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间,选取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患者120例,包括传染性肝病,结核,艾滋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静脉采血及输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采血及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实验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及穿刺.统计对比2组的操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血及输液总操作时间、穿刺次数(5.1±1.4)次(1.2±0.1)次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实验组患者血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传染科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则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比较两组血管保护、静脉炎发生数、药液外渗等。结果 实验组血管损伤、静脉炎、药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可明显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其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采取动脉血气在HIV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传染性疾病科住院的行动脉血气分析的HIV患者共12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选用7号针头连接一次性动脉采血专用针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动脉采血专用针行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疼痛程度上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在HIV患者行血气分析时,采用7号针头连接一次性血气分析专用针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潘传红 《中外医疗》2010,29(6):26-26,28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静脉穿刺的采血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采血,与传统注射器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比,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3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2种静脉采血方法采血造成标本污染、血液凝固及血液污染患者和医护人员,受注射容器限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采用真空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使用注射器采血成功率高,且省时省力,是一种良好的股静脉穿刺方法。结论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采血方法优于传统股静脉采血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与注射器应用于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8例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12例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09例次。结果观察组刺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9%VS 66.98%﹙P0.05﹚,出血率、静脉炎症率、血栓形成率均减低(P0.05)结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采血患儿出生后至2岁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5ml或10ml无菌空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实验组则采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观察2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抽血质量,抽血时间都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应用效果好,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与建立静脉通道所需时间。方法将100例将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真空负压技术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完成采血与静脉输液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采血与穿刺所需时间,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能同时完成输液和采血两项操作,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并为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艳  崔二平 《求医问药》2014,(3X):252-25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均采用一次性Y型留置针。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3.33%:血管充盈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为90.9%,对照组为88.89%;血管充盈不良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为80.65%,对照组为44.83%;留置时间达三天,实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64%。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科8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血管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总例次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临床可比性。结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输液治疗,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皮肤的自身保护机制也就相对较弱,由于静脉留置针可能对患者造成静脉栓塞的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含量较高,很容易导致患者血管中出现高凝固、高凝血块等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留置针输液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先进的治疗方式。留置针穿刺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保证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问题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新方法。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乳腺癌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发生皮下积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积液腔内置入静脉留置针接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对照组用注射器穿刺抽吸积液,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实验组第一次抽积液量较对照组多,但换药次数和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人自觉不适的症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接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好,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究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科室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患者2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10人。其中实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及操作所需时间等。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成功率可以达到80%,整个操作时间缩短了约4分钟,置入的导管在静脉内停留时间增加约30小时,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静脉置管手术有着独特的临床疗效,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情况匹配相应能级护士和视觉辅助技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CT增强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采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媛  汪红  王凤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64-6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动脉穿刺的采血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和一次性5 mL、10 mL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采血。在采血量相同的前提下,计算标本合格率、动脉血分辨率、一针多用性、同时并评价和记录每次穿刺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成功率高,且省时省力,是一种良好的股动脉穿刺方法。结论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云  胡春芳  章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48-1849
目的 探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技巧在小儿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9月住院需经手足静脉输液治疗行传统静脉穿刺失败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技术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应用头皮静脉穿刺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程度达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 利用强光手电照透定位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基本上可以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多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率,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延长留置时间,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治疗组静脉留置针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改进组的固定法减少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成人桡静脉穿剌临床运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1日0:00时-2011年1月31日24:00时住我科的病人136例,予手腕上部桡静脉处行血管穿剌静脉留置,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单号入实验组,双号入对照组,实验组使用22G型号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24G型号静脉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及留置时间.结果 22G型号静脉留置针比24G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堵塞及导管脱落少,留置时间长(P< 0.05 ).结论 提示对血管粗,易滑动,不易固定的桡静脉选择导管相对长,管径粗的22G型号留置针为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在临床输液中固定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行静脉留置针留置输液的病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穿刺点红肿渗血、导管折叠或移位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皮固导管固定装置固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明显优于传统的胶带固定法,减少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增加了患者使用留置针时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吴丽华 《当代医学》2009,15(36):121-12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治疗的优越性。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对成功建立静脉通道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单通道第一小时补液量进行评价。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上述各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优先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通路行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疾病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200例老年病人,并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与综合分析。结果:200例老年病人中,有193例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且无任何不良状况产生,成功率达96.5%。结论:对老年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该注意留置针留置前期及留置后期护理,做好留置前、后期的护理工作,能够避免病人并发症的产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