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术后双管硬膜外自控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一般仅通过单根硬膜外导管给药。鉴于某些手术范围很广,或需在两个不同部位施术,笔者采用双管硬膜外麻醉,术后经双管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twin-pipe PCEA,t-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因疗效确切,用药合理,注重镇痛的个体变化而使术后疼痛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但在使用过程中,如不加强管理,就会发生意外情况或并发症。通过观察260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控镇痛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术后镇痛的研究已在国内广泛兴起,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1]。早期硬膜外单次反复注药镇痛,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的安全管理,现提倡连续和自控镇痛,本文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效能及安全性,为建立和筛选临床术后镇痛合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资料和方法择期手术病例280例,男161例,女119例,年龄21~67岁,术前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胸科、肝胆、胃肠、泌尿、妇科、血管、骨科共7个专科,各20例。其中胸科、肝胆、胃肠…  相似文献   

4.
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我院SICU科于1998年1月~2002年4月对920例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现将有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应用日趋普遍,确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手术区血运。本文拟比较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已广泛用于成人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将吗啡和布比卡因加氟哌利多的配方用于小儿的术后PCEA ,并与传统的肌注镇痛药镇痛方法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 38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 18例 ,年龄 18个月至 11岁 ,其中 ,小于 5岁的 5例 (2 7% )。B组 2 0例 ,年龄、体重与A组相仿。两组手术种类基本相同 (表 1)。表 1 两组手术种类的一般情况A组例年龄 (y)体重 (kg)B组例年龄 (y)体重 (kg)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 2 5 8± 3 2 10 4± 6 12 5 1± 2 89 7± 5 6…  相似文献   

7.
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病人康复和生活质量。病人自控镇痛 (PCA)技术因疗效确切 ,用药合理 ,注重镇痛的个体变化而使术后疼痛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但在使用过程中 ,如不加强管理 ,就会造成意外反应增加并发症。本文就此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硬膜外PCA (PCEA)治疗 2 10例 ,ASAⅠ~Ⅱ级。男 71例 ,女 139例。年龄 17~ 75岁。手术种类主要为胆道、腹腔内肿瘤、前列腺、子宫切除、剖宫产及人工关节置换等。全部病例均使用英国Graseby 930 0电脑镇痛泵 ,硬膜外术后PCA(PCEA)。采用 0 75 %布比卡因 17~ 2 0ml 吗啡…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罗比卡因镇痛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罗比卡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有前景的酰胺类局麻药 ,具有纯S 对映体结构 ,其特点在于长效、麻醉效能强、低浓度时产生明显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 ,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毒性较小 ,目前临床已开始推广应用 ,作者对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 0 2 5 %罗比卡因镇痛效能进行了观察 ,并与现代流行的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少量吗啡术后镇痛效能相比较。资料和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例 40例 ,年龄 2 1~37岁 ,体重 5 7~ 76kg ,ASA 1~ 2级 ,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g。全部手术采用一点法B DDurasafeTra…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曾对210例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间断给药术后镇痛治疗,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最佳材料,但对多条肌腱缺损者,则来源较少。田立杰[1]将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现报道我院1996年10月~2003年7月临床应用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80根,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53例,经过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9~57岁,平均33岁。用于修复指深屈肌腱缺损34例,拇对掌功能重建术9例,先天性拇短伸肌腱止点异位拇指屈曲畸形3例,重建指屈肌腱滑车4例,修复示指伸肌腱中央束…  相似文献   

