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永常 《江苏医药》2002,28(8):614-615
目的 评价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999年间应用可吸收SR-PGA螺钉治疗骨折内固定17例,其中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1例。采用局部功能评定和术后不同时期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3-40个月),优12例,良3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 可吸收SR-PGA螺钉是非承重的松质骨骨折,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无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留在关节内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罗斌  康小平  阳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18-3020
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自身增强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 acid,SR-PGA),自身增强聚丙酯(self reinforced poly-L-Lactic acid,SR-PLLA)]将骨折复位后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内骨折1~3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5个月,关节功能评价(AASO):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能被完全吸收骨化。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新材料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SR-PGA、PLLA)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棒、治疗肩、肘、髋、膝、踝关节内骨折98例。麻醉下常规关节手术入路,骨折解决对位,选用螺钉、固定棒1-2枚固定,钉尾部埋于关节软骨面下1mm。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d后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98例均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优良率达97.9%,结论:使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关节粘连,感染机会,对于关节内骨折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国产可吸收螺钉固定并进行疗效分析,术后以石膏辅以托外固定3-4周。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感染、积液等并发症。随访5-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7~13周,平均10周,随访病例中优良34例,优良率达91.8%。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5.
钟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83-2485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中145处骨折采用可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法、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进行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结果76例患者随访6~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12个月。145处骨折中,骨愈合122处(86.2%),骨不连8处(5.5%),畸形愈合12例(8.3%)。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5.5±1.5)个月,开放性骨折(6.8±1.2)个月。可膨胀髓内钉只发生1例畸形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以及带锁髓内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材料,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的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amma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随访1~24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amma钉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均良好,但Gamma钉内固定相比DHS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可吸收钉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09年4月间带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及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1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骨性愈合,背伸45°~50°,掌屈55°~60°,手部握力平均提高2级。随访9~16个月,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可吸收钉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新鲜闭合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Herbert螺钉组(n=18)和石膏组(n=18),术后或石膏固定后每个月腕关节拍X线片1次,2个月后每2周拍X线片1次,直至骨折愈合。对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随访9~18个月,平均13.5个月。螺钉组18例(100.0%)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5.20±2.94)周;石膏组18例中,15例(83.3%)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0.30±3.72)周(P〈0.05)°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螺钉组为(16.30±2.86)周;石膏组为(25.20±7.85)周(P〈0.05)。腕关节活动范围:螺钉组为(101.80±5.57)°;石膏组为(91.50±5.88)。(P〈0.05)。结论经皮微创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腕舟骨腰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好、患者更早重返工作岗位,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黄细军  姚昊 《江西医药》2010,45(3):222-223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内骨折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取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36例,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以及局部反应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四肢关节内骨折理想内固定物,其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关节内骨折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ynamic Hip System)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egazzoni's手术方法.DHS钢板内固定。结果临床治疗6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关节活动优良者95%,骨折愈合率为96.1%,髋内翻2例.占3.2%,断钉1例.取出后重新固定愈合。结论DHS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6例新鲜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6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3~12个月,X光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为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32例,平均年龄35岁。使用6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均为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均采取石膏外固定制动。结果本组5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2.31%。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比其它固定更适合用于内踝骨折,并降低病人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新安  牛奔 《中国医药》2008,3(1):49-5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胫腓骨患者采用闭合复住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有3例患者延迟愈合,采用髓内钉动力化后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余患者均在3-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此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确切、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建中  成正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70-3371,3374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钉联合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用可吸收肋骨钉联合镍钛合金环抱器在全麻下行肋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41例胸廓全部恢复正常,4例由于病情较重,只选择胸壁软化区关键肋骨固定,术后胸廓稍有畸形,但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骨折基本愈合,3-6个月恢复正常活动。结论可吸收肋骨钉联合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适应证广,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呼吸道功能效果显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雄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26-27,29
目的观察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延期动力化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5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平均3.1个月)呈现骨性愈合,在术后12个月左右取出剩余髓内钉和锁钉;2例患者术后依然感觉骨折处疼痛,2例对负重有恐惧感,4例膝关节僵硬,其余22例未见功能异常;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断钉、感染、关节损伤病例。结论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满意,在治疗时需要注意科学判断手术时机,合理选择锁钉。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骨折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在骨与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86例骨折病人,应用范围为四肢关节及邻关节部位,长骨的骨端以及长斜面的骨干骨折,尤其是深部的髋关节周围骨折更适宜。手术方法与普通金属钉内固定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需要攻丝。术后处理与金属钉内固定完全相同。结果:随访178例未见可吸收钉自身引起的直接并发症,2例术后过早拆除外固定,其中1例发生再骨折,另1例出现骨不连;1例因皮下留量过长,2月后继发感染。结论:可吸收钉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好,可在体内溶解并吸收,勿需二次手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物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孙红亮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44-45,47
目的探讨老年人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2005~2011年,本院收治4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骨折分型不同,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同定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术中均应用C型臂透视。术后成功随访。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12~24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接受X线检查,其中,接受关节置换患者22例,术后12个月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1%(20/22);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同定术16例,优良率为75%(12/16),骨折愈合率为94%(15/16);接受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8例,优良率为75%(6/8),骨折全部愈合。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综合考虑患者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形臂x射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所有患者x射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2l例患者中优13例(61.9%),良8例(38.1%),优良率为100.0%。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型Pilon骨折患者19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7.3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Mazur评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骨折愈合18.5周(15-27周),术后6个月踝关节Mazur评估:优5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3.7%。1例术后发生关节僵硬,3例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无严重内固定感染病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