引流及"3H"疗法,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滴,3次/d,连用14d,观察2组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对照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安全性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对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4-08来我院就诊的60例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脑神经功能保护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脑神经功能保护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与单用尼莫地平相比,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改善脑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显微夹闭术处理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术后TCD证实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30例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甲组),连用14d;30例在尼莫地平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乙组),选用下关、百会及风池穴。术后3d、7d及14d评估GCS评分、脑血管痉挛程度、mRS评分等。结果术后7d和14d,乙组GC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脑血管痉挛为轻度比例达76.7%、93.3%;术后1个月随访,乙组mRS评分好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2组GCS评分及脑血管痉挛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配合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所致脑血管痉挛有一定改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可能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家医院共收治2 092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Ⅳ期临床试验.所有病例术后均静脉滴注法舒地尔30 mg/次,每日3次,共14d.观察治疗前与后第3、7和14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系统评分、血生化、经颅多普勒(T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14d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TCD显示CVS的缓解率为94.36%(P=0.0000),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降至正常.总有效率91.21%.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主要血化验指标未见异常.结论 静脉法舒地尔治疗SAH后CVS非常有效并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治疗和预防CVS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功能预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到生理盐水组(A组)、硫酸镁治疗1组(B组)、硫酸镁治疗2组(C组),B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1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C组首次静脉推注25%硫酸镁20 mL后,继以每日25%硫酸镁80 mL静脉滴注,A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血压及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Glasgow Outcome Scall-Extended、Modified Rankin Scall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A组7例,B组5例、C组5例;17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6个月GOSE评分,A组1/7例,B组3/5例、C组3/5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9例患者中硫酸镁治疗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神经功能预后有改善倾向。然而,这些疗效评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安全且血清Mg2+水平较容易维持,硫酸镁有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其治疗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脊液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63例颅脑外伤出现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和联合治疗组(n=32),在止血、降颅压、预防感染以及补充水电解质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2次/d,连用14 d;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联合脑脊液引流,患者取侧卧位,取L3~L4间隙为穿刺点,引流量控制在200~300 mL/d,一般尽可能保持匀速引流,置管5~14 d.对比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lt;0.01);联合治疗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P&lt;0.001).结论 联合应用脑脊液引流与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梗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盐酸法舒地尔动脉内灌注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动脉内法舒地尔灌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症状变化,并随访3个月GOS评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Hunt-Hes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共行23次法舒地尔动脉内灌注,造影图像均有改善,完全缓解19次,不完全缓解4次。治疗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3)。法舒地尔灌注治疗中无一例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对照组恢复良好35%,治疗组85%。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动脉内灌注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病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控制法舒地尔的剂量和给药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胶体溶液静脉输注扩容治疗。对比2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GC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TC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Fish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灌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但会降低血压,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84例发病 2 4h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比灵 5mg ,口服 2 /d ,同时予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 60mg口服 ,4/d ,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 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9 5 % ;对照组 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 ,占 7 1%。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口服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2-07于本院进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A组,另将同时期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2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的GOS评分及手术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脑血管痉挛状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后3个月、6个月的GOS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术后1d、3d、7d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血小板活化指标也均低于A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救治中,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脑血管痉挛状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术防治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栓塞术后1 d内行腰大池引流术释放脑脊液,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结果 两组栓塞术后3、7、10、14 d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和脑脊液SP100蛋白浓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7、14 d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著(>P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术能够显著降低CV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并与尼莫地平对比,观察疗效。方法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观察基底动脉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检测基底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各组模型大鼠的基底动脉均出现血管痉挛,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多数神经元发生变性,基底动脉的eNOS表达明显减弱。但注射法舒地尔组与其他模型组相比能较大程度的缓解以上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尼莫地平。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有效缓解SAH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与动脉壁产生的一氧化氮(NO)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PDGF)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治疗SAH后CVS(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即SOR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s,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和SAH模型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PDGF的水平;同时保存对应标本,观测大鼠基底动脉的形态学改变,测定血管壁厚度及血管内径。比较血清PDGF含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基底动脉痉挛于第1 d就出现,第3d表现最为明显,第5,7d以后明显减轻,但仍比SOR组明显,第14 d基本正常。大鼠SAH后血清PDGF浓度于第1 d就明显升高,至第3 d达到顶峰,至第7天时仍高于SOR组,第14 d时基本正常。SAH后血清PDGF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是一致的。结论二次枕大池注血后,基底动脉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管壁的增厚以及管腔的狭窄,提示SAH后有CVS的存在。SAH后血清PDGF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是一致的,呈正相关。提示PDGF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 0只随机分为四组(n=1 5)。①A为NS组:枕大池两次穿刺注入生理盐水②B为SAH+NS组③C为SAH+N imotop组④D为SAH+TMP组。B、C、D三组均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制作成SAH模型后,自当天开始分别经腹腔注人生理盐水2 m l,或尼莫同0.1 mg,或川芎嗪2 0 mg,每日一次直到动物处死。各组动物分别在第1、4、7天分三批处死,每批5只。结果 A组动物基底动脉组织结构正常。B组动物基底动脉在第1天时出现血管痉挛,第4天时出现血管壁增厚,均以第7天时最为显著。C组动物血管痉挛程度有不同程度缓解,但第4天亦出现血管壁增厚,在第7天明显。D组动物血管痉挛及血管壁增厚明显缓解,血管壁NF-кBp6 5,Cox2的表达与同时间段B组和C组比较明显减弱(P<0.0 5)。结论川芎嗪对SAH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应用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再闭塞的疗效。方法:70例发病≤6h,头颅CT排除脑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静脉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6h后应用阿斯匹林0.15g口服,每天1次,同时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B组静脉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24h后应用阿斯匹林0.15g口服,每天1次,连用7天。结果:2组共发生再闭塞8例,发生率11.4%。其中A组1例,占A组2.7%,B组7例,占B组21.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闭塞组的院内死亡率37.5%,非再闭塞组的院内死亡率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再闭塞50%发生在溶栓后24h左右,37.5%发生在3d,12.5%发生在4~5d。2组发生脑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14d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率仍然较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恶化的主要原因,再闭塞患者院内死亡率高,预后差。本试验显示溶栓治疗6h后应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防治再闭塞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四期)、Medline(1950~2010年)、Embase(1980~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年)等,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外关于法舒地尔治疗SAH后CVS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322例SAH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法舒地尔组CV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66,95%CI(0.52,0.82),P=0.0003];②法舒地尔组SAH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58,95%CI(0.35,0.96),P=0.03];③法舒地尔组SAH患者CT显示脑组织新发低密度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67,95%CI(0.52,0.86),P=0.002]。结论法舒地尔治疗可降低SAH后CVS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可减少脑组织新发低密度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例aSAH病人作为研究组,在aSAH后第1、3、7、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另选取同时期健康成人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发生CVS 23例,其中表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症状性CVS 10例,无症状性CVS(无DIND)13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间点血TXB2含量均明显升高,而血6-Keto-PGF1α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与无CVS病人相比,CVS病人血TXB2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而血6-Keto-PGF1α含量仅在第7天时明显降低;与无DIND病人相比,DIND病人血6-Keto-PGF1α含量在第1、3、14天明显降低,而血TXB2含量仅在第3天时明显升高。结论 aSAH后CVS、DIND的发生、发展与血TXB2、6-Keto-PGF1α含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