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软骨缺损可达到理想效果,但存在细胞数量不足及二次创伤等问题。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与聚乙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修复关节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制作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与聚乙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体、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自体软骨细胞与聚乙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体、聚乙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材料。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苏木精-伊红及Masson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软骨缺损处可见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柱状排列,软骨陷窝形成明显,可见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修复组织显示出透明软骨样,与周围软骨结合好,与底层骨结合紧密;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别;空白组软骨缺损处可见纤维样细胞。说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与聚乙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预定形态软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以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为细胞支架同种异体预定形态组织工程化软骨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构建的可行性。方法取1周龄乳兔肋软骨和关节软骨,收集体外培养第3~4代的软骨细胞,接种于塑为管状和片状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GA材料上。分别于6、12周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价。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有基质产生。种植6周后,管状和片状复合物生成软骨,结缔组织内可见炎细胞;12周时软骨细胞成熟。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与PGA所形成的复合物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可构建出预定形态软骨。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直接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直接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获取1个月龄兔耳郭软骨,分离消化后将软骨细胞种于PDLLA上形成复合物,6h后植于兔皮下,分别于6,12,18周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以及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s三色染色。结果:体内培养6周后,软骨细胞/PDLLA复合物中有基质分泌,软骨细胞不成熟,12周时,软骨细胞接近成熟并形成凹陷,18周时,新生软骨基本接近正常软骨。结论:利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直接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方法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新的软骨。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具有将免疫源性的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减少或防止了免疫反应的作用.目的:利用异体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观察其移植兔关节缺损后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乳兔软骨细胞扩增至第3代,种植到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对其进行生物特性的观察和检测.新西兰长耳大白兔36只,制造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空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组、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组.术后12周对缺损部位进行大体、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进行Wakitani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兔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呈多角形,细胞克隆呈铺路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I型胶原表达阳性.种植到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电镜观察与支架复合良好.三组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分别为(13.17±0.94),(12.31±1.89),(5.96±3.47)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各组.提示异体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可成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应用固态载体作为细胞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已有成功经验。尝试将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复合细胞后注入动物体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目的:探讨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的可行性。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威海市立医院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9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5~4.5kg,雌雄不限。编号后根据缺损处注入物质的成分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软骨细胞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36只大白兔分组后造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取同种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20%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混合,移植到缺损处进行修复。各移植组缺损处分别注入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据Wakitani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软骨缺损修复程度。②软骨细胞的性质形态,基质中胶原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结果:①移植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能很好地生长,4周时,缺损区完全填充。8,12周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外观相似,界限模糊。组织学检查:形成透明软骨,缺损处被修复。②电镜下:8,12周,修复组织中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及其周围排列不规则的、纤细的、均匀的和无周期性的Ⅱ型胶原。空白对照组仅见纤维修复,再生组织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③修复质量评分: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组和各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和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4周:(3.93&;#177;1.91),(4.56&;#177;1.07),(4.78&;#177;1.09),(8.44&;#177;1.13)分;8周:(2.80&;#177;1.45),(3.24&;#177;1.00),(3.33&;#177;1.00),(8.44&;#177;1.13)分;12周:(2.22&;#177;1.10),(3.01&;#177;0.69),(3.00&;#177;0.71),(9.00&;#177;0.87)分,P〈0.0011,但两组之间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并优于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负载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或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应用固态载体作为细胞支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已有成功经验。尝试将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复合细胞后注入动物体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目的:探讨液态载体或凝胶态载体材料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的可行性。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威海市立医院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9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5~4.5kg,雌雄不限。