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在全麻下施行右肝后叶+Ⅸ段切除术,术中见无瘤肝脏质地好,无肝硬化表现,肿物约14cm×11cm×9c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术后患者恢复顺利,8d后拆线,转血液内科行一疗程R—CHOP方案化疗后出院。结论原发性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罕见且无特异性表现,因此其诊断较为困难,手术为其有效治疗方法,但就现有认识而言,仍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及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初诊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左肾侵犯,给予CHOP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左肾肿块较前无明显变化,行左肾肿块穿刺活检,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遂在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左肾透明细胞癌,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临床少见,但并非偶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亦需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男性生殖系统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于睾丸4例,原发于阴茎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3例行化疗,2例行放疗加化疗(原发于睾丸1例,原发于阴茎1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例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男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老年,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治疗宜采取手术联合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的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例左输尿管下段巨大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过程,随访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中松解套叠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息肉及息肉蒂部附着段输尿管,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端端吻合.术后随访2年,息肉无复发,肾盂及输尿管形态正常.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较大输尿管息肉的可行方法.如输尿管息肉合并输尿管套叠,腹腔镜手术应为首选.术前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大细胞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下段占位性病变;输尿管镜检查结果倾向于尿路上皮癌。由于患者肾功能较差,行肿瘤局灶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回报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因发病率极低,其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早期手术切除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是罕见的肿瘤,占所有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4%及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2,大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2007年1月我中心为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合并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原发性肾细胞癌共存现象的认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伴骨转移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因"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IV期B组7年、发现右小腿包块并疼痛3个月"来我院复诊,行右小腿包块穿刺活检提示右胫骨透明细胞癌,腹部CT发现左肾包块,遂怀疑左肾细胞癌伴右胫骨转移,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病理结果证实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行放、化疗,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原发性肾细胞癌共存现象临床少见,应提高对其认识,亦需更多的研究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访中应警惕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9例患者年龄46~75岁,中位年龄62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5例,右侧4例;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Ⅱ期1例;首发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8例,T细胞性1例;术后3例仅行(CHOP方案)药物化疗且6个疗程,5例行化疗后又行放疗,1例化放疗均未行;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3例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预后多不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CHOP药物全身化疗、预防性鞘内注射和对侧睾丸预防性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3例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6 1、6 7、6 7岁。 3例均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后得以确诊 ,其中 1例行输尿管肿瘤段切除术 ,1例行肾及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 ,1例行肿瘤原位切除术。 结果  3例术后病理均为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分别随访 4 .5、17和 4 6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肿瘤 ,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 ,手术切除并尽可能地保留肾功能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68岁男性,因纳差、体重下降2个月,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1天入院.CT提示双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行左侧腹膜后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确诊需病理证据,治疗上主要采取以免疫化学治疗为主、结合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表现为左肾盂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IGg4相关性RPF表现为左肾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女,44岁,因左腰部酸胀伴低热1月余、发现左肾盂占位病变2周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宽约1.0cm,内见实性回声,范围3.9cm×3.0cm,延肾盂分布,未见明确血流。CT检查示左肾门软组织密度灶,平扫CT值为44~50HU,增强后CT值为75~97HU,左侧部分肾盏扩张积水,左输尿管未见造影剂进入,考虑梗阻位于左肾门,左肾门软组织密度性质待定。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肾脏和部分输尿管。结果:肿物剖开后可见左肾盂内及肾周灰白色实性占位浸润。术后病理报告为非IGg4相关性特发性RPF。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0天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CT发现左肾窝处有不规则密度影,伴不均匀强化。全身PET-CT提示左肾床代谢略高软组织密度影,不除外肿瘤复发。结论:非IGg4相关性RPF表现为左肾盂肿瘤临床罕见,但非IGg4相关性RPF也应为肾盂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对于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肾盂占位病变的患者,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睾丸、阴茎原发性淋巴瘤(附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男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 总结1998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男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共5例,其中4例原发于睾丸,l例原发于阴茎。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都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都予化疗。结果 其中3例早期肿瘤患者生存期已超过2年。另2例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为10和11个月。结论 对早期睾丸和阴茎原发性淋巴瘤应积极予手术治疗,术后予辅助化疗,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晚期淋巴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结果19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4例,确诊率为73.7%。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7年,3年内死亡4例,存活5年以上3例,3~5年4例,余8例随访1月~3年存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检查手段,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高期、高级别肿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仍为最有效和首选的手术方法,对于低期、低级别肿瘤可考虑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输尿管肿瘤段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输尿管下端、膀胱部分切除 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输尿管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9~43岁,平均27岁;Ⅰ型7例,Ⅱ型1例,6例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2例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并肉眼血尿,通过B超、CT、MRU、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确诊。均需手术治疗,6例松解腔静脉后段输尿管于扩张处切断,复位后行端端吻合术,2例旷置腔静脉后段输尿管,复位后行端端吻合术。5例置D-J管,3例未置D-J管。结果:8例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经B超、TVU随访,8例无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肾盂积水均明显减轻。结论:IVU和输尿管逆行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该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放置D-J管能预防术后狭窄和漏尿。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2例以声音嘶哑就诊,病程2周至4年。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7例,4例行单纯局部放疗,另外3例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3例(92.8%),1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10个月死亡,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8,3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10例随访6-122个月,平均43.2个月,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输尿管癌(附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原发性输尿管癌26例,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腰痛。并就其诊断和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排泄性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是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位于下段输尿管者占73%。排泄性尿路造影患肾不显影,提示预后较差。生存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相关。手术治疗以行患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状切除为主。放疗和化疗是术后可选择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尿管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反复右侧腰痛,肉眼血尿1年。B超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上端占位,可疑输尿管肿瘤;CT示右侧肾黄色肉芽肿。逆行性造影肠道内显示造影剂,怀疑输尿管十二指肠瘘。肾核素扫描示右肾无功能,左肾功能好。术前诊断为输尿管十二指肠瘘。结果:手术采用经腹腔路径,术中见右肾与腰大肌粘连,瘘口位于上段输尿管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切除右侧肾脏后,修剪十二指肠瘘口,行上段空肠的Roux-Y吻合修补十二指肠瘘口。切开肾脏标本见瘘口位于距离肾盂2cm处上段输尿管。术后病理学检查在炎症组织中存在泡沫状巨噬细胞,诊断为肾脏黄色肉芽肿,术后恢复好,10d出院,随访1年患者健康,未述不适。结论:输尿管十二指肠瘘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异位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异位支气管囊肿致左肾积水1例,用关键词支气管囊肿检索Medline及CBM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术前检查提示左侧肾积水,左输尿管上段狭窄,梗阻部位有实性占位.行后腹腔镜探查术,左侧输尿管被实性肿物及纤维条索压迫,予以切除并松解输尿管,病理证实为异位支气管囊肿.随访3个月,超声示左肾积水较前好转.结论:腹膜后异位支气管囊肿术前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行后腹腔镜探查术明确诊断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