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苯甲异喹(Nomifensine)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抑郁剂,已报导的副作用有药物热、肝脏反应、溶血性贫血以及狼疮样综合征。一般认为,这些副作用的性质是变态反应,而非毒性反应。本文报告1例患者,服用常规剂量的氨苯甲异喹后,发生肺泡炎伴药物热。  相似文献   

2.
氨苯异喹(Nomifensine)是一种“第二代抗抑郁剂”,去年在美国开始推荐应用,据称它与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具有同等效力,而副作用较少。本药自1977年在欧洲面市以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抑郁症治疗以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四环类、二环类抗抑郁剂等药物治疗为主。本文收集了关于已用于临床及即将上市的新的抗抑郁剂的论文资料,作一总括性比较。方法:对象是9种抗抑郁剂:异成塞平(amoxapine)、氯丙米嗪、多虑平、洛弗咪嗪(lofepramine)、麦普替林、米塞林(mi-anserin)、氟苯甲喹(nomifensine)、去甲替林、吉密利定(zimelidine)。就它们对抑郁症及各种抑郁状态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收集了曾把这些抗抑郁剂与丙米嗪、阿米替林作双盲对照的各国文献报告,比较了年龄、诊断、临床症状、副作用、有用性等项目。  相似文献   

4.
贪食症是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常过度贪食,但又害怕变胖,因而自行引吐或服泄药,随后自觉内疚,曾称为神经性贪食症。用苯妥英钠、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教育治疗和抗抑郁剂治疗此病都有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药物引起恶性症状群已为人所熟知。抗抑郁剂引起恶性症状群的报告不多,除1例单用氨苯甲异喹报告外,余为合并用药所致,本文报告1例单用氯丙咪嗪静注发生恶性症状群。患者,男性,45岁。过去曾两次患抑郁症,经抗抑郁治疗而缓解。79年9月,发现学生作弊,未向校方报告,担心被校方发现  相似文献   

6.
贪食症是一种伴有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常见疾病,治疗一般较难,唯行为疗法和抗抑郁剂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作者将报导用锂治疗14例贪食症病人及随访结果。方法本文作者在1982年10月~1983年8月用锂治疗14例女性贪食症病人,年龄18~34岁(24.6±4.9岁),符合DSM-Ⅲ贪食症的诊断标准,且不同时伴有神经症性厌食。病程l~10年,贪食发作次数为每周3~70次。除1例患者外都有呕吐现象,5例(包括未发生呕吐的1例)滥用缓泻药和利尿剂、6例有病  相似文献   

7.
氟苯氧丙胺是一种新型的5-羟色胺(5-HT)重吸收抑制剂,不仅对抑郁症有效,对贪食症、强迫症、恐惧症亦有效。此药无镇静作用,且抗胆硷能作用较小;其不良反应较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少。本文报告60例门诊氟苯氧丙胺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证实三环抗抑郁剂可以引起有或没有心脏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心血管副作用。丁氨苯丙酮是一种与三环类结构不同的新型抗抑郁药,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少,但还不知对有心脏病的抑郁病人是否安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丁氨苯丙酮对充血性心衰、传导疾病和室性节律不齐的病人的影响。方法:本文对丁氨苯丙酮治疗伴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生命的疾病,早期的研究提示这种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最近的研究发现用某些抗抑郁药治疗短期内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8周的双盲研究中,治疗门诊女性神经性贪食症病人,碳酸锂是否比安慰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主要采用三环和四环抗抑郁剂治疗,或者辅以心理治疗以提高和补充其治疗效果。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疗效,即使给予足够剂量治疗4—6周也是如此。某些亚型的抑郁症如妄想型抑郁症用三环抗抑郁剂不但疗效不佳,甚至还会使其症状加剧。此外,某些患者由于三环抗抑郁剂的抗胆硷能副作用,因不能耐受足够治疗剂量,而被迫中断治疗,或者因其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临床医生来说,无论是神经厌食症或贪食症在治疗上都是一个难题。本文拟对已发表的有关神经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的各种药物治疗研究进行复习。神经松弛剂: Dally等最初报告将氯丙嗪用于治疗神经厌食症之后,他们又报导了对一组神经厌食症的住院患者采用氯丙嗪合并胰岛素、卧床休息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效果。20例患者用氯丙嗪治疗,最大日量为1000mg,同时每天早晨给予胰岛素40~80单位。并选择过  相似文献   

12.
抗抑郁剂的种类虽不断增加,但约有20~30%抑郁性疾患用药物治疗无效.三环剂血浓度与疾病的诊断、予后、疗效和副作用的关系如何,意见不一.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功能性疼痛的抗抑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抑郁剂与止痛剂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抗抑郁及止痛治疗。结果:抗抑郁剂的疗效明显好于止痛剂,副作用虽多但不严重。结论:对慢性难治性功能性疼痛的治疗,可适当使用抗抑郁剂,常能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贪食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且一致认为摄食障碍常与情感障碍并存。由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非典型抑郁症有效,所以本文集中讨论2个问题,①苯乙肼治疗正常体重的女性贪食症患者是否优于安慰剂?②苯乙肼优于安慰剂是否仅局限于同时有抑郁症的患者? 方法:50例女性贪食症患者,年龄18~45岁,体重在标准体重的80~120%之间。均符合DSM-Ⅲ的贪食症诊断标准,病程至少1年,暴食发作至少每周3次,排除患者急慢性内科疾病和正在服用精神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米安舍林与阿米替林对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米安舍林与阿米替林对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孟庆立,孙延强,陈秀芳靳士立,卢士臣,孙呈勇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革中后抑郁(PSD)发生率高达50%.以往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其副作用尤其心血管系副作用较大,严重制约了其在脑卒中病人中的...  相似文献   

16.
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喹硫平组(P<0.05)。结论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吗氯贝胺和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以吗氯贝胺及丙咪嗪治疗 60例郁抑症 6周 ,比较两组HAMD、HAMA和TESS评分。  结果 吗氯贝胺与丙咪嗪疗效相似 (有效率分别为 96.6%与 85.2 % ) ,但吗氯贝胺的副作用少于丙咪嗪。  结论 吗氯贝胺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66例用右旋苯丙胺或利他灵治疗内科和外科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大约3/4的病例有改善,其中半数为显著或中等改善。这些好转的患者,有93%是在用药的头二天达到最好疗效,副作用很少,因此认为精神兴奋剂是一种较三环类抗抑郁剂作用快,副作用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调查精神病和进食障碍共同的病因学,作者检查了17例神经厌食和/或贪食症患者。这些患者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些时候曾出现过精神病症状。方法:作者复习了130例患者的材料,这些患者符合DSM-Ⅲ关于神经厌食和贪食症的诊断标准。20例仅有神经性厌食,40例既有神经性厌食又有贪食症,70例单有贪食症。其中女125例,男5例。这些患者中有17例在他们一生中曾出现过精神病症状,并符合DSM-Ⅲ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与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与喹硫平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