编号后根据缺损处注入物质的成分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软骨细胞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36只大白兔分组后造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取同种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20%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混合,移植到缺损处进行修复。各移植组缺损处分别注入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8,12周对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光镜组织学评估和电镜观察。据Wakitani评分标准,采用盲法对修复质量作出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软骨缺损修复程度。②软骨细胞的性质形态,基质中胶原性质、数量及排列方式。结果:①移植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能很好地生长,4周时,缺损区完全填充。8,12周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外观相似,界限模糊。组织学检查:形成透明软骨,缺损处被修复。②电镜下:8,12周,修复组织中可见多数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及其周围排列不规则的、纤细的、均匀的和无周期性的Ⅱ型胶原。空白对照组仅见纤维修复,再生组织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③修复质量评分: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软骨细胞组和各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组和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期差异均存在显著性[4周:(3.93±1.91),(4.56±1.07),(4.78±1.09),(8.44±1.13)分;8周:(2.80±1.45),(3.24±1.00),(3.33±1.00),(8.44±1.13)分;12周:(2.22±1.10),(3.01±0.69),(3.00±0.71),(9.00±0.87)分,P<0.001],但两组之间在各个时期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结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并优于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负载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或单纯的氧化聚乙烯和氧化聚丙烯复合物软骨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7.
背景: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是微生物在生长条件不平衡状态时合成的产物,具有可降解性、热塑性,作为组织工程的新犁支架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评估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埘比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动物手术室完成.材料: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提供.6月龄雄性实验绵羊1只,体质量17kg,由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方法:切取绵羊膝关节软骨后,分离、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将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至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单纯细胞培养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1,2,6 h时的细胞黏附率:按培养液量与支架体积10 mL/cm3为标准浓度制备浸提液,并制备标准浓度1/16~16倍的浸提液,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接种于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二维支架上4,8,12 d,以Hoechst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二甲基亚甲蓝法测定糖胺聚糖含量.结果:第2代软骨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6 h的黏附率7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个浓度梯度的浸提液毒性均为O级;扫描电镜观察见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伸展良好,形态佳,细胞间连接正常,在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并分泌大量基质;流式细胞分析接种于材料上的细胞周期无变化;与培养瓶内软骨细胞相比,8d时,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三维支架上的细胞内牯胺聚糖浓度显著增高,12 d时,支架上的细胞内DNA量显著增高.结论: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早期细胞黏附率低,是其小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代单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包埋于骨与骨膜之间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探索一种关节内骨软骨缺损或单纯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5/2006-10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实验分组: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质量460~520g,随机摸球法分为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每组9只。实验方法:取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兔子膝关节的软骨消化成软骨细胞并在体外原代单层培养近2周;每只兔子的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部造成3mm×4mm×4mm的骨软骨缺损,在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各取两块3mm×4mm的髂骨洗去血细胞,充填软骨下骨缺损,松质面向关节腔,骨膜覆盖,软骨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物注入腔隙内;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不注射软骨细胞;骨膜移植组用骨膜修复。实验评估:分别在4,8,12周进行大体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蕃红花”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形态学以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软骨的生长情况,并按照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评分标准,对各组进行半定量评分,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软骨的生长情况: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软骨缺损被修复,外观与周围正常软骨没有明显区别,组织学检测为透明软骨或类透明软骨,软骨下骨修复完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缺损表面被纤维软骨修复,12周出现明显退变;骨膜移植组缺损被纤维组织及骨样组织修复,对应的髌骨软骨出现磨损的创痕。②3组不同时间点组织学评分: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4周分别是(10.83±4.40),(9.33±3.93),(5.83±1.94)分;8周:(15.17±4.71),(10.83±3.06),(6.67±1.51)分;12周:(15.83±4.58),(8.17±2.79),(3.83±0.75)分。在第8,12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可在重建软骨下骨的同时形成透明或类透明软骨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PGA)复合物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对喉甲状软骨的修复能力。方法消化分离乳兔肋软骨,获取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收养第2~3代培养细胞,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PGA三维可降解生物支架料上。结果 合物体外培养7~10d,可见呈蜘蛛网状基质产生。术后4周,修复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及坏死现象;组织学观察可见愈合面有软骨细胞生成和基质分泌。结论 骨细胞-PGA复合物可用于喉软骨缺损的修复,修复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修复喉软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种异体软骨细胞-聚羧基乙酸(PGA)复合物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对喉甲状软骨的修复能力。方法:消化分离乳兔肋软骨,获取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收养第2-3代培养细胞,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PGA三维可降低解生物支架料上,结果复合物体外培养7-10d,可见呈蜘蛛网状基质产生。术后4周,修复区愈合良好,无瘢痕及坏死现;这观察可见愈合面有软骨细胞生成和基质分泌。