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动力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动力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百会压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百会压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压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旋转定位斜扳法配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旋转定位斜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6.5%(P<0.05)。结论:旋转定位斜扳法结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于在社区康复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远近灸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脱落2例,对照组50例,脱落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远近灸刺配合治疗(远为普通针刺后溪穴,近为灸百会穴),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两个穴位进行治疗,最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的改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组间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近灸(百会穴)刺(后溪穴)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对该证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筋通经手法配合热敏灸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理筋通经手法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3%,对照组愈显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通经手法法配合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较单纯热敏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颈复康颗粒进行治疗,均为7次1疗程。结果:经2疗程施治,治疗组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加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旋提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旋提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2个疗程,治愈28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23%。结论:旋提手法配合热敏灸并予正确的护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加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均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6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均采用扩血管药物、颈椎牵引,治疗组加百会穴压灸,两组均治疗Ⅰ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推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压灸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压顶灸配合烧山火针剌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压顶灸配合烧山火针剌法;对照组采用针剌加电针疗法。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1.67%。两组比较,痊愈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压顶灸配合烧山火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求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艾灸手法治疗组(45例)和针刺对照组(45例),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2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为66.7%(P〈0.05)。艾灸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加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下降(P〈0.05);针刺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可扩张椎动脉、改善椎动脉血液供应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3.
针药温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酒温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合谷、颈百劳,配合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清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用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针药温通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颈椎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前后X线摄片对照观察,治疗组颈椎结构改善的总积分值均数(3.85)明显高于针刺组(1.96),针刺加颈椎矫正术对改善症状及颈椎结构有显著疗效,在效果及颈椎结构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纯针刺(P〈0.05,P〈0.01)。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星针循经叩刺配合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叩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星针循经叩刺加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毫针针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9%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7.3%和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5.6%,对照组分别为16.3%和86.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摄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伴有下颈椎不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治疗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0.
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项部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及2星期后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星期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