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培养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方法 运用实验对比研究法,对实验班采取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对照班按传统方式进行临床教学.经过2年的实施,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试,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培养模式是根据急救需要建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培养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方法运用实验对比研究法,对实验班采用教学改革新模式,对照班按传统方式进行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实施,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社会需求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四三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三个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以实施预防战略思想全程教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社区实习教学“三个模块”为教学改革主线;以教学大纲、实习基地、评价体系“三个建设”为教学改革基础。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试,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四三培养模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设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方法]采用实验对比研究法,实验班采用"一五三"培养模式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方式进行全程教学,经过实施,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教学改革,实验班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践)、急救护理学、正常人体学Ⅰ、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班。[结论]"一五三"培养模式教学激励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 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 级高职护理1 班为实验班( 40 人) ,采取TBL教学方法;护理2 班为对照班( 40人)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 比较两个班成绩(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和调查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班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班,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理论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TBL 教学法运用于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可有效的提高学生急救操作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适合急救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早期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模式。方法根据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课程整合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在2006级护理本科专业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班实施基于选题的系统化科研训练计划,并与对照班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科研基本知识、科研能力提高以及科研量化考核等主要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项目所构建的基于选题的早期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方式,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方法在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实验班,入学时即按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并实施“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途径;在2009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对照班,按传统基础一临床一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学生认为“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合理或比较合理;80%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安排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上课对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很有帮助或有帮助;86%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帮助或有帮助。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毕业生的评价显示,实验班在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知识、观察病情、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综合素质6个条目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O.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解决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脱节的难题.“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的培养途径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难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入院护理课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入院护理课堂设计.[方法]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入院护理课程设计对照研究,实验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班护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班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班护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与临床工作很好地对接.[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入院护理课堂设计,突破了以往传统授课弊端,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入院护理课堂设计。[方法]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入院护理课程设计对照研究,实验班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班护生进行调查,并对两班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班护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与临床工作很好地对接。[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入院护理课堂设计,突破了以往传统授课弊端,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培养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方法 对护理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实验班采取预防渗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社区实习教学模块;对照班按传统方式进行全程教学。结果 分教学阶段组织各相关学科对实验班及对照班护生进行教学改革效果测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班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结论 上述教学法有利于引导护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护生人际交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强化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运用整体护理的思维,探索整体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方法 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取传统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以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班护生的职业素质、护理评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与对照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以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对强化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仿真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实习的100名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增设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实习效果,包括出科操作考核、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手术医生评价、患者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各项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仿真模拟教学能使护生更系统、更快掌握专科实践技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护患、医护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培养手术室整体护理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五一体”教学模式(课岗一体、双师一体、教做一体、学做一体、教评一体)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方法将2个大专班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54名和对照组52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试验组按照“五一体”教学模式授课,学期结束后,两组护生进行内科护理临床能力综合考核,比较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84.17±5.12)分,实训考核(86.98±3.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9.37±6.22)、(80.96±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3,6.43;P〈0.01)。对试验组37名护生进行随访,其中81.1%的护生表示“五一体”教学模式对提高她们的临床适应能力有帮助。结论“五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循证护理教育对培养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教育培养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02名护理大专生按实习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护生除接受学校和医院现行的标准实习教育培训外,额外接受循证护理教育培训。两组护生在实习前后填写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结果测试结果存在组间差异(P〈0.05),试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与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我校2007级中专护生共4个班,随机选取一、二班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三、四班为对照组(未心理干预组)。实验组共90人,对照组共92人。对照组仅在学生入校后第2学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实验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分别在学生入校后第2学期和实习末进行SCL-90问卷调查,并对两组的临床护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护生SCL-90得分均显著下降,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呈全面性正向反应)。实验组护生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付复杂护理工作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结论护理教育在强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更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利于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实习过程中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10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自我管理模式组)与对照组(传统模式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严格的实习管理,实验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2组迟到次数、旷工次数及理论、操作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迟到平均次数和旷工平均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理论、操作考核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护生实习过程中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确保护理安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BL教学查房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05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查房模式,以2004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每月1次,持续10个月,对照观察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 - CV),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PBL教学查房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情感教育对学生职业信念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学生的职业信念与临床护理情感教育的关系,为促进护理队伍持续稳定发展寻找对策。方法将2006-2007届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2008-2009届学生作为试验组,加强护理专业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扶正,通过自制"学生职业信念问卷调查表",对比两组干预后职业信念差别。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职业信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愿意从事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从35.2%增加到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专业情感教育对学生坚定护理职业信念有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护理专业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对促进护理队伍持续稳定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2006级三年制护理专业131名学生作为试验组。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200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124名学生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将2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89.31%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与患者交流的主动性,96.95%认为增强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93.13%认为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90.08%认为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的差距。91.60%认为促进了护士角色的转换。结论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适应于医学模式的转蛮及社会发展的需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0月选择我校2011级180名护理专科学生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护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以护理安全教育为基础的高职高专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将2010级406名大专生为对照组,2011级416名大专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根据各章节内容选择相关的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案例进行讲解,课后进行情境模拟学生法庭,并要求学生书写反思日记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以及实习期间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及实习期间护理安全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护理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