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治愈率为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检查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显著低于治疗前,葡萄糖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可显著改善感染症状,对患者损伤小,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与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3-06—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35例,2组患者均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同时应用腰大池引流,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4.59±3.42)×106 L-1、(0.95±0.69)g/L、(3.12±0.51)mmol/L,观察组分别为(5.89±1.56)×106 L-1、(0.46±0.22)g/L、(4.64±0.61)mmol/L,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一致,各病原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应用腰大池引流能显著提高治疗颅脑外伤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脑脊液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不同的给药途径,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颅脑手术后并发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性颅内感染患者56例,分为3组:(1)静脉给药组:稳可信500mg静滴,q12h;(2)鞘内给药组:通过鞘内注入稳可信0.3mg/(kg·d)+地塞米松1mg,鞘内注射,q12h;(3)静脉+鞘内给药组:按以上两种方法联合给药。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静脉给药组、鞘内给药组、静脉和鞘内给药组,治愈率分别为26.7%、60.0%和61.9%;细菌清除率分别86.7%、100%和100%,疗程分别为22.8d,15.2d和11.5d。结论万古霉素对术后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颅内感染疗效确切,鞘内给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开颅后颅内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每隔12h进行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40mL。完毕后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盐水混合液5mL(万古霉素浓度为4mg/mL)。B组每隔12h使用引流管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浓度同上。夹闭引流管,2h后打开,然后引流,同时注意每24h视脑脊液压力的引流量控制在100~250mL范围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控制在7d内。若拔管后仍未完全控制感染,可根据病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结果 A组治疗前脑脊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例,变形菌属感染6例。B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2例,变形菌属感染5例。A组治愈率为81.67%,B组治愈率为95.00%。A组有效治疗时间为(8.92±1.51)d,疼痛明显占61.67%。B组置管时间为4~6d,有效治疗时间为(6.63±1.26)d,引流管拔出后腰椎穿刺主要药物(1.12±0.29)d,疼痛明显占21.67%。2组均未有癫痫发作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 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 2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感染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重症颅内感染6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抗生素静脉给药+脑室内、鞘内应用抗生素联合脑脊液外引流组。根据病情选择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或脑室外引流管,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抗生素,每天持续引流排出脑脊液100~300ml,引流持续时间一般3~15d,最长20d。对照组为传统抗生素静脉给药组。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快,感染控制时间短,平均治疗天数(9.96±1.37)d,减少了并发症扣后遗症,病死率降低,疗效显著。治疗组有效率达到100%,好转率提高到90%,病死率10%,无严重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内、鞘内应用抗生素联合脑脊液外引流,可使脑脊液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能不断置换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的炎性脑脊液、减轻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对神经组织的损害,是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对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1例确诊狼疮脑病患者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CSF水平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略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方案均能够降低CSF水平,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略高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狼疮脑病患者的预后,降低CSF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鞘内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及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鞘内注药法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1例,比较2组体温、脑脊液白细胞变化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等量灌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8例(57.1%),2周内降至正常者13例(92.9%).腰穿组17例均治愈;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3例(17.6%),2周内降至正常者10例(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等量灌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 d内下降率明显高于腰穿组者(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能快速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含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尽早、及时、足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屏气试验研究健康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吸烟者46例,男性健康不吸烟者42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多普勒频谱,检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嘱受检者做屏气试验,记录屏气末双侧MCA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同上,并计算屏气前后各参数变化率,通过参数变化率的大小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 屏气后两组MCA峰值流速均表现为随屏气时间延长而增快,两组的PI及RI均降低,屏气前后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SV变化率为(23±7)%,不吸烟组为(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I值变化率为(19±5)%,不吸烟组为(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RI值变化率为(21±6)%,不吸烟组为(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吸烟者屏气后MCA的PSV、PI及RI的变化率均较健康不吸烟者减低,吸烟可使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局部激素缓释片应用对脑内血肿清除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对兔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2只兔子随机分为A(对照组)和B(治疗组)两组并应用自体血注射法建立脑内血肿模型。A组行常规血肿清除术;B组于血肿清除术后,在血肿残腔内置入地塞米松缓释片。检测两组兔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比较。结果A、B两组患侧大脑半球含水量分别为(83.61±0.62)%和(81.53±0.59)%,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血清MBP分别为(6.18±2.13)μg/L和(3.35±1.29)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值(1.78±0.76)μg/L,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MBP增高,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片后显著降低,提示该方法是预防和治疗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纤溶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4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纤溶治疗(A组),36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终池持续引流+脑室内及鞘内纤溶治疗(B组)。结果 A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为(9.3±3.8)d,B组为(7.6±2.7)d,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A组的有效率为57.5%(23/40),B组为80.6%29/36),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脑室内与鞘内纤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RCMG)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RCMG患者34例(A组),单纯手术切除肿瘤治疗RCMG患者25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5周,明显高于B组患者(29周;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B组患者死亡危险高于A组(P〈0.01)。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于脑复发恶性胶质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晚期肺癌的住院患者102例,按照是否接受介入化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8.1±9.5)vs.(30.2±4.3),(27.3±10.2)vs.(3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焦虑检出率和抑郁检出率相比对照组亦低(13.0%vs.23.0%,12.0%vs.24.0%,P0.05)。除客观支持因子外,研究组SSR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介入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未接受此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吻合器在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对120例神经外科手术切口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皮肤缝合,根据缝合方法分为吻合器组和传统组,各60例;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传统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切口。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缝合速度、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吻合器组缝合速度为(9.5±0.7)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7%(/60),无切口感染及切口缘皮肤坏死病例;传统组缝合速度为(3.4±0.3)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0%(6/6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2/60),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为13.3%(8/60);两组切口吻合速度及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皮肤吻合器缝合皮肤切口较传统丝线缝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 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术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位置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豆纹动脉位于肿瘤外侧(外侧组),13例豆纹动脉位于肿瘤内侧(内侧组)。结果外侧组肿瘤全切除17例(68.0%,17/25),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4例;内侧组肿瘤全切除4例(30.8%,4/13),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6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显著(P〈0.05)。外侧组术后没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加重;内侧组新发神经功能障碍4例(30.8%,4/13),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两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明确岛叶肿瘤的解剖学特征,特别是豆纹动脉的位置对决定手术切除方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探讨抗Hp治疗对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1w内住院的TIA患者(TIA组,n=84)和健康查体的离退休人员(对照组,n=78),检测血清HP抗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28)。抗Hp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复查Hp抗体及CRP。结果 TIA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05%vs 51.28%,χ2=5.34,P<0.01)。TI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0±5.01 vs 1.37±0.89,t=8.17,P<0.01)。Hp阳性TIA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7.37±6.00 vs 2.63±1.82,t=6.94,P<0.01)。抗Hp治疗后CRP显著降低(6.88±6.24 vs 2.81±2.39,t=3.34,P<0.01)。抗Hp治疗组TI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 25%,χ2=4.04,P<0.05)。抗Hp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4.29%,χ2=4.60,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有关;CRP升高在Hp相关TIA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TIA患者复发率,同时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