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ASA Ⅰ ~ Ⅱ级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观察组麻醉用药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麻醉用药为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观察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术中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胃区疼痛、恶心等牵拉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改善麻醉效果,降低牵拉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观察1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镇静,应用咪达唑仑对观察2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镇静,评价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OAA/S镇静评分为(1.3±0.3)分,低于观察2组患者的(2.5±0.4)分(P0.05),停药苏醒时间早于观察2组患者(P0.05),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3%(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临床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IS监测对电针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针麻组,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予以针刺连续刺激,频率30~100 Hz;咪达唑仑加针麻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和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连续针刺刺激。监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患者的BIS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但在切皮时针麻组BIS值最高(P<0.05),咪达唑仑加针麻组BIS值最低(P<0.05),填塞纱布时,针麻组BIS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8 h、24 h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BIS值可以作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针麻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用于ICU患者镇静的适用范围及其效果.方法:选择96例重症镇静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异丙酚组,比较两组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两种维持镇静的效果.结果:咪达唑仑组维持剂量相对异丙酚组小(P<0.05),药物调整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起效时间长于异丙酚组(P<0.05),停药后复苏时间长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异丙酚适用于短时间镇静,咪达唑仑适用于长时间镇静,ICU患者镇静治疗患者应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腔手术时,内脏牵拉反应一直是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以往我院常规应用哌替啶、氟哌利多(哌氟合剂)或芬太尼、氟哌利多(芬氟合剂),但效果有时不尽人意。近年来,笔者在术中辅助应用异丙酚与氟哌利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门诊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15.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硬膜外阻滞麻醉5 min(T1)、10 min(T2)、15 min(T3)和20 min(T4)的舒适度(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寒战、口干、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取得更好的舒适度和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麻醉前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结果:观察组完全遗忘率92.4%,对照组完全遗忘率68.1%,观察组完全遗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为(1.58±0.34)分、(1.72±0.56)分,对照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为(1.25±0.21)分、(1.37±0.29)分;观察组给药20min、40min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中镇静作用明显,同时也可帮助患者遗忘麻醉及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加盐酸哌替啶联合米非司酮片应用在早期人工流产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00例孕40~70天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于术前24h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入室后缓慢静推盐酸哌替啶50mg,术中予咪达唑仑0.05~0.08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2mg/kg;比较两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基本相当,但镇静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哌替啶、咪达唑仑联合米非司酮片在人工流产中具有明显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芬太尼+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将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编号单双性将其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芬太尼+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镇痛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单独麻醉相比,芬太尼+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诱导和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Ⅰ级)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分别记录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烦躁明显少于七氟烷组。结论咪达唑仑和七氟烷合用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2组,M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M+F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镇静后,2组Ramsay评分均在合理的镇静范围。M+F组镇静后2h、4 h、6 h、8 h、10 h、12 h Ramsay评分较M组更接近理想的镇静终点(P均<0.05)。2组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PAED评分与FLACC评分降低幅度更明显(P均<0.05);M+F组镇静后2 h、4 h、6 h、8 h、10 h、12 h 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P均<0.05)。M+F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准确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M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M组(P均<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躁动,还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重点研究清醒镇静是否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进行清醒镇静,是否能够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进行清醒镇静副作用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0例,采用肌间沟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前5分钟静脉单次注射咪达唑仑40μg/kg,3分钟后静脉单次注射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40μg/kg/hr、舒芬太尼0.05μg/kg/h持续输注维持至术终。观察唤醒时间及术中记忆情况。观察镇静深度评分(Ramsay评分法)。结果: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5、10分后呼吸减慢至(15.1±1.3)bpm(P<0.05),心率、血压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0.05),SpO2下降(P<0.05),镇静适中而满意(Ramsay镇静评分3.67±0.42分)。结论: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满意的清醒镇静效果。不同病人间对此种给药方法及剂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此因根椐病人情况进行用药量调整。此种方法应加强呼吸管理及监测,防止由呼吸抑制所致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皮肤病患者镇静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需行镇静处理的住院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右关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12h的Ramsay评分值、镇静满意度、镇静期间相关并发症(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谵妄)的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值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但右关托咪定组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需要处理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的呼吸抑制与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较,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更好的镇静选择,对于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联合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泵入,观察组联合使用中药自拟方。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2组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镇静效果。同时对用药前后呼吸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咪达唑仑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咪达唑仑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各呼吸动力学指标值及血压下降、恶心、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自拟方可起到联合镇静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咪达唑仑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DF组(n=30):D组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镇痛;DF组则用盐酸哌替啶+氟哌利多。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Ramsay评分,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躁动、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指令的配合率和外科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结果:两组T2-T4时Ramsay评分显著高于T0时(P<0.05);D组T3-T4时Ramsay评分高于DF组(P<0.05);T2-T4时,D组MAP、HR低于T0时(P<0.05),D组MAP、HR低于DF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DF组(P<0.05),而呼吸抑制、躁动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D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镇静镇痛效果良好,能使患者在安全舒适中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麻醉中病人常有紧张、焦虑、内脏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出现短暂的难以忍受的强烈的刺激,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本研究通过观察咪唑安定--芬太尼与度冷丁--氟哌利多辅助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作用,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硬膜外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更快的制止硬膜外阻滞麻醉引起的寒颤。方法:90例女性(18~45岁),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手术患者,分为三组(n=30)给药治疗。I组:地塞米松0.2mg/kg;Ⅱ组:曲马多0.5~1mg/kg 氟哌啶0.0025~0.05mg/kg,Ⅲ组:哌替啶0.5~1mg/kg 氟哌啶0.0025~0.05mg/kg。结果:哌替啶 氟哌啶(哌氟合剂)组,比其他两组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更佳、起效更快。结论:哌氟合剂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佳、起效快、生命体征稳定,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术中起到的镇静效果和有效剂量。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每组40例。甲组、乙组、丙组分别用右美托咪定0.25、0.5、0.75μg/(kg·h),丁组给予50μg(kg·h)咪达唑仑镇静。利用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四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Ramsay评分均在2~4分,无过度镇静和烦躁不安病例,T3-T5时明显优于甲组和丙组,T5时明显高于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并且定量0.5μg/(kg·h)时镇静效果最佳,可以作为适宜剂量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