11.
术后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的效应及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不同模式的临床效应。方法6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CP组(n=20)和 P组(n=20):在连续腰麻(CSA)术后行连续蛛网膜下腔PCA,镇痛药物为0.08%布比卡因(Bup)+0.0002%芬太尼(Fen),前者PCA采用CP模式,后者仅用P模式;C组(n=20):在腰硬联合麻醉(CESA)术后行PCEA,镇痛药物为0.15%Bup+0.0004%Fen,PCEA采用LCP模式,镇痛时间为48h。观察VAS评分、运动阻滞Bromage’s评级等效果。在CP和P组病人中随机抽取8例在镇痛结束时进行脑脊液(2ml)和蛛网膜下腔导管(前端1.5cm)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均满意,CP组、P组和C组的VAS≤3比例分别为98.3%、93.2%和82.6%,P组、CP组镇痛满意率高于C组(P<0.05);术后4h Bromage’s评级2~3级的比例分别为30%(6例)、10%(2例)和0,C组明显较低(P<0.05),4h以后时点所有病人Bromage’s评级均<2级;P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增多(P<0.05);CP组Bup、Fen用药量高于P组(P<0.05),但均显著性低于C组(P<0.01)。C组2例(10%)诉恶心;P组、CP组各有1例病人(5%)出现术后头痛,均于三日内自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 术后48h内连续蛛网膜下腔PC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手消毒液及佩戴一次性薄膜手套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常规组(A组)、手消毒液组(B组)及薄膜手套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2h及麻醉结束时对麻醉机吸气端、呼气端、储气囊口进行细菌采样,随后进行培养及鉴定.术后对患者进行5d随访,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①麻醉全程麻醉机通气系统中,A组污染标本共94份(52.22%),B组31份(17.22%),C组34份(18.89%).B组、C组麻醉全程麻醉机通气系统污染率低于A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随访,A组患者中12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B组、C组患者各出现2例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3.33%,B组、C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过程中使用手消毒液及佩戴一次性薄膜手套均可降低术中麻醉机通气系统污染率及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吗啡(ITM)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拟行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22例,年龄35~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者于术前在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患者鞘内吗啡的初始给药剂量为5 μg/kg,相邻药物剂量比值为1∶1.1,剂量梯度依次为5.00、4.55、4.14、3.76、3.42、3.11 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下一例患者上升或下降一个剂量梯度。术后镇痛有效标准:若术后6、12、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3分,则认为术后镇痛有效;若任一时刻活动时VAS疼痛评分>3分,则认为镇痛无效。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ITM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ED50为3.468 μg/kg(95%CI 2.926~3.782 μg/kg),ED95为4.037 μg/kg(95%CI 3.746~7.127 μg/kg)。有2例(9%)出现皮肤轻微瘙痒,3例(14%)出现恶心呕吐,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ED50为3.468 μg/kg(95%CI 2.926~3.782 μg/kg)。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胎儿的影响,以探讨最佳的方法和药物剂量,方法:随机选择ASA I-Ⅱ级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按双盲原则分为5组,宫口开至3-4cm时,R1-3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0.33ml(2.5mg),0.50mg(3.75mg),0.67ml(5mg),注入容积均为2.51ml,用5%葡萄糖溶液添加,Y组单独硬膜外镇痛,C组为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作对照,R1-3各组当腰麻作用消失后,连续PCA泵,经硬膜外均给予0.175%罗哌卡因,输注背景速率为6ml/h,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2ml,Y组在孕妇宫口开至3-4cm时给予0.175%罗哌卡因(方法同R1-3组),监测VAS评分及改良Broman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NACS评分,出生即刻的婴儿脐静脉血的血气分析测定,产程,镇痛时间及PCA泵用药量和按压次数,镇痛后及产后副作用。结果:镇痛起效时间:R1,R2,R3组显著短于Y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Y组罗哌卡因用药量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SEA各组中,随着蛛网膜下腔药量的增加,运动神经阻滞逐渐加深,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3.75mg,60min后给予0.175%罗哌卡因PCEA,能使产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母婴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骨科下肢矫形手术患儿507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0月~8岁,8.5~34.0 kg.按年龄分为2组:<6岁的患儿采用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组(n=308);≥6岁的患儿采用自控静脉镇痛组(n=199).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复合0.25%布比卡因骶管阻滞下进行手术,术后给予吗啡镇痛,背景输注速率15μg~(-1)·kg~(-1)·h,PCA量15μg/kg,锁定时间10 min.于术后4、24、48 h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或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程度.于术后24、48 h时记录PCA次数和吗啡剂量;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水平、PCA次数、吗啡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控制静脉镇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7.
Spinocath导管针用于老年病人连续腰麻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 Spinocath导管针用于老年病人连续腰麻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病人60例,年龄 60~80岁,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Ⅰ组连续腰麻组;Ⅱ组连续硬膜外组。两组都选择L2-3或L3-4做穿刺点。I组插入24G Spinocath导管针,两组局麻药均为0 5%布比卡因。I组负荷剂量为1.5~2.5ml,Ⅱ组负荷剂量为8—13ml,手术时间如超过2h,再注入l/3负荷剂量。两组术后都接微量输液泵进行术后镇痛,镇痛药液均为0.125%布比卡因+0.0006%芬太尼,I组负荷量为0、5ml,背景剂量为0.5ml/h,PCA单次注药0.5ml,锁定时间为8min。Ⅱ组负荷量为2ml,背景剂量为2ml/h,PCA剂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两组术后镇痛时间均为50h。观察术中阻滞感觉神经的时间,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血压及心率下降程度,术中辅助用镇痛镇静药情况,术后镇痛VAS评分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Ⅱ相比,I组阻滞感觉神经显效时间明显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给药后5min血压的下降程度明显降低(P<0.05);病人辅助用芬氟合剂量明显减少(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恶心、呕吐、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而头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Spinocath导管针用于老年病人连续腰  相似文献   

18.
异体手移植的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成分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对异体手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微柱凝胶技术对输注血进行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在净化间用去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红细胞悬液。结果 在2例观察病例中,无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结论 通过成分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相关免疫排斥反应,这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6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2.5mg+芬太尼2.5μg后30min,PCEA输注0.075%丁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的混合液,随机双盲分为三组:A组为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B组为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输注速率6ml/h;C组为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