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对循环的影响.方法 106例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 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气管插管前后SBP、DBP、MBP、HR和RPP的变化.结果 SGB对气管插管循环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插管后SGB组1 min (T3) 、5 min (T4) 、10 min (T5) 时SBP、DBP、MBP、HR、RPP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右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明显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冠心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焕初  姜金玉  刘景诗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16-818
目的评估术前两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心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8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VLC)的冠心病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GB)、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组和对照组各1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前(T0)、SGB后10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测量并记录心率、血压;并于SGB前(T0)和麻醉后4h(T4)抽血查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R-SGB组患者阻滞后10min的心率和阻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T2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T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SGB组和R-SGB组患者T2时点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T4和T0血清cTnI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4时点血清cTnI含量,L-SGB组和R-SG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SGB组与R-SG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R-SGB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L-SGB和R-SGB对冠心病行TVLC的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且L-SGB较R-SGB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的效果。方法:将确诊合并冠心病、无近期心肌梗死的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右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后全身麻醉;B组只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前和诱导、麻醉用药相同。观察记录气管插管时和手术开始10 min后血压(MAP)、心率(HR)、率压比积(RPP)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以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A组在SGB后HR、MAP、RPP显著下降,与B组比较,麻醉前、插管即刻、术中10 min HR、RPP明显低下。结论:SGB能显著改善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氧供需平衡,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气管内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R—SGB组。记录入室(t0)、SGB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各时点的SBP、MAP、DBP、HR,并计算RPP。结果 Ⅰ组SBP、HR、RPP、MAP于插管后1、3、5min均显著升高,与插管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Ⅱ组插管后各参数与插管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插管后1、3、5min各时点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 R—SGB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观察无肌松药气管插管联合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口咽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口咽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肌松药全麻诱导组(无肌松组)和无肌松药全麻诱导联合右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联合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L)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及患者手术后4、8、12、24 h各时点的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气管插管满意率及术后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在T2和T3时点的MAP和HR较无肌松组有明显降低;且在T2及T3时点HR减慢,联合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较无肌松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肌松药气管插管联合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优良,并能减轻术后咽痛.  相似文献   

8.
先择36例ASAI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SGB级、SGB+F(前大尼)组,每组12例.观察气管插管前后SBP、MAP、HR和RPP普化,结果提示,SGB对气管插管循环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插管瞬间、插管后2min、5minSBP、MAP、HR,RPP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GB+F组则基本能消除气管插管时的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即时给予DEX时(T0),给药10 min(T1),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的变化。【结果】D组组间SBP、DBP、MAP、HR变化有显著性(P〈0.05);C组在T2、T3、T5、T6变化有显著性(P〈0.05);D组和C组比较,T1、T3、T4时点的SBP、DBP、MAP、HR的变化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DEX可以有效减低老年人全麻气管插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Disposcope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7岁,ASAⅠ—Ⅱ级,术前评估无困难气道因素,应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Disposcope内镜组(D组)30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及3min(T4)时记录MAP、HR,计算HR与SBP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记录患者24h插管并发症(口腔黏膜出血、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 D组各时点MAP、HR及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T2—T4时点MAP、HR及RP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Disposcope内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下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首次插管成功率升高,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全麻诱导插管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Ⅱ组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静卧首次(To)、给药后2min(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的HR、MAP、SpO2,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两组MAP和HR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刻MAP和HR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Ⅱ组T2~2MAP降低(P〈0.05);与L时比较,Ⅱ组T1-5,MAP升高(P〈0.05);与T0时比较,Ⅱ组T2HR降低(P〈0.05);与R时比较,Ⅱ组T3-5HR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增多(P〈0.05)。结论与静脉快诱导相比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用于老年人更为安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郭波  肖永忠 《西部医学》2013,25(8):1221-1222,1225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例数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0)、泵注后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的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观察组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观察组T1时SBP升高,T1~T2时HR降低(P<0.05);对照组T2时SBP、HR降低,T3~T4时SBP、HR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T1~T2时SB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均P<0.05);T3~T4时SBP、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有效维持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前口服可乐定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15例。Ⅰ组:可乐定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术前1 h口服+2%利多卡因1 mg/kg气管插管前咽喉部表麻;Ⅱ组:可乐定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术前1 h口服,Ⅲ组:术前1 h口服生理盐水5 ml,2%利多卡因1 mg/kg气管插管前咽喉部表麻,Ⅳ组:术前1 h口服生理盐水5 ml,观察各组气管插管及拔管期间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期间,Ⅰ组HR、SBP、SDP、RPP升高幅度最小,Ⅱ组升高幅度<Ⅲ组<Ⅳ组,Ⅳ组与其它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气管拔管期间,Ⅰ组HR、SBP、SDP、RPP维持平稳,Ⅲ组和Ⅳ组RPP明显增加,拔管5 min后接近正常。结论术前口服可乐定加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麻能明显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年龄58~75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分别于诱导前3 min静注3 ml生理盐水、0.4 mg/kg乌拉地尔、0.4 mg/kg乌拉地尔+1 mg/kg利多卡因。分别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1 min(T3)、3 min(T4)、5 min(T5)的HR、SBP、DBP。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T2、T3、T4时,A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B组SBP、DBP稍有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C组SBP、DBP稍有升高,HR稍加快(P〉0.05)。结论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气管插管诱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应激产生的心血管反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8mg/Kg)诱导组(KP组);丙泊酚诱导组(P组)。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K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P组组间SBP、MAP、DBP和HR变化有显著性(P〈0.05);KP组与P组比较,T1、T2和T3时点的SBP、MAP、DBP、HR的变化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能够有效减低老年人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过程中监测HR、NBP等并分别于插管前(T0)、插入SLIPA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min(T1)、拔管前3min(T2)、拔管后3min(T3)、记录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术后咽痛发生率高于喉罩组。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咽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氟比诺芬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65岁)6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Ⅰ组(A组)、观察Ⅱ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入室后10 min (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 (T2)、3 min (T3)、5 min (T4)的HR、MAP的变化,并计算R PP;于T0、T4时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血糖(BG)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HR、MAP和RPP在T2~4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而A、B2组变化不明显(P>0.05);C组NE、E、BG在T4时点明显升高(P<0.05),而A、B2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肖开颜  单家媛  罗玲 《当代医学》2010,16(1):139-140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联合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ASAI~II级无心血管疾病、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四组(A、B、C、D组)。于气管导管拔除前,A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B组静注乌拉地尔0.5mg/kg;C组静注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5mg/kg;D组静注生理盐水1ml/kg。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时,四组SBP、DBP、HR、RPP值均明显升高(P&lt;0.05);与D组比较,A组、B组、C组SBP、DBP、HR、RPP值低于D组(P&lt;0.05);与C组比较,A组SBP、DBP高于C组(P&lt;0.05),B组HR高于C组(P&lt;0.05),A组和B组RPP值高于C组(P&lt;0.05);拔管后1min、5min、10min,四组SBP、DBP、HR、RPP值逐步下降至用药时水平,其中A组HR下降最快,B组SBP、DBP下降最快,C组RPP值下降最快。结论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