结:软骨细胞-PGA复合物可用于喉软骨缺损的修复,修复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节软骨几乎没有自身修复的能力,目前临床大多采用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修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由于自体软骨来源有限,异体软骨又存在慢性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可能导致预后不佳;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的软骨易于退化,导致修复效果不佳。目的:总结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两者共培养对同种异体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12-01有关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defect,allograft,chondrocyte,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缺损,同种异体移植,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3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能够把软骨细胞从坚韧的软骨中分离出来,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软骨细胞并繁殖出新生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培养增殖能力低,传代培养容易引起老化和去分化;而成体骨髓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少,随传代次数的增多成软骨潜能明显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两种细胞相互促进增殖和分化,作为种子细胞可减少软骨细胞增殖传代次数并节省软骨细胞数量,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可注射性水凝胶-几丁质是国际上最新兴起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它提供了一类新的细胞固定机制.目的:实验拟观察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几丁质凝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1/2006-03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2周龄新西兰白兔30只,体质量0.3kg左右,制备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第2代软骨细胞与几丁质凝胶混合,最终细胞浓度为2.5×1011L-1,注射入所建立动物模型的关节囊内;软骨细胞悬液组:细胞浓度为2.5×1011L-1;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第4,8,12周取材,取膝关节外侧髁观察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动物膝关节未出现明显红肿等炎症迹象.②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12周时,缺损区可见新生透明样软骨组织,表面光滑,与周围软骨界面难以辨认.软骨细胞悬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修复.③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新生组织内软骨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软骨细胞悬液组8-12周后新生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空白对照组表现为大量胶原纤维.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几丁质凝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效果明显,将几丁质凝胶作为移植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设计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适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接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后,一定设计的三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中的降解性。方法取乳兔肋软骨细胞,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经体外培养,体内皮下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一定时间取材,观察PGA纤维在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可见基质产生,未见纤维降解迹象;体内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4周后,新生软骨内仍有较多PGA纤维;8周时PGA纤维已基本消失;12周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未见任何PGA存留迹象。结论一定设计的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适合其生物降解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背景: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完全可降解性的生物塑料,但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而暂时限制了其普及应用。目的:拟采用溶剂浇铸法、热致相分离法、分子自组装法制作聚羟基脂肪酸酯支架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对3种多孔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工程材料学体外观察,于2007—10/2008—03在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由清华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友情赠送,聚3-羟基丁酸酯为中国江苏省南天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方法:①将1.0g马来酸化的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溶于50mL氯仿中,加热温度60℃持续1h,所得溶液倾倒在120mm培养皿中,室温下挥发1d,置冰干机48h,溶剂充分蒸发。同法以聚乳酸制备支架材料作为对照。②将0.5g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溶于20mL 1,4-二氧六环中,加热至80℃并不断搅拌使材料充分溶解,所得澄清液倒进50mL敞口烧杯后,迅速转移至液氮(-196℃)中孵育30min,置冰干机48h,除去溶剂。同法以聚乳酸制备支架材料作为对照。③将1.0g聚3-羟基丁酸酯溶于50mL 60℃氯仿中,得到澄清液后,每10mL溶液中加入2.5mL二氧六环,所得混合液用普通超声仪超声20min,4℃冷冻20h使溶液变成凝胶,用水浸泡凝胶1d,去水后-80℃冷冻1h,再置于冰干机中48h。主要观察指标:3种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空隙度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溶剂浇铸法制备的聚乳酸膜非常平滑,而厚度约200μm的马来酸化的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膜比较粗糙,且膜表面具有很多螺纹结构。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的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多孔支架比聚乳酸支架具有更大的孔隙度,平均孔径约达到500μm。分子自组装法制备的聚3-羟基丁酸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连续的三维网状结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50nm,与胶原蛋白的纳米纤维结构类似。结论:采用溶剂浇铸法、热致相分离法、分子自组装法成功制作出3种不同类型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支架材料,且其表面形态及孔隙结构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传统的方法修复软骨损伤,发生退变.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需要调节降解速度等性能,能在修复软骨损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目的:观察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月龄新西兰兔骨髓培养,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共培养制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建立兔髌股关节股骨髁部缺损模型,右侧36个膝关节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侧18膝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18膝造成缺损后留作空白对照.术后4,,12,4,6,8周取材,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修复大鼠缺损后,骨细胞分布较均一,泽与正常软骨相似,正常软骨界限消失,面细胞平行于关节面,层细胞排列紊乱,胞呈团状,质异染广泛,骨下骨形成及潮线恢复正常,周围正常软骨连接良好.而单纯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或缺损后未处理大鼠缺损边缘细胞呈团块状增生,部为纤维组织.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软骨细胞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适合作为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支架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的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易发生退变。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根据需要调节降解速度等性能,可能在修复软骨损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目的:观察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月龄新西兰兔骨髓培养,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共培养制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建立兔髌股关节股骨髁部缺损模型,在右侧36个膝关节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左侧18膝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另18膝造成缺损后留作空白对照。术后4,8,12,24,36,48周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复合物修复大鼠缺损后,软骨细胞分布较均一,色泽与正常软骨相似,与正常软骨界限消失,表面细胞平行于关节面,深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呈团状,基质异染广泛,软骨下骨形成及潮线恢复正常,与周围正常软骨连接良好。而单纯植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或缺损后未处理大鼠缺损边缘细胞呈团块状增生,底部为纤维组织。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软骨细胞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较理想的种子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适合作为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易丁修剪,制成微粉状皮内或皮下注射后,可见到成纤维细胞的移入及胶原的沉积,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整形修复临床实践.目的:验证脱细胞真皮经改建后作为软骨细胞移植载体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3-08/2007-0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材料:新生小牛的真皮层由北京元亨圣马生物研究所提供;体质量250 g的SD健康成年大白鼠24只,雌雄不限.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36只.方法:①取新生小牛背部真皮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分别用戊二醛和水溶性交联剂进行交联;再用生长因子对其进行纤维表面修饰.②取SD大白鼠,于大鼠脊柱两侧各设计3个长方形皮瓣,分别植入两组交联后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2,6,12周取出植入物.③取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其左侧关节面取原代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并接种于复合后的ADM上进行培养.将实验组兔右侧后肢造成软骨缺损,植入含有自体软骨细胞的ADM,再将生物胶滴加于载体表面;对照组兔右侧后肢造成软骨缺损后分层缝合伤口.分别于第4,12,24周取材,对照组每次取2只,实验组每次取5只.主要观察指标:①交联效果的比较.②兔软骨缺损修复结果.结果:①经戊二醛交联后的ADM植入大鼠皮下后有强烈的炎症反应,并有组织出血坏死:而经水溶性交联剂交联的ADM的组织相容性较好.②在植入接种有自体软骨细胞的ADM24周后大白兔股关节的软骨缺损修复完好,附和的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ADM本身基本降解.结论:经脱细胞及纤维改建和交联及生长因子修饰的ADM孔隙均匀,组织相容性好,适于细胞黏附及长期生长.ADM胶原支架在兔体内可基本降解,未见排异反应,移植24周后见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聚羟基烷酸酯是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强度高模量的聚羟基丁酸脂与聚羟基戊酸脂按一定比例组合,采用熔铸颗粒沥取法制备的新犁支架,经检测其具有高孔隙度的三维网状结构、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等优良特性.目的:评价聚羟基烷酸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3-06/2004-03在中山大学组织胚胎实验室完成.材料:聚羟基烷酸酯支架和膜的孔隙率>85%,孔径大小为100~350 μm.方法:原代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三四代后,接种至聚羟基烷酸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单纯细胞培养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2,3周采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培养5,10,14 d用Hoechs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BCA泫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聚羟基炕酸酯纤维较粗,且透光性差,在相差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第3,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全聚羟基烷酸酯膜上2 h后即大部分黏附,3 d后伸展良好,呈纺锤彤或梭形,培养接种1周后,取2个膜状聚羟基烷酸酯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可.培养接种2周后,骨髓基质千细胞增殖明显,呈梭形密布于膜状聚羟基烷酸酯上.细胞在聚羟基烷酸酯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1周开始细胞间连接,3周广泛连接,分泌大量基质;培养接种3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较第2周无明显变化.定量测定接种的细胞内DNA含量和蛋向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羟基烷酸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手段.目的:应用藻酸钙凝珠一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观察损伤近期修复情况.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左膝取软骨细胞,右膝造模.采用体外培养后的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复合海藻酸钠凝胶,混入CaCl2溶液中制成串珠状凝珠,体外培养4周.实验组植入海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复合物,对照组植入不含细胞的海藻酸钙凝珠,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纳入新西兰大白兔30只,除其中1只术后单侧膝关节僵硬强直外,其余均未见手术后关节活动障碍,所有动物术后无感染,无死亡.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对照组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空白组修复不明显,以纤维软组织修复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表达II型胶原为主,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着色较淡,Ⅱ型胶原表达量少.空白组修复组织不表达Ⅱ型胶原.结果提示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有较好效果,表明自体软骨细胞复合藻酸钙凝珠能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一种组织材料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良好,但存在降解速度快等弊端。将其与软骨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后,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从而更利于提高再生组织的速度和质量。目的:以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的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作为支架材料,观察细胞叫、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在体内形成新生软骨组织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7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6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软骨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实验组3只,单纯小肠黏膜下层对照组3只。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培养基中加入软骨起源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地塞米松10^7mmol/L和维生素C50mg/L)培养3周。将细胞悬液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上形成软骨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实验组用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移植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耳郭软骨缺损部位,对照组以单纯小肠黏膜下层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种植后4,10,16周取缺损区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诱导软骨细胞一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在植入体内16周时材料明显被吸收完全,且有软骨生成,与正常组织未见明显区别,但修复层软骨较薄。经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an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检查证实为软骨组织。结论:经诱导的软骨细胞一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在动物体内能够形成新生软骨组织,比单纯小肠黏膜